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298篇
地质学   463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于某大面积深厚淤泥软基加固处理工程试验,从淤泥地基承载特征考虑,为定量确定软土之上覆盖层(包括原覆盖层及人工填土层)并反映静动力排水固结法中静力、动力荷载和排水体系的相互适应关系,建立了冲击荷载下淤泥地基上覆土层合理厚度 的定量模型。对该模型参数地基压力扩散角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冲击荷载允许应力比R进行分析讨论。模型中变化的允许应力比R直观和定量地反映了冲击荷载大小与软土层排水体系布置方式、软土覆盖层厚度的相互适应关系,也可作为评判软基加固效果的参数。相关试验结果还表明,对于淤泥地基,实际夯击作用下 大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23°~30°。工程应用表明,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其定量的表达式也为工程人员设计应用提供了便利,对类似的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有借鉴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饱水度对砂岩模量及强度影响的三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会  赵全胜 《岩土力学》2014,35(4):951-958
为研究饱水度和围压对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在不同围压和饱水度下开展三轴试验,获得了不同饱水度和围压下巴里坤砂岩的模量、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分析了饱水度和围压对砂岩模量、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围压增加,砂岩的模量也增加,围压与模量之间近似为直线关系;饱水度增加,砂岩模量降低,单轴下饱和砂岩的模量降低50.9%;饱水度与砂岩模量之间近似服从直线或负指数函数关系。(2)饱水度增加,峰值强度下降;单轴条件下饱和砂岩的峰值强度下降了44.2%;饱水度与砂岩峰值强度之间近似服从自然对数关系。(3)强度退化指数可以较好地描述围压对残余强度的影响,巴里坤砂岩的强度退化指数与围压之间近似符合负指数关系;随着饱水度增加,砂岩的残余强度降低。(4)随着围压增加,饱水度对砂岩模量、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的影响都减弱。(5)饱水度在60%以下时,饱水度变化对模量和峰值强度的影响显著,当饱水度超过60%后,模量和峰值强度仍随着饱水度增加而降低,但变化速率趋缓;对于残余强度,则饱水度在80%以下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93.
王军  林旭  刘飞禹  潘涛  符洪涛 《岩土力学》2014,35(Z1):113-120
筋材与土体接触面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它是加筋土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所在。为了研究筋土界面的作用机制,采用福建标准砂与玻璃纤维土工格栅进行了一系列室内大型直剪试验,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格栅横肋与纵肋及格栅几何尺寸对于筋土界面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格栅的横肋与纵肋在界面强度中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两者表现为不同的作用机制,当剪切位移较小时格栅横肋的被动阻力和纵肋的摩阻力起到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大,横肋的被动阻力进一步提升,纵肋发挥了较为显著的提高筋材刚度的框架作用。因此,格栅的纵横肋需要按合理比例搭配才能发挥出较大的筋土界面强度。  相似文献   
994.
大型储罐抗震能力可靠度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大型圆筒形立式储液罐抗震能力可靠性分析中涉及的、随机性影响较大的各变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各随机变量的概率模型。针对大型储罐的震害特点,从3个方面建立了大型储罐抗震能力可靠性分析的极限状态方程,提出了总体可靠性评估办法。通过1个具体的油罐分析表明,本文建立的可靠性概率分析模型能够给出较好的抗震能力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995.
A refined substructure technique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s developed, which permits consider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among adjacent containers through the supporting deformable soil medium. The tank‐liquid systems are represented by means of mechanical models, whereas discrete springs and dashpots stand for the soil beneath the foundations. The proposed model i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responses of adjacent circular, cylindrical tanks for harmonic and seismic excitations over wide range of tank proportions and soil conditions. 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spatial arrangement of the containers and their distance on the overall system's behavior is addre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oss‐interaction effects can substantially alter the impulsive components of response of each individual element in a tank farm. The degree of this impact is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the tank proportions and the proximity of the predominant natural frequencies of the shell‐liquid‐soil systems and the input seismic motion. The group effects should be not a priori disregarded, unless the tanks are founded on shallow soil deposit overlying very stiff material or bedrock.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6.
Several factors influence the behaviour of infilled frames, which have been a subject of research in the past with moderate success. The new generation of European design standards imposes the need to prevent brittle collapse of the infills and makes the structural engineer accountable for this requirement, yet it fails to 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for masonry infills design. Therefore, the present work aims at understanding the seismic behaviour of masonry infill walls within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using both unreinforced and reinforced solutions (bed joint reinforcement and reinforced plaster). For this purpose, three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infill solutions were constructed at a scale of 1:1.5, all with the same geometry, and were tested on the shaking table of the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Civil Engineering, Portugal. All solutions performed adequately for the design earthquake, with no visible damage. Still, the experimental tests show that the double‐leaf‐unreinforced infill walls underperformed during a large earthquake, collapsing out of plane by rotating as rigid bodies with multiple configurations. Also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collapsed, because of the adverse interaction with the infill walls. The infill walls with bed joint reinforcement and reinforced plaster did not collapse out of plane, because of their connection to the concrete frame, which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7.
软土固结系数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土的固结分析中,要正确估算土体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与沉降过程,重要的是确定可靠的固结系数Cv值.通过在天仙一级公路软弱地基路基工程沿线选择的二个试验场地上开展原位试验及室内试验,并结合珠江口某海区软土的固结试验数据,研究软土固结系数的规律,探讨其确定方法.研究表明:(1)由原位孔隙水压力消散试验得到的固结系数Cv值比室内高压固结试验时间平方根法所得到的相应值大一个数量级;(2)由室内高压固结试验时间平方根法所得到的固结系数Cv值大于时间对数法、反弯点法、三点法及司各脱法所得到的Cv值.(3)由于反弯点法、三点法及司各脱法确定固结系数Cv值有其各自的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均值得去尝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998.
地震作用下尾矿坝有液化失稳的危险,尾矿动孔压的演化规律可以间接体现其液化过程。为研究尾矿动孔压的演化规律,开展了一系列的动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尾矿动孔压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等压固结时可用S形反正弦函数曲线描述,在偏压固结时可用J形指数函数曲线描述;尾矿材料在等压固结条件下临界孔压接近于围压,在偏压固结条件下临界孔压小于围压,且随围压及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减小,随尾矿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等压固结和偏压固结条件下的临界孔隙水压力方程,从理论上阐释了试验结果所揭示的动孔压演化规律,可以为地震区上游式尾矿坝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研究黏性土中桩土界面的抗剪强度及其参数受超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规律,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自制的大型恒刚度直剪仪,完成了一系列不同界面粗糙度、不同试样含水率和不同剪切速率试验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分析了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进而得到考虑超孔隙水压力的桩土界面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界面粗糙度等级提高,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减小,桩土界面抗剪强度、有效黏聚力和有效摩擦系数增加;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增加,桩土界面抗剪强度降低,含水率对桩土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桩土界面的黏聚力,黏聚力先增大后减小,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特定试验条件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增加,桩土界面抗剪强度降低,桩土界面黏聚力先增大后又减小,变化幅度不超过2 kPa,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因此,桩土界面抗剪强度及其参数是界面粗糙度、试样含水率和剪切速率变化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试验结果可供相关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杨贵  孙欣  王阳阳 《岩土力学》2018,39(5):1669-1674
基于中型三轴仪开展了高聚物堆石料回弹模量试验,分析了高聚物堆石料卸载-再加载的力学特性和回弹模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围压和应力水平对体积变化规律有明显影响,随着试验围压的增大,试样由初始状态的剪胀逐渐变为剪缩;高围压下,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试样的卸载体缩量呈非线性增大;而围压在100 kPa下,卸载时表现为体胀,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卸载体缩量相近且较小。平均回弹模量与初始模量的比值大约在3.9~4.2之间,应力水平为0.7条件下对应的回弹模量与平均回弹模量较为接近。高聚物堆石料的回弹模量满足邓肯-张模型关系,数值计算过程中回弹模量系数近似为初始模量系数的4.0~4.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