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本文论述了 :利用Topcon全站仪的内存功能存储野外采集的数据资料 ,通过一段程序把数据传输进入计算机并转换成外业测图软件所需要的文件格式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72.
使用DELPHI6.0开发程序系统实现气象数据资料的自动化接收,通过主要源代码分析自动化接收系统建立的主要思路和重要通用过程,为业务和科研的数据资料自动化接收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法,同时,开放系统全部代码供相关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航站重要天气预报自动评分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具体实现,及系统在容错性上的解决方案,并对该系统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4.
Melt ponds significantly affect Arctic sea ice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The melt pond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in the Los Alamos sea ice model(CICE6.0) can predict the volume, area fraction(the ratio between melt pond area to sea ice area in a model grid), and depth of melt ponds. However, this scheme has some uncertain parameters that affect melt pond simulations. These parameters could be determined through a conventional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 which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sensitivity simulations. The adjoint model can calculate the parameter sensitivity efficiently.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n adjoint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the 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melt pond scheme. A melt pond parameter estimation algorithm was th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ICE6.0 sea ice model, melt pond adjoint model,and L-BFGS(Limited-memory Broyden-Fletcher-Goldfard-Shanno) minimization algorithm.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algorithm was verified under idealized conditions. By using 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elt pond fraction observation as a constraint and the developed parameter estimation algorithm, the melt pond aspect ratio parameter in CESM scheme,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between pond depth and pond area fraction, was estimated every eight days during summertime for two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 Arctic. One region was covered by multi-year ice(MYI) and the other by first-year ice(FYI). The estimated parameter was then used in simulation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estimated parameter varies over time and is quite different for MYI and FYI;(2) the estimated parameter improved the simulation of the melt pond fraction.  相似文献   
75.
在内部电子邮件系统平台上,使用VISUAL BASIC 6.0开发程序系统实现气象预报服务产品的自动化分发,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的服务配置介绍和程序源代码分析自动化分发系统建立的主要思路及重要通用过程,为预报服务产品的自动化分发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6.
2001年10月27日云南永胜发生6.0级地震,笔者先后参加了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和震后野外科学考察。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发生在程海断裂金沙江段上,断裂以左旋走滑活动为主。程海断裂分为8段,各段的垂直差异运动不均匀,金沙江段中更新世以来的垂直位错速率为0.4mm/a,远远低于程海断裂的垂直位错平均速率(2.0mm/a),从而使金沙江段成为断裂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障碍段。永胜6.0级地震之前,金沙江段处于程海断裂带上强震活动的“空段”内。程海断裂控制下的次级块体——滇西北块体与滇中块体的边界沿程海断裂作相向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程海断裂有全线贯通无阻的趋势,构造障碍段和强震活动的围空段有利于构造应力集中、积累,从而孕育和发生了永胜6.0级地震。苏家庄—山岗辅段垂直位错速率仅为0.3mm/a,同时也处于强震活动的围空段内,在程海断裂的贯通过程中成为新的构造障碍段,极有可能成为未来M≥6.0地震的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77.
收集整理本次地震新疆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得的强震动记录,简要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部分典型记录的特征计算,为新疆强震动台网积累了资料,也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动特征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8.
阐述了姚安6.0级地震烈度评定的过程,对各评估区的房屋的破坏比进行了调查,计算出各类房屋的震害指数,进而确定了各评估区的震害指数,并按照<中国地震烈度表>新规定,对各个评估区的烈度作了评定.  相似文献   
79.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宜宾地区(28.0°N~28.5°N, 104.6°E~105.1°E)记录的地震资料, 利用最大似然法估算b值, 得到了宜宾地区b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① 2019年长宁MS6.0地震前5个月, b值出现加速下降变化, 震后快速回升。这一现象很可能反映了地震孕育中的应力积累集中到地震发生后的应力释放过程。② 长宁地震前震中区及附近地区一直存在低b值异常(≤0.85), 震前5个月, 震中附近出现了b值下降, 尤其是长宁地震西偏北方向出现了b值显著下降, 后续珙县发生的3次MS5地震正位于该异常区及边缘。③ b值空间低值异常可用于判定未来中强地震发生的危险区域, 而b值的下降可用于判定强余震的可能发生地点。④ 分析地震危险性时, 更应关注低b值背景下的b值下降, 即高应力集中区域的地震危险性增强。  相似文献   
80.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结果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 对2019年长宁MS6.0地震震区的地质背景和新构造运动特征进行分析后, 讨论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并给出该地区孕震模型。基于区域地质与地震资料, 结合地表调查结果发现, 该区的新构造运动具有间歇性整体弱隆升、断裂晚第四纪活动不明显以及地震活动相对微弱等特征。此次强震的仪器震中位于长宁双河大背斜的西段, 该背斜经历了古老的NE向挤压应力场和顺时针旋转应力场的双重叠加构造作用。在大背斜的核部和翼部普遍发育了两组NW向节理和一组NE向节理, 并显示出区域性分布特征, 构成了具一定规模的构造破碎带(软弱带)。地震记录显示, 此次强震的地震序列呈现出明显的NW向线性条带, 震源机制解主要指示了NEE—NE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的结果。结合地表构造特征可进一步推断, 长宁地震的震源破裂型式是以沿NW向破裂面发生以逆冲为主兼具左旋走滑分量的破裂过程为特征。综合分析认为, 2019年长宁MS6.0地震可能是双河背斜中的赋存超压环境叠加NE向古构造应力场和旋转应力场作用, 导致区域性NW向纵向节理发生构造强化、贯通, 并进一步破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