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04篇
  免费   5667篇
  国内免费   6487篇
测绘学   1480篇
大气科学   3231篇
地球物理   5304篇
地质学   14937篇
海洋学   5734篇
天文学   102篇
综合类   1894篇
自然地理   6076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467篇
  2022年   1060篇
  2021年   1248篇
  2020年   1197篇
  2019年   1365篇
  2018年   1248篇
  2017年   1337篇
  2016年   1349篇
  2015年   1508篇
  2014年   1846篇
  2013年   1826篇
  2012年   1806篇
  2011年   1877篇
  2010年   1566篇
  2009年   1747篇
  2008年   1754篇
  2007年   1859篇
  2006年   1816篇
  2005年   1493篇
  2004年   1406篇
  2003年   1276篇
  2002年   1059篇
  2001年   979篇
  2000年   841篇
  1999年   734篇
  1998年   640篇
  1997年   559篇
  1996年   526篇
  1995年   438篇
  1994年   436篇
  1993年   348篇
  1992年   304篇
  1991年   218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8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探测采空区研究——以贾汪煤矿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可广泛用于工程物探。本文主要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探测采空区的位置和范围,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从理论分析和野外试验两方面探讨了高分辨地震技术的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并简单介绍了在贾汪矿区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能查明建筑场地内的采空区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对离柳矿区奥陶系灰岩岩溶地下水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区,结合地质条件简述了各区的特点;还用地质-水文地质学相结合的理论,对各环境质量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从理论上证明环境质量分区和选用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3.
北京石花洞的区域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范围内,北京石花洞的层数最多,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叠置关系明显。该洞的大形态反映了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历史,可以同华北地文斯和永定河阶地对比。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西山地区古环境变化的信息,可以和周口店洞穴中碎屑堆积物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94.
月山地区铜成矿作用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周涛发  岳节仓 《矿床地质》1996,15(4):341-350
月山地区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铜矿床氢、氧、硫、铅、和硅笔同位素组成及演化的特征显示,区内具工业价值铜矿的成矿物质主要由闪长质岩浆经熔-流分离作用提供,主要成 在放阶段的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地矿中晚期大气降水混入量逐渐增多,三叠系和部分前三叠系提供了部分硫源和少量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995.
露头剖面层序中的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炳松 《矿物学报》1996,16(2):141-146
在以往的沉积研究中,常常用露头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讨论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反映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上超点变化曲线与肖尔布拉克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上超点变化曲线与相对水深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在寒武纪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后者除早期有一快速上升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相对水深变化虽与海平面变化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但单凭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  相似文献   
996.
由于江水和人类活动,引发长江崩塌、淤寒、洪涝和污染等灾害。研其原因主要为水动力改变;自然环境变化;人为破坏。整方案应采取治沙,营造“森林水库”;治水,按水动力学运动规律,用蓄、疏堵等手段综合治理;治污,要彻底根治污源;养殖,大力发展养殖业,促使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97.
Stabilization of the swelling clay structure is attempted by intercalation of Mg(OH)2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brucite interlayer between the clay layers.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technique, formulated as described in a previous work, are considered here. The materials used were Wyoming bentonite (USA), Fuller's Earth (UK), kaolinite, illite, lignite, and silica gels. The Mg(OH)2-clay products were examined by the methylene blue dye test,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XR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and 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 (DTGA).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g-hydroxide is adsorbed by swelling clays both on their external and internal surface, whereas it is adsorbed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by non-swelling clays. The internally adsorbed phase of Mg-hydroxide forms an ill-defined interlayer of brucite, retarding swelling, whereas the external phase covers the particles modifying drasticall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like the adsorption of the MB dye. The material produced after precipitation of Mg-hydroxide on swelling clays (smectites) did not re-expand on wetting or after glycolation. The adsorption of MB dye was also reduced by some 80–90%, due to coating effect, preventing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external surface area of the clay by polar molecules. The principal force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are believed to be physical adsorption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along with chemisorption and some chemical bonding, mostly in the internal surface. Cementation due to crystallization and, in the long term, some pozzolanic reactions take also place. Internal adsorption of the Mg-hydroxide is postulated to be in the form of positively charged mono- and/or small polymers and it is, chiefly, diffusion controlled. Since Mg-hydroxide is internally adsorbed by swelling clays, whereas Ca-hydroxide(lime) is not, and the (Mg, Ca)-clay aggregates are more stable than the Ca-clay or the Mg-on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hydroxides could give better results in soil stabilization than each hydroxide alone.  相似文献   
998.
冀西北侏罗系一个新的地层单位——阳眷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记述侏罗系一个新的地层单位——阳眷组,用以代表张家口地区下花园组(巴柔期)之下,古老地层(前寒武纪或奥陶纪)之上的沉积。阳眷组以砂岩、泥岩为主,底部有一层粗砂岩夹砾岩、砂砾岩透镜体,不整合于冶里组或雾迷山组之上,顶部有一层稳定的菱铁质鲕粒泥岩与下花园组为界;中、上部多为紫红色或杂色,与上覆的含煤地层差别明显;时代可能属早侏罗世晚期。  相似文献   
999.
据333个白云母b0值,结合区域地层和构造的研究成果,提出:(1)原称昌宁-孟连变质带解体为西盟-勐统变质带(加里东期中压变质带)和澜沧双变质带的高压亚带,两期高压变质作用分别与海西-印支期的洋壳消减和陆-陆碰撞有关;(2)石鼓变质带是三个逆冲岩片的叠置,各岩片内岩石的变质作用各具特色;(3)金沙江洋盆为地块间小洋盆,其消减及嗣后的弧-弧碰撞可能不产生高压变质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白云母b0值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讨论了松辽盆地的地质背景、铀源条件、铀矿化异常与岩相古地理以及盆地后期改造的关系,介绍了该盆地后期改造的特征、后期改造的动力条件及铀元素的再分配,探讨了铀矿化异常与复合砂体、氧化还原条件及剥蚀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了铀成矿远景地区,选出找矿的重点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