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82篇
  免费   3347篇
  国内免费   6429篇
测绘学   513篇
大气科学   2758篇
地球物理   4535篇
地质学   9419篇
海洋学   7819篇
天文学   5201篇
综合类   1230篇
自然地理   2283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710篇
  2021年   695篇
  2020年   794篇
  2019年   1023篇
  2018年   815篇
  2017年   794篇
  2016年   835篇
  2015年   966篇
  2014年   1402篇
  2013年   1558篇
  2012年   1323篇
  2011年   1657篇
  2010年   1527篇
  2009年   2138篇
  2008年   1944篇
  2007年   1937篇
  2006年   1814篇
  2005年   1642篇
  2004年   1431篇
  2003年   1253篇
  2002年   1119篇
  2001年   899篇
  2000年   867篇
  1999年   782篇
  1998年   598篇
  1997年   475篇
  1996年   426篇
  1995年   335篇
  1994年   337篇
  1993年   300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24篇
  1954年   9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中热盐环流对大气强迫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周天军 《气象学报》2003,61(2):164-179
大气环流与热盐环流 (THC)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是海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利用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挪威卑尔根气候模式 (BCM)的 3 0 0a积分结果 ,讨论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 (NAO)对海洋的强迫与热盐环流的年际调整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NAO活动的正位相 ,伴随着中纬度西风带的加强 ,北大西洋拉布拉多海热通量损失剧增 ,同时海表盐度出现正距平 ,二者的共同作用 ,令表层海水变沉、密度增大 ,海洋层结出现不稳定 ,导致深对流发生。在NAO活动达到最强劲状态之后 3个月 ,拉布拉多海对流也达到最深。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强度变化对拉布拉多海对流活动的响应 ,要滞后 3a左右。而在年际尺度上 ,大西洋的极向热输送变化和热盐环流的变化则基本是同步的。对流活动对大气存在明显的反馈作用。在对流活动深度达到最大之后 1~4个月 ,对流热释放令拉布拉多海表层气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推求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梁振英 《测绘学报》1997,26(4):344-351
本文根据卫星测高数据和海面动力地形资料,绘制了不相上下北太平洋海域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细结构图,对解决卫星测高技术中大地水准面积和海面地形的可分性问题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993.
About half a million marine gravity measurements over a 30×30 area centered on Japan have been processed and adjusted to produce a new free-air gravity map from a 5′×5′ grid. This map seems to have a better resolution than those previously published as measured by its correlation with bathymetry. The grid was used together with a high-degree and -order spherical harmonics geopotential model to compute a detailed geoid with two methods: Stokes integral and collocation. Comparisons with other available geoidal surfaces derived either from gravity or from satellite altimetry were made especially to test the ability of this new geoid at showing the sea surface topography as mapped by the Topex/Poseidon satellite. Over 2 months (6 cycles) the dynamic topography at ascending passes in the region (2347N and 123147E) was mapped to study the variability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Received: 15 July 1994 / Accepted: 17 February 1997  相似文献   
994.
South China Sea Warm Pool in Boreal Spring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During the boreal spring of 1966, a warm-core eddy is identified in the upper South China Sea (SCS) west of the Philippine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U.S. Navy’s Master Oceanographic Observation Data Set. This eddy occurred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rn summer monsoon and disappeared afterward. We propose that this eddy is a result of the radiative warming during spring and the downwelling due to the anticyclonic forcing at the surface. Our hypothesis suggests an air-sea feedback scenario that may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and withdrawal of the summer monsoon over the SCS. The development phase of the warm-core eddy in this hypothesis is tested by using the Princeton Ocean model  相似文献   
995.
AnalysisandstudyofthelargeearthquakeriskinYanqingHuailaibasinCHANGQUANLIU(刘昌铨)SHIXUJIA(嘉世旭)MINGJUNLIU(刘明军)CHANGFALI(李长发...  相似文献   
996.
云南地壳形变与丽江7.0级地震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本利用滇西、滇中地区大地垂直形变和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的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其结果表明:1996年2月滇西丽江7.0级地震前,该区应力场方向自1990年以来产生了由北东-北西的转变,震源区出现高达109mm的垂直差异运动1993-1996年有75%的断层形变测点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期、短期和临震异常。大地垂直形变与断层形变的共性演变特性,为强震的预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震例。  相似文献   
997.
安欧 《地震研究》1997,20(4):378-385
我国西南部鲜水河断裂带、红河断裂带、安宁河断理解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四个测区内,用X射线法 得的宏观残余应力场和用震源机制解P轴显示的发震时现今应力场的水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基本吻合。这种叠加应力场的水平最大主压力分布方向与发震断裂带总体走 交角约为40-55°左右,使断裂带易于发生剪切错动。宏观残余水平最大剪应 值区的分布,也与区内大震震中的分布基本吻合,岩石裂面在300℃和300MPa围压下经10天  相似文献   
998.
新疆南天山环境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桂林  陈培善 《内陆地震》1997,11(3):212-217
基于新疆强震固定台和流动观测记录的主要和余震加速度资料,选用了三个分向记录都完整的37次地震。震级范围为1.8-6.8级,震中距为几至几十公里。根据用位错理论二维断裂力学模式推导的震源峰值、加速度与环境剪应力场关系式计算了新疆南天山环境剪应力值。计算结果表明,新疆南天山环境应力平均值偏高,这与新疆处于特殊构造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99.
LINTRODUCTIONThetributariesofmiddleYellowRiverarefamousintheworldforthehighestsuspendedsedimentconcentrationandsedimentyield.Forexample,atWenjiachuanstationofKuyeheRiverthemeasuredhighestsuspendedconcentrationis1700kg/m',andthemeanannualsedimentyieldis25000t/(kln'.a).Theformationofhyperconcentratedflowsandtheirinfluenceonerosionprocessesareofgreatimportancenotonlyfromatheoreticalpointofviewbutalsoforpracticalpurposes.Therefore,scientistsfromChinaandallovertheworldhavedrawntheirintensio…  相似文献   
1000.
亚洲夏季风建立格局和南海季风爆发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使用1980 ̄1986年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格点资料和1980 ̄1992年日本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观测到的黑体辐射(TBB)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和亚洲夏季风建立格局及其可能机制。发现亚洲夏季风建立征兆最早出现在中南半岛-南海地区,随后自该地区分别向西、向东扩展;中南半岛地区是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的天然分界线,其两侧夏季风的建立特征和形成机制迥然不同。亚洲夏季风自东向西逐渐建立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