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6篇
  免费   845篇
  国内免费   1241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1970篇
地球物理   755篇
地质学   698篇
海洋学   984篇
天文学   344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57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周边9个气象站的1960—2009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及1960—2008年逐月平均风速的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该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巴丹吉林沙漠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40 ℃/10a的速率显著升高;四季平均气温的升高亦很显著,以冬季的升温速率最大;年、季节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年、季平均日较差则显著减小,且以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大于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为特点。年降水量以0.87 mm/10a的速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各季节降水量变化略有差异且均不显著,春季降水量略有减少,夏、秋和冬季略有增加。湿润指数的变化不明显,总体来看,年和冬季湿润指数略有增大,春、夏和秋季湿润指数略有减小。年日照时数以34.8 h/10a的速率显著增加,各季节日照时数亦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增加最为明显。年平均风速以-0.092 m·s-1·(10a)-1的速率呈显著减小趋势;各季节平均风速均显著减小,以冬季的减小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992.
为检验区域气候模式与沙尘模式耦合模式RegCM Dust的性能,以2006年东亚地区一次沙尘暴过程为例,将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以检验模式对沙尘天气过程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对沙尘暴过程的地面风场特征模拟效果较好,总体上重现了大风区的分布;地面沙尘浓度和沙尘光学厚度模拟结果与观测分布总体吻合。模式虽然是区域气候模式与沙尘模式耦合模式,但由于其内核是建立在中尺度数值模式MM4基础上,因此对天气过程尤其是沙尘天气过程具备较好的把握能力,对于沙尘天气过程预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thermal bioclimatic conditions recorded at Bursa (100 m) and Uluda? (1878 m)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t 7:00, 14:00 and 21:00 LST (local standard time) between 1975 and 2006, by using the physiologically equivalent temperature (PET), which is calculated from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The effects of elevation-dependent environmental an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on thermal perception (i.e., PET) values were analyzed and assessed.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ean annual difference between PET values in Bursa and Uluda? was 12 ºC. The difference was lower in winter (9 ºC PET) and higher in summer (15 ºC PET). The highest difference between PET values occurred in the afternoon (16 ºC PET) and the lowest difference occurred in the morning (8.4 ºC PET). The differences occur as a result of high altitude and higher surface albedo due to snowfall, which leads to lower PET values and thus to less comfortable thermal conditions. The mean PET values of Bursa and Uluda? decrease 0.67 ºC every 100 m.  相似文献   
994.
海洋风电勘察不同于陆地,钻探要依靠水上平台,为了确保海洋勘察施工的安全,应考虑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及有效评估安全风险,再通过编制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予以防范,以确保海洋勘察施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0.75°×0.75°再分析资料,对中国海岸线两侧相邻区域内的风能、风速进行研究,讨论不同季节、不同区域风能、风速的分布特征;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模拟海表面温度上升和城市化发展对中国东部沿海风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风能的时空分布不均一,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渤海湾区域风能明显大于其他三区(华东沿海、东南沿海和南海北部沿海区域)。夏季渤海湾区域风能显著小于其他三区,而华东沿海区域风能稍大。秋季东南沿海和南海北部沿海区域风能较大。冬季沿海四区风能大小接近。一般而言,秋冬季风能较大、春夏季风能较小,夏季风能显著小于冬季。2)不同区域、不同季节风速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除冬季东南沿海区域风速有增大趋势外,其他区域各季节风速都呈缓慢减小趋势,但减小幅度很小。3)海表温度升高在不同季节对风速的影响不同。春季渤海湾和山东半岛、北部湾沿海及杭州湾风速随海温升高而增强。夏季海温升高幅度不同,则风速显著变化区域不同,但大部分沿海区域风速随海温升高而增强。秋冬季风速随海表温度升高而增强,影响区域较稳定:秋季东南沿海和华东沿海区域风速增强,冬季渤海湾和南海北部沿海区域风速增强。4)城市化发展增大了地表摩擦力,使得夏秋季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迅速减弱,沿海风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996.
风切变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强度和组织结构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淋淋  孙建华 《大气科学》2016,40(2):324-340
采用我国实际观测的探空作为中尺度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的理想试验的背景场,分别改变整层、低层和中层的垂直风切变,研究其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强度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整层垂直风切变对对流系统的强度和组织结构影响最显著,增加整层垂直风切变,对流强度增强且易组织成线状,减小整层垂直风切变,对流强度弱且呈分散状态。从垂直速度、水平风场、散度场和冷池的三维结构特征分析了其影响的机制:(1)风切变增加,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的相互干扰减弱,有利于垂直速度的维持和增强;(2)垂直风切变增加造成水平涡度增加,扭转项的作用分别使上升和下沉运动得到加强;(3)垂直风切变增加,冷池强度和高度增加且集中在系统后部,使系统线状组织性增强。研究还发现,增加垂直风切变造成近地面大风和降水增强,且强降水出现在大风之后,这主要是因为在对流发展阶段上升运动与下沉运动互不干扰情况下,强下沉运动造成的近地面大风,而成熟阶段上升运动不断增强或维持造成雨水比湿不断增加形成强降水。  相似文献   
997.
相关法雷达反演风场在台风监测和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拴柱  矫梅燕  毕宝贵  董林  张涛 《气象》2007,33(1):38-44
随着我国沿海雷达网的建设,雷达资料正逐步成为沿海气象台站台风临近登陆时的一个重要监测手段。利用相关法雷达风场反演对2001年登陆台风“百合”和“飞燕”作了环流和强度估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质量控制,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得到台风强风分布特征,分析精度与业务中常用的卫星估测方法相当。  相似文献   
998.
选取1952-2005年北太平洋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经过奇异值分解分析表明:6月份日界线附近西风漂流区的海温集中了北太平洋海温场的主要信息,西风漂流区与赤道冷水区的海温存在遥相关震荡,并且在6月份达到全年的最高值,11月份其振幅出现次高值。6月西风漂流区的海温(SST)可视为来年盛夏(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变化的信号:当6月份西风漂流区的海温(SST)偏低,则来年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反之,则来年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  相似文献   
999.
一种台风海面非对称风场的构造方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针对台风数值预报中由于采用对称模型而导致预报误差的现实,通过引入非对称分布的台风最大风速、最大风速半径等因子,在得到台风报告中7级风和10级风的半径的基础上,利用最佳权系数方案来得到非对称的台风外围风速分布因子,从而对Chan and Williams 1987年提出的切向风廓线方案进行改造,进而得到了台风海面非对称风场的计算式。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描述台风海面风场的非对称分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一次强东南大风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乌鲁木齐国际机场2003年11月12日出现的强东南大风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AWOS)采集的实时观测资料,对机场东南大风天气形势、机场跑道附近气象要素和水平风切变演变特征、高空风垂直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东南大风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