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6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7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洋山港海域大型污损生物生态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洋山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港。为了解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演变趋势,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洋山港海域进行了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调查研究。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种类较少,共记录污损生物19种,隶属于5个类群,优势种为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网纹纹藤壶(Balanus reliculatus) 、大室膜孔苔虫(Membranipora grandicella)、厦门华藻苔虫(Sinoflustra amoyensis)、双钩楯琥珀苔虫(Aspidelectra bihamata)、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曲膝薮枝螅(Obelia geniculata)和亚洲帚毛虫(Sabellaria ishikawai),种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同时部分具有河口低盐种的特征;污损生物的附着高峰期是6—10月份,除冬季月份外,其余月份均有生物附着;受盐度、水流及泥沙含量的影响,洋山港污损生物的生物量变化较大,月板、季板及年板的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9.20,127.20和774.04 g/m2。另外,通过对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周年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分析,发现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受季节变化和盐度的升高影响较大,群落结构不稳定,物种演替明显。  相似文献   
82.
甘肃阳山金矿带属于类卡林型金矿床,金资源量是达到318t,矿区花岗岩脉较为发育,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通过花岗岩的系统取样和主微量、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原斜长花岗斑岩,称为花岗岩较为准确,归类为I型花岗岩和S型花岗岩,为活动大陆边缘的产物及同碰撞和碰撞后形成花岗岩的特点。矿带花岗岩成矿潜力大,可以加强矿区多金属综合利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3.
甘肃阳山超大型金矿成因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山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勉略缝合带内,是我国近期发现的世界级超大型金矿床.本文根据前人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研究,结合矿区构造地质背景和矿物组合,讨论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 阳山金矿床的形成时间与勉略缝合带碰撞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构造-岩浆事件接近.碰撞造山作用是大规模花岗岩浆活动的主要诱因.大量变质流体在岩浆热驱动下,沿花岗斑岩与破碎千枚岩的接触带上涌,萃取地层中已相对富集的金,并以络合物的形式搬运成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兼有卡林型金矿和造山型金矿的特征,又有与两者明显区别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在西秦岭地区的金矿床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4.
阳山金矿带是西秦岭金矿带已探明金储量最大的独立金矿区,其矿化样式主要为微细浸染状矿化,其次为石英脉型矿化,可见金与“不可见金”均有发育,该金矿带是研究造山型金矿金赋存状态的理想地区,其研究成果对理解金成矿作用和过程以及指导选矿工艺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翔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显微观察基础上,将成矿期划分为早阶段(黄铁矿石英)、主阶段(黄铁矿毒砂绢云母石英)和晚阶段(辉锑矿石英方解石),综合应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等技术,剖析阳山金矿带不同成矿阶段金的赋存状态,进而探讨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成矿早、主阶段以微细浸染状硫化物矿化为主,金主要以晶格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毒砂中;而成矿晚阶段以脉状矿化为主,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金的赋存状态的变化,指示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温度、压力逐渐降低,成矿流体成分由富As流体演化为相对贫As且富Sb的流体。  相似文献   
85.
杨忠虎  熊韬  勾宗洋  李虎  王亮 《地质学报》2022,96(11):3849-3866
位于西秦岭文县弧形构造带的阳山金矿,是勉略缝合带内已探明金资源最大的独立金矿,且金矿形成后经历多期次构造活动,因此阳山金矿是研究矿床热演化、变化与保存的理想选区,其研究成果可用来约束金成矿时限,同时定量的隆升剥蚀数据可为深部找矿及矿床储藏提供远景潜力评价依据。本文采集钻孔矿化接触带中英云闪长斑岩脉,利用LA- ICP- MS技术进行裂变径迹测年。3件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中心值为124. 3±6. 4 Ma、146. 4±6. 3 Ma和117±13 Ma,其中一件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平均长度为12. 11 μm。热历史反演的时间- 温度曲线表明,在146 Ma阳山金矿带内英云闪长斑岩脉体温度下降到磷灰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区间(60~120℃),即在侏罗纪晚期或白垩纪早期之后,研究区几乎没有大规模岩浆活动或热液活动,缺乏与燕山期同时期区域性岩浆活动相对应的热事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分析认为,即使金矿带在喜马拉雅期可能存在微弱的热事件扰动,但岩浆热液活动规模较小且对金成矿作用贡献微乎其微。结合磷灰石热历史时间- 温度曲线,阳山金矿带大规模成矿事件的时间集中在210~195 Ma区间,且热历史反演曲线未显示有后期成矿叠加。通过与阳山金矿带三个矿段热历史对比,证实阳山金矿带与区域相比存在差异化隆升剥蚀,且安坝矿段相较于葛条湾、泥山矿段剥蚀程度弱,是成矿与储矿的理想地段,推测剥蚀少的复背斜核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6.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陕甘川交界地带发现的一个产于泥盆系浅变质岩系的特大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镜下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丰富多样。据室温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相态、加热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性状及产出特征,鉴别出2种成因类型及7种物理状态类型;(2)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本区的均一温度在105~310℃之间,主要集中在260~310℃、220~240℃、150~190℃3个区间,成矿流体组分体系接近于NaCl H2O CO2体系,成矿流体密度估计在0 35~1 02g/cm3之间,成矿压力估计在400×105~800×105Pa之间,流体包裹体盐度估计在2 5%~10 4%NaCl之间;(3)从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获得的pH值为6 91~7 1,还原参数n(CH4+CO+H2)/n(CO2)的摩尔数比值在0 009~0 050之间,表明具有浅成中偏碱性和弱还原环境成矿的特点;(4)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SMOW值为-92 4‰~-62 9‰,δ18O石英SMOW值在-3 09‰~+0 41‰之间,δ18OH2OSMOW值在-12 13‰~-8 48‰之间。综合分析认为成矿可能主要与低温热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7.
阳山金矿带位于川陕甘“金三角”地带,长约60km,主要包括四个矿段,即葛条湾矿段、安坝矿段、高楼山矿段和阳山矿段,截止目前累计提交资源量达220 t。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总结金矿成矿特征,阐明了金矿成因为具有“三多”(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热液多类型及成矿地质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与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8.
甘肃阳山超大型卡林-类卡林型复合式金矿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阳山金矿于世纪之交勘查并扩大为超大微细浸染型金矿,矿床形成受地层、浅成花岗斑岩、韧-脆性剪切构造及热液活动的多种因素的叠加与改造控制,研究认为矿床具有卡林型和类卡林型两种矿化类型特点,卡林型矿化于韧性剪切早、早—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分别出现含砷黄铁矿-毒砂-次显微金-白云石-石英矿化组合及黄铁矿-辉锑矿-石英方解石矿化组合,及Au-As-Sb-Hg的成矿地球化学组合;类卡林型矿化出现在脆性中—晚期阶段,以黄铁矿-毒砂-自然金-碲铋矿-白云石-石英矿化(含黄铜-闪锌-方铅矿)组合为特征,及Au-As-Cu-Pb-Zn-Te-Bi成矿地球化学组合。阳山复合式金矿含矿地层中沉积成岩黄铁矿δ34S为-24.6‰~-29.0‰,早期—早中期韧-脆性剪切金属硫化物矿化产物δ34S值为5.0‰~7.0‰,中—晚期蚀变花岗斑岩中金属硫化物矿化产物δ34S值为-2.9‰~-2.1‰,显示地层中生物硫、强变形造山带地壳硫、少量岩浆硫混入的多源特征。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与硫同位素近同步特征,成矿热液显示地下流体、强烈改造水和少量岩浆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89.
甘肃阳山超大型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阳山超大型金矿床的区域构造演化发展背景、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的研究与分析表明,它是形成、产出在中新生代活化造山带、地壳高位浅成的中低温热液型超大型金矿床。从大地构造成矿学的研究途径,对其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的源区类型、形成与演化的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的地质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传输与聚集的构造系统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是变质与非变质的复杂混合体系,主要由基底、盖层中的构造热动力区域变质流体+重熔花岗岩浆热变质流体+岩浆热液等,组成多成因类型混合成矿流体,并受到同生水、大气降水的混染。因此,阳山金矿主要是由混合型变质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叠加形成,具有多因复成成矿特征的超大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90.
Nick Marriner  Christophe Morhange   《Earth》2007,80(3-4):137-194
Although much has been written on the subject of ancient Mediterranean harbours, the relatively new area of harbour geoarchaeology remains dispersed in the geoscience and archaeological literature. Over a decade of research has amassed rich and varied datasets of anthropogenically forced coastal evolution, with a remarkable number of between-site analogies. This new research field also shows the rich potential of geoscience to reconcile important archaeological questions. No single publication, however, has yet drawn on these geological patterns to yield a detailed overview suitable for geoscientists and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ists. The aim of this review article is to (1) discuss how ancient harbours have come to be preserved in the geological record; (2) expou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tools underpinning ancient harbour geoarchaeology; (3) outline som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research advances made; and (4) discuss a new chrono-stratigraphic model applicable to harbour sequ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