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31篇
地质学   488篇
海洋学   44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进行岩石摩擦滑动变形演化过程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和声发射系统为试验监测手段,采用双面剪切模型试验方法,开展界面摩擦滑动速率与声发射振铃计数、界面摩擦滑动位移与声发射累计能量、试件变形能密度与声发射b值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声发射振铃计数演化受岩石界面摩擦滑动速率影响,界面摩擦滑动速率的突变与声发射振铃计数激增有较好对应关系;(2)界面摩擦滑动位移与摩擦滑动过程中声发射累计能量演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利用声发射累计能量对岩石摩擦滑动位移的变化趋势进行定性判断;(3)通过声发射b值演化分析可以得出,在剪应力缓慢增长阶段,界面摩擦滑动以随机分布的小尺度微破裂为主;在剪应力线性增长阶段后期,界面摩擦滑动以锁固段的大尺度微破裂为主;在剪应力波动增长阶段,岩石摩擦滑动失稳既可能是由小尺度微破裂为主引发的状态转化,又可能是由以锁固段大尺度微破裂为主引发的稳定状态转换。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储层地应力修正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应力是油气储层评价的基础参数,传统常用的单井地应力求解往往只依托于测井数据及岩石力学实验,未考虑整体力学模型中地层岩石非均质性对地应力的影响。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董11井为例,采用整体力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对目的储层地应力进行修正。根据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岩石力学参数对井场周围地区进行划分及整体三维建模,并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整体模型进行力学分析,从而对地应力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得出研究区目的层地应力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地应力值与修正前的地应力值在地层薄弱(坚硬)层段水平最小主应力值相差16%~17%左右,水平最大主应力值相差22%~23%左右。修正后的地应力可以很好地体现地层在沉积过程中造成的岩石物理性质非均质性对地应力非均质性的影响,反映了储层地应力的真实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卸载速率下岩爆破坏特征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满潮  赵菲  杜帅  郑茂炯 《岩土力学》2014,35(10):2737-2747
对北山花岗岩进行4种不同速率卸载的岩爆试验,收集试验后产生的碎屑,进行粒径分布和基本尺寸量测,得到碎屑尺度特征。利用声发射系统采集试验过程中声发射信号,采用典型的时频分析手段,提取每一个声发射波形信号的主频值,绘制整个试验全局主频分布图,找到花岗岩岩爆主频分布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卸载速率的降低,碎屑总数量,块状、板状碎屑所占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而声发射分布带主要位于中低频带内,且随着卸载速率降低逐渐上移,由密集变离散。根据声发射参数RA和AF特征值分布情况,结合核心密度定义,揭示裂纹类型演化过程。发现在卸载岩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张拉裂纹和一定量的剪切裂纹,随着卸载速率的降低,声发射信号量减少,预示着岩石内部裂纹数量明显减少。以上室内试验结果对于认识不同卸载速率下岩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工程实际中通过调整开挖速率降低岩爆风险的可行性提供了室内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994.
为定量描述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材料声发射特性及其特性演变规律,分析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变形的量化关系,对广西高峰矿石灰岩进行了单轴压缩、拉伸和劈裂条件下的声发射特性试验,在此基础上将模糊自相似分维概念引入岩石的声发射试验分析中,就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声发射所表现出的自相似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压应力作用下石灰岩声发射出现短暂的"钝化期",其声发射事件率及能量率模糊容量维记数曲线出现了"最小-回升"现象;在劈裂条件下石灰岩声发射事件频发且其声发射参数序列同样存在模糊自相似容量维特性,但其模糊容量参数的演化过程未能观测到"最小-回升"现象;在直接拉伸试验中,由于"胶结、引力"材料声发射活动具有瞬发性,不易监测,本次试验可测范围内无法计算其分维数,因此在拉伸条件下岩石试样是否具有自相似性演化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5.
Ensemble Kalman filter, EnKF, as a Monte Carlo sequential data assimilation method has emerged promisingly for subsurface media characterization during past decade. Due to high computational cost of large ensemble size, EnKF is limited to small ensemble set in practice. This results in appearance of spurious correlation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leading to incorrect or probable divergence of updated realizations. In this paper, a universal/adaptive thresholding method is presented to remove and/or mitigate spurious correlation problem in the forecast covariance matrix. This method is, then, extended to regularize Kalman gain directly. Four different thresholding functions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threshold forecast covariance and gain matrices. These include hard, soft, lasso and Smoothly Clipped Absolute Deviation (SCAD) functions. Three benchmark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s of these methods. These benchmarks include a small 1D linear model and two 2D water flooding (in petroleum reservoirs) cases whose levels of heterogeneity/nonlinearity are differen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beside the adaptive thresholding, the standard distance dependant localization and bootstrap Kalman gain are also implemented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We assessed each setup with different ensemble sets to investigate the sensitivity of each method on ensemble siz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resholding of forecast covariance yields more reliable performance than Kalman gain. Among thresholding function, SCAD is more robust for both covariance and gain estimation. Our analyses emphasize that not all assimilation cycles do require thresholding and it should be performed wisely during the early assimilation cycles. The proposed scheme of adaptive thresholding outperforms other methods for sub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of underlying benchmarks.  相似文献   
996.
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岩石的力学特性,对于其动载下破裂内在机制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颗粒流理论,通过黏结颗粒模型(bonded particle model,简称BPM)虚拟实现不同加载速率0.001~0.500 m/s下花岗岩单轴压缩和巴西劈裂试验,定量分析加载速率对应力-应变、破裂形态、应变能率及声发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及其对应峰值应变随加载速率增加而非线性增长;单轴压缩作用下,随加载速率增加,试样由单一斜截面破坏向多斜截面破坏转变,且主控裂隙带宽度急剧增大,由裂纹数量及水平向高应变率区域变化规律可明显看出,试样破坏程度随着加载速率增加而逐渐加剧;巴西劈裂作用下试样从一条主控裂隙向多条主控裂隙转变,且裂纹向圆盘试样两侧边缘部分延伸,破坏程度加剧;单轴压缩和巴西劈裂作用下,声发射事件及应变能率均随加载速率增加而呈现出非线性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97.
邓朝福  刘建锋  陈亮  李莹  向高 《岩土力学》2016,37(8):2313-2320
利用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及声发射(AE)三维定位实时监测系统,对4种不同粒径北山花岗岩进行断裂韧度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粒度北山花岗岩的断裂力学行为及声发射特征。在三点弯曲试验条件下,北山花岗岩峰值过后断面还具有较大的承载面积。粒径越大,其峰值载荷越低,且屈服载荷所占峰值荷载百分比越小,断裂韧度值越小;粒径越大其破坏过程中的总变形量越大,且加载末期承载能力越高。细粒及中细粒岩样声发射事件最早出现于拉应力较大的尖端下部,而强度相对较小的粗粒及中粗粒岩样声发射事件最早出现于受点荷载的上端部。声发射事件集中出现于裂纹稳定扩张阶段,这一阶段为岩石断裂的最主要阶段。粒径越大,声发射事件越多,且整个断面分布越广泛。  相似文献   
998.
有限差分法广泛应用于地震波场的数值延拓,确定合适的有限差分算子以减小数值频散是有限差分法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抑制数值频散和增加时间步长,新的有限差分模板得到了应用,对于此,前人使用泰勒展开方法和最小二乘方法确定有限差分算子系数。本文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线性方法确定新模板的有限差分系数,并与传统模板线性方法进行对比;通过频散分析和正演模拟验证出新模板线性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持频散关系,在相同的精度下效率提高了一倍,从而说明了改进的线性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杨志鹏  何柏  谢凌志  李存宝  王俊 《岩土力学》2015,36(12):3447-3455
为了研究页岩横观各向同性性质对劈裂强度及破坏模式的影响,对7组不同倾角下的试样进行了巴西劈裂和声发射测试。研究表明:层理的方向对试样的劈裂强度和最终破坏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层面倾角 的增加,页岩试样的劈裂强度逐渐减小。在不同倾角下的破坏模式可分为直线形( 0°、90°)、月牙形( 15°)和曲弧形( 30°、45°、60°、75°)。通过分析不同倾角下圆盘中心点沿层理分解得到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当 0°时,试样的破坏方式为基质的拉伸破坏;当 90°时,试样的破坏方式为层理的拉伸破坏,当15° 75°时,试样的破坏为复合型破坏。观察声发射空间累计定位演化分布情况,直线型的声发射点较均匀地分布在试样中轴线的两侧;曲弧型的声发射点在圆盘的一端较密而另一端较稀疏;月牙型则在试样的中部和一端都累积了部分声发射点;分布特征与宏观破坏方式具有相似性。分形维数D可以较好地反映试样的破坏模式,从倒V形的变化趋势可知,直线形试样D值接近于2,而月牙形和曲弧形试样D值介于2.2~2.7。因此,D值越大,说明裂纹的曲率半径越大;相反D值越小,裂纹越趋于一条直线,破裂形态也就越简单。  相似文献   
1000.
水-力耦合条件下砂岩声发射和能量耗散的颗粒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康  俞缙  李宏  蔡燕燕  陈旭 《岩土力学》2015,36(5):1496-1504
对砂岩进行水-力耦合三轴试验和声发射实时监测,得到水-力耦合作用下砂岩应力-应变曲线和声发射数据。根据试验条件和结果建立离散元颗粒流的水-力耦合双轴模型,研究砂岩声发射和能量演化规律。通过定义耗散能,用耗散能增量较好地诠释了声发射的发展规律。利用微破裂源可追踪声发射局域源,得到水-力耦合条件下的声发射空间分布和裂纹类型。研究表明:(1)孔隙水压力对颗粒的拖拽力削弱了颗粒间的平均接触力,从而降低了砂岩整体强度。(2)孔隙水压力反映出对弹性应变能有一定程度的反复“贮存和清空”作用,造成声发射能量相对离散和峰后的应力波动。(3)渗透压的存在提升了总输入能的耗散效率,降低了总输入能和弹性应变能,须综合考虑总输入能(弹性应变能)和耗散效率才能确定累计耗散能。(4)裂纹分布表现为可能出现与主剪切带呈一定夹角的伴生裂隙带,且受水-力梯度影响,进水端比出水端更密集。(5)张拉裂纹与剪切裂纹的比值于峰值强度处显著增加,峰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