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9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497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835篇
地质学   789篇
海洋学   89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wave propagation in a square pile due to transient point load.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dynamic equilibrium i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propagation of waves in both vertical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s. The soil resistance is simulated by Voigt model. The three-dimensional analytical solution is deduced by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and the separation of variable method. The arithmetical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solution show that the velocity response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at the pile top are highly non-uniform. In addition, Young’s modulus and the pile side length exert undisputable influences on the velocity responses.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ITRF2014的定义、测站的全球分布、输入数据的基本情况、处理数据的基本策略以及相对于ITRF2008的改进。ITRF2014首次考虑了非潮汐大气载荷模型,提升了参考框架的精度并优化了内部模型。在推出台站坐标、速度、残差、EOPs等常规产品的基础上,ITRF2014提出两个新产品:只基于SLR的地心运动模型和震后形变模型。原有模型的改进与新模型的提出为世界各区域坐标系的更新与精化、地震的预测等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3.
印尼地区地震断层面上的海潮负荷应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印尼地区3574次M≥5.0地震震源断层面上的海潮负荷应力进行计算,研究了地震断层上的负荷应力随深度变化以及随断层倾角和走向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断层上的负荷正应力大于负荷切应力.逆断层上的负荷应力最大,其它依次为斜滑断层、正断层和走滑断层.倾角范围在0°—50°的断层上的负荷正应力随倾角增大有减小趋势,负荷切应力在30°—50°倾角范围的断层上较大.负荷应力随断层走向的趋势性变化不明显.不同类型断层上的负荷正应力和切应力在震源深度15km处均达到最大,之后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当震源深度小于40km时,断层面上的海潮负荷应力的量级与固体潮应力相当.因此指出,在潮汐应力对地震影响的研究中,对震源深度小于40km的海洋和沿海地震,除固体潮汐应力外还需要考虑海潮负荷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995.
洪水对山区乡村房屋冲击作用的试验研究成果,可为山区乡村房屋的抗洪设计和抗洪能力评价提供依据。试验主要研究到溃口不同距离处的乡村房屋所受的洪水冲击作用。采用3种开洞率模型进行试验,研究洪水在不同距离、不同开洞率的情况下对房屋结构的冲击荷载分布、冲击力大小以及冲击弯矩的影响,得出了荷载分布规律和冲击力、冲击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迎水面冲击荷载沿水平方向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沿竖直方向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冲击力随着房屋到溃口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开洞率对其影响不明显;冲击弯矩、冲击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开洞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6.
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在准静态和动态加载条件下,对不同剪跨比和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现有试验结果发现,ABAQUS的模拟效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加载速率的影响随着剪跨比和箍筋率的增大而降低;钢筋混凝土柱的峰值承载力随着加载速率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明显,刚度无明显变化,延性比趋于稳定。因此,在进行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分析时,对加载速率的影响效应要给予足够的考虑。  相似文献   
997.
多道瞬态瑞雷波技术在公路采空塌陷区探测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采空塌陷区岩体结构具有明显的结构不连续、松散、断裂、空洞等异常结构特征,本文在分析公路采空塌陷区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应用多道瞬态瑞雷波技术探测采空塌陷区的可行性以及相关技术,深入分析基于瑞雷波波场特征、频谱结构、能量衰减、频散特征、相速度以及多阶模等特征探测和评价地层结构的均匀性、地下空洞及异常结构体等地下障碍物的存在及其空间分布的解释标志.滚动式多道瑞雷波探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探测地下采空区、软弱结构体等异常结构体的赋存状态及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98.
以武汉地铁四号线二期工程中饱和砂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饱和砂在不同干密度、固结比及动剪应力比下的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研究表明,武汉饱和砂的孔压增长可以用一个负指数模型进行描述,模型拟合结果与试验数据的一致性好,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9.
This paper concerns technological efforts for the general acceptance of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rinciple of geotechnical structures. Among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a particular emphasis was placed on the prediction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 that remains after a strong earthquake.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behavior of soils undergoing cyclic loading, the prediction is often either complicated/costly or not very accurat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capability of existing prediction measures and propose some future scopes. To achieve these goals,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s and laboratory shear tests were conducted by taking fill dams as an example target structure. It is concluded that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is possible if the necessary time and cost are spent and if the required accuracy of prediction is reasonable.  相似文献   
1000.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oid ratio and stress state distribution in undisturbed soil is still an ambitious aim which cannot be reached by sampling from bore holes. Therefore, an alternative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soil density and stress state using dispersion wave measurements and cone penetration tests. Dispersion wave measurements and resonant-column tests are carried out to measure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and shear modulus distribution with depth. Using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stress state and void ratio is derived. From these results the void ratio distribution and the stress state can be calculated inversely. The inverse method is applied to real test data. The results of the inverse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are shown and assessed regarding the possibilitie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