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0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573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838篇
地质学   1336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592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采用粉末样品压片制样,水系沉积物及土壤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作为标准,使用经验系数法和散射线内标法校正元素间的吸收增强效应,用X射线光谱仪对土壤样品中的Fe_2O_3、Cao、Cl、S、As、Ba、Br、Ce、Co、Cr、Ni、Cu、Zn等34种主次痕量元素进行测定,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452(GSS-23),GBW07405(GSS-5)和GBW07404(GSS-4)分析检验准确度和精密度,分析结果与标样标准值吻合,除Cl、S、As、Br、Ce、Co、Ni、Th、Sc、Hf、Nb、Nd的精密度小于10.00%以外,其他各元素精密度均在5.00%以内,各元素检出限均满足化探要求。  相似文献   
122.
本文设计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位于同一观测站内的一部单发双收Ka波段双偏振雷达和一部双发双收X波段双偏振雷达高效结合观测的方法,并首次将Ka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结合应用在降雪过程的观测中,对2019年2月14日锋面气旋系统在北京地区降雪过程中雪带的形成、发展、消亡过程的宏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雪带的垂直结构符合以往对层状云垂直分层的物理认识,类似但不同于雨带由凝结增长层、丛集层、淞附层、融化层组成的四层结构,雪带只包含由上层“播种”至下层的冰晶形成的凝结增长层、丛集层和淞附层三层。由于各层水平风速不同,雪带的三层结构并非垂直排列。多个雪带不断生成发展维持降雪,直至冰晶凝结生长层变空,云从冰晶凝结生长层分裂为多层云后各自消散。证明了Ka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结合的必要性和高效性,丰富了对锋面气旋系统雪带的认识,补充了Ka波段和X波段雷达对降雪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23.
航海雷达溢油监测技术具有大范围目标探测、工作方式灵活、能够适应恶劣天气的优势。而海上溢油监测技术应用的航海雷达原始图像数据中,含有大量的同频干扰、斑点、假目标等噪声,处理上述噪声是航海雷达海上溢油监测技术研究的首要工作。本文基于先锁定噪声位置,再消除噪声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航海雷达原始回波图像的降噪技术。以大连716溢油事故中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试验,并分析处理结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很好地消除干扰噪声,而且能够有效地保护航海雷达原始回波图像中的海浪信息,为溢油监测技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4.
针对不同养护龄期对于粉煤灰水泥土抗剪强度影响的问题,采用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从宏观力学的角度分析养护龄期对粉煤灰水泥土的影响,结合SEM试验和XRD试验从微观角度分析试样内部结构与物质成分。试验结果表明:从宏观角度分析,粉煤灰水泥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应变软化型,试样的抗剪强度随养护龄期的增加逐渐增大且28 d的抗剪强度最大,同时,由于试样内部各物质之间的反应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持续进行,龄期越长试样内部各物质之间的胶结作用越强,致使试样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随养护龄期逐渐增大;从微观角度分析,试样内部生成的结晶物质(钙矾石)与胶凝物质(C-S-H凝胶)等填充试样内部的大孔隙且相互黏结,导致试样愈加密实,抗剪强度增大。本文旨在为粉煤灰等材料固化黄土的抗剪强度提供试验依据,为粉煤灰等工业副产品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对粉煤灰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5.
2015年9月,北京市气象局在北京地区架设4部X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并开展了观测试验。本文利用其中3部雷达在2016年6月30日的观测数据,用标准差分布统计方法,对雷达的观测参量进行初步质量评估。结果表明:(1)3部雷达反射率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73.5%~77.9%,反射率的数据波动基本符合理论分布;(2)3部雷达差分反射率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68.4%~81.4%,其中房山雷达数据波动较大;(3)3部雷达互相关系数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45.7%~63.5%,其中房山雷达数据波动最大,其他2部雷达都有同程度的数据波动;(4)3部雷达差分传播相位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73.5%~83.9%,其中房山雷达数据波动相对较大,与雷达其他观测参量相比,差分传播相位的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造影剂跟踪技术在下肢动脉CTA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采用跟踪技术组病例与46例未采用跟踪技术组病例的下肢动脉CTA图像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采用跟踪技术的下肢动脉CTA的造影成功率及图像质量优于未采用跟踪技术组。结论下肢动脉CTA常规采用智能跟踪技术可提高CT成像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利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7.
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adelung`s病的CT及MR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6例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5年12月间我院影像及临床科室证实的Madelung`s病16例。男性15例,女性1例。应用GE Process F-II型多层螺旋CT扫描机以及XGY OPER-0.35T永磁性磁共振扫描仪。行颈部及下颌部扫描。磁共振扫描常规应用脂肪抑制序列。结果16例病人中4人表现为颈后部、双侧肩部皮下脂肪过度堆积;9例患者表现为双侧颌下脂肪层增厚、双侧咽旁间隙、腮腺周围间隙脂肪过度堆积;3例病人表现为双侧颌下、颈前部、双侧锁骨上窝深浅筋膜间隙脂肪组织过度堆积。CT及MR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其内血管分布与走行未见异常。磁共振压脂像显示为正常脂肪组织,未见其它异常信号显示。  相似文献   
128.
GE VCT-高图像质量和低剂量的和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本文中讨论了实现图像质量和X射线剂量的和谐和同一的重要性,介绍了GELightSpeedVCT在硬件,软件和临床应用上降低病人剂量的方法。VCT在实现各向同性高分辨率的同时努力提高X射线的有效利用率,降低病人剂量,真正实现了高图像质量和低剂量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9.
针对乳腺X线摄片,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辅助检测乳腺微钙化点的方法:首先利用灰度形态重构完成穹顶提取,除去乳腺背景结构同时又能很好地保留微钙化点;其次运用拉普拉斯算子在空间域内对图像进行锐化以增强微钙化点;然后在频率域内利用巴特沃思高通滤波器对图像进行高通滤波;最后利用二维最大熵阈值分割对图像二值化,从而检测出微钙化点并在图像上标识出来。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方法不仅避免了医生因大量阅片引起疲劳而造成误诊,起到了协助医生诊断的作用,而且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0.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通过大量断层和褶皱的野外观测以及构造形成序列的确定,同时考虑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板块动力学背景,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研究表明盆地区域主压应力场方向在加里东期呈NNE-SSW向和近SN向,主要是晚奥陶世以来秦岭洋盆向北俯冲并与华北板块碰撞的结果;印支期主要呈NW-SE向和NNE-SSW向、SN向,主要受中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中羌塘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拼贴产生的远程构造效应影响;燕山期主要呈NW-SE向,主要受古太平洋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远程构造效应影响,盆地西南缘呈NE-SW向;喜马拉雅期呈NNE-SSW向,主要受新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和今太平洋构造动力体系联合作用影响,即今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