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238篇
地球物理   343篇
地质学   537篇
海洋学   362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18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沙坡头人工植被区中的油蒿种群动态与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动态指数对沙坡头包兰铁路北侧1964年和1981年沙地人工植被区中的油蒿种群结构动态进行分析,发现1981年区和1964年区的油蒿种群都属于增长型,但1981年区的增长性大于1964年区,也就是说,随着人工植被建立的时间延长,油蒿种群结构由快增长型转向慢增长型.因此,沙地中的油蒿种群的动态趋势是由快增长向慢增长,以及衰退方向演变,最终有从人工植被区中消失的趋势.同时,油蒿种群结构的增长型是油蒿能长期存在的种群生态学原因,是它具有适应干旱、半干旱区的沙地生境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2.
腾格里沙漠人工固沙植被区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的拦截作用   总被引:33,自引:16,他引:33  
在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对人工模拟降水及天然降水后生物土壤结皮层含水率进行了动态定位监测,并分析了生物土壤结皮拦截降水的作用.结果表明:①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改变了原来沙丘剖面的水分分配格局,10%~40%的年降水量被拦截到结皮层;②随固沙年限的增加,生物土壤结皮的进一步发育和演变,其对降水的拦截能力也进一步提高;③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的拦截有明显的季节变化,7~10月份平均拦截雨量比4~6月份平均高出12%.  相似文献   
43.
汪汇海  李德厚 《山地学报》2003,21(3):318-323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Hevea brasiliensis)—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两层人工群落结构,比单一橡胶种植模式有着明显的改善山地土壤生态环境的特点。胶—茶人工群落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微生物状况,增强土壤地表呼吸强度,促进团聚体形成和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增加单产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因此,胶—茶人工群落为合理利用我国西部热带山地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经营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4.
随机地震动模拟的时间序列法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AR和ARMA时间序列方法生成给定加速度功率谱人工地震波的新方法,根据相应理论编制了程序,并生成了人工地震加速时程曲线,然后用生成的人工地震波进行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与实际地震波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用于合成人工地震波的方法是可行的,生成的人工波可以用于实际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相似文献   
45.
基于遥感与GIS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用地时空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文章利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和末期全国1:100000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提取城镇用地动态变化数据,利用单元自动机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全国城镇用地进行了区划.在此基础上,研究了90年代两个阶段中国城镇用地时空格局.研究表明:90年代前5年东部沿海地区受经济高速发展和开放政策的影响,城镇用地扩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城镇用地扩展较慢;90年代后5年国家加大了耕地资源保护力度,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耕地资源保护条例的影响下,东部沿海地区城镇用地扩展大幅回落,中部地区城镇扩展也有较大幅度回落,西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加快,城镇用地扩展回落较小.  相似文献   
46.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赤潮卫星遥感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楼琇林  黄韦艮 《遥感学报》2003,7(2):125-130
根据赤潮的卫星遥感探测机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和利用NOAA AVHRR可见光和热红外波段遥感数据的BP神经网络赤潮信息提取模型。应用实例显示。基于该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可以提取赤潮发生地点和范围等信息,赤潮探测正确率达到78.5%。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提取赤潮信息是可行的。本文中建立的BP赤潮信息提取模型适当修改后可移植应用于其它传感器遥感数据进行赤潮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47.
岷县高炮防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渠永兴  孙旭映  阎敬泽 《干旱气象》2003,21(2):37-38,41
根据甘肃省岷县1959-1998年的年雹日和受灾面积、历史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检验高炮防雹效果。经序列、wolch检验发现,高炮防雹后“年雹日”减少32.8%,“受灾面积”减少33.6%,显著性水平达到0.05.可信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8.
基于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的框架结构损伤诊断方法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本文提出了基于“能量—损伤”原理,综合利用小波包分析和神经网络的框架结构损伤诊断方法。在结构损伤诊断中,时域信号经小波分析后其缺损特征会更加明显,把分布在不同频带的结点能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能够很好地反映结构缺损特征。以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提出的基准结构为例,阐述了结构损伤的发生、位置和程度诊断过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根据气象预报应用情况,分析BP模型训练人工神经元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双样本训练方案。试验表明,采用双样本训练的网络,实际预报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50.
农田土壤湿度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诊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龙  袁成松 《气象》1997,23(3):25-29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研制了农田土壤湿度预测,诊断分析系统,该系统根据不同的土壤湿度特点和影响因子,可自动提供时间序列拓展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测模型进行土壤湿度的动态预测。并提供不同降水量的土壤湿水分渗透深度诊断分析,系统采用中文菜单显示的人机对话方式操作,使具有准动力学特性,多种可调参数和网络结构的ANN方法变得简便易于操作。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对土壤湿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