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8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397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815篇
地球物理   377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918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各向异性ATI介质剪切位错点源P波远场辐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设震源区为ATI介质,传播介质为全空间各向同性介质情况下,给出了剪切位错源P波远场辐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震源区各向异性对远场P波振幅和震源球的影响。结果表明,震源区裂隙密度,裂隙方位等参数的动态变化导致P波远场辐射花样也随之动态变化,同时也会造成非双力偶百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认为,在井中对中小地震的非双力偶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902.
Subsurface temperatures in rocks naturally fluctuat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oc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These fluctuations play a role in mechanical weathering, thus creat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onducive to natural hazards such as rockfalls and providing important sediment source terms for landscape evolution. However, the physics that control heat penetration into rock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which makes the underground thermal state difficult to interpret whe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re available and even more difficult to estimate for unmonitored sites. This is an important lacuna given possible impacts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on mechanical weathering processes. The natural daily variations of subsurface temperatures were investigated on a bare gneiss outcrop exposed to solar radiation, where temperatures at various depths (up to 50 cm), as well as the solar radiation reaching a pyranometer, were monitored hourly for several months. This detailed times series of thermal data was used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heat balance at the inclined free surface of the rock mass. Attention was focused on two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heat balance; the heat flux entering the rock mass through conduction and the incoming shortwave (solar) radiation. A Fourier decomposition of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provided an estimate of the in situ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rock an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nductive term. The shortwave radiation term wa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pyranometer measurements adjusted to account for the angle of incidence of the sun. It is shown that, throughout clear‐sky periods, heat exchanges at the surface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direct solar radiation during the day, and by a roughly constant outgoing heat flux during the night. Subsurface temperatures can be reliably estimated with a semi‐infinite medium model whose boundary condition is derived from an analytical insolation model that takes atmospheric attenuation into account.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03.
青藏高原路堤边坡遮阳措施辐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主动保护冻土的典型措施之一的路堤边坡遮阳板护坡措施,对于减少太阳直接辐射到达地表和降低路堤内部温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阻隔太阳的辐射,减少进入路堤净辐射量和进入地表的热流,降低路堤土体温度.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进入天然路堤边坡表面平均净辐射量为300~350W·m^-2,而遮阳板下路堤边坡表面的平均净辐射量为30~4...  相似文献   
904.
蒸散发模拟的Valiantzas方法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一种简化的Penman模型,建立了一个无需风速的参考作物蒸散发模型(Penman-Valiantzas模型),在此基础上又结合Hargreaves辐射方程建立了无需风速和日照时数的Penman-Valiantzas-Hargreaves模型.利用世界粮食组织的CLIMWAT数据库中156个气象站点多年月平均资料对此...  相似文献   
905.
吴亚平  高坤山 《海洋学报》2011,33(5):146-151
阳光紫外(UV)辐射影响浮游植物光合固碳,且不同波长UV辐射的生理效应不一.本文以夏季南海近岸海域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加权函数(Biological weighting function,BWF,亦被称为UV辐射作用光谱)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波长UV辐射对浮游植物群落光合固碳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只有可见光情况...  相似文献   
906.
采用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不同起始密度强壮前沟藻和等鞭金藻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养时,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2种微藻在生长过程中进入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逐渐缩短,所达到的最大种群密度都依次降低。在混养时,当接种比例为A∶I=1∶4和A∶I=1∶1时,等鞭金藻在种间竞争中占有优势;当接种比例为A∶I...  相似文献   
907.
NCEP再分析资料和浮标观测资料计算海气热通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艳松  宋金宝 《海洋科学》2011,35(12):113-120
对来自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公布的NCEP1、NCEP2 再分析资料和来自于定点布放在黄海北部的浮标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是: NCEP 再分析资料中的海表气象参数(风速、湿度、气温、海表温度)是可信的。在统计意义上, NCEP2 给出的海表气象参数比NCEP1 与浮标观测值更接近,而净辐射通量则是NCEP1 ...  相似文献   
908.
电子、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测量船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安装了多种声学设备的综合调查船,在设计建造的开始就必须引入电磁兼容以求得最高效能比.以某综合调查船为背景,分析了主要干扰源、耦合路径,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09.
海雾过程中大气气溶胶谱变化及消光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雾是沿海地区的常见天气,大雾致灾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对海雾微物理过程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以北方的1次海雾过程为例,分析在雾的生成、维持和加强阶段气溶胶谱的变化、消光作用和对能见度的影响。发现暖湿气流影响下,空气比湿持续增加是1μm以上粗粒子数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比湿持续增加的速度越快,粒子数浓增长的幅度也越大,对能见度的影响也越大。反之,如果比湿持续下降,1~2.5μm粒子数浓度就会减小,能见度增加。粒子直径的增长速率在10-5(μm/s)量级以内。低能见度出现的时间与1~5μm粒子浓度相关性最好,低能见度发生的时间基本上与1~5μm粒子浓度开始增加的时间相一致。在雾的维持阶段小粒子通过增长被消耗,而较大粒子被雾滴清除。在雾的加强阶段,大粒子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雾滴的清除。雾过程中以大于0.5μm粒子的消光作用为主,消光系数变化与能见度变化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并且粒径越大,反相关关系越好。  相似文献   
910.
选取2016—2019年共61次山东区域性辐射雾天气过程,利用山东12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其时空分布及地面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辐射雾具有显著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主要发生在10月—次年2月,持续性大雾主要发生在1月和12月,一天中20时以后大雾频次增加,02—08时为雾最集中的时段,07时前后达到峰值,下午一般无强浓雾出现。2)辐射雾空间分布呈现明显“西多东少”格局,主要出现在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山区和半岛沿海地区较少,强浓雾和特强浓雾主要分布在德州、聊城及菏泽等地。3)区域性辐射雾发生时,地面无突出风向,北风略占优势,风速多在3 m·s-1以下;各等级雾形成前气温和露点温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20时气温与次日最低气温温差在2~6 ℃、14时地面露点与最低能见度时刻地面露点的温差在1~5 ℃时最有利于辐射雾的发生;随着辐射雾强度的增强,对温度露点差和地面相对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大雾时的温度露点差主要在2 ℃以下,相对湿度大于90%;出现浓雾、强浓雾和特强浓雾时的温度露点差小于1 ℃,相对湿度大于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