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5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427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260篇
地球物理   595篇
地质学   923篇
海洋学   604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87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wo field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order to dissipate the fog at Wuqing District of Tianjin in November and December of 2009.Hygroscopic particles were seeded to dissipate fog droplets on 6-7November,2009.Liquid nitrogen(LN)was seeded into the natural supercooled fog in the experiments of 30November–1 December,2009.Significant response was found after seeding.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fog in the field experiments.The of fog droplet changed dramatically;it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fter seeding.Remarkable variation also was found in the Liquid Water Content(LWC)and in the size of fog droplet.The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DSD)of fog broadened during the seeding experiments.The DSD became narrow after the seeding ended.After seeding,the droplets were found to b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growth,resulting in a transform of DSD between unimodal distribution and bimodal distribution.The DSD was unimodal before seeding and then bimodal during the seeding experiment.Finally,the DSD became unimodally distributed once again.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许多研究工作者尝试将地学研究与人工智能跨学科结合,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其中气候预测与人类生活以及防灾减灾等息息相关,准确的气候预测至关重要。本文简要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气候预测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料同化、模式参数化、求解偏微分方程、构建统计预测模型、改进数值模式产品释用等领域。这些研究证明了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气候预测技巧的可能性和适用性,可以极大地节省计算成本和时间。然而人工智能应用也存在诸多挑战,例如数据集的构建、模型的适用性和物理可解释性等问题,对这些难点问题的研究和攻克,可以让人工智能在大数据时代中更好地补充传统地球科学方法,产生更多有益的效应,极大地改进气候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993.
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f the discharge effects of upward lightning simulated with a fine-resolution 2D thunderstorm model is performed in this paper,an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estimates of the total induced charge on the upward lightning discharge channels range from 0.67 to 118.8 C,and the average value is 19.0 C,while the ratio of the induced charge on the leader channels to the total opposite-polarity charge in the discharge region ranges from 5.9%to 47.3%,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4.7%.Moreover,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space electrostatic energy consumed by upward lightning is 1.06×10^9 J.The above values are low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intracloud lightning discharges.The density of the deposited opposite-polarity charge is comparable in magnitude to that of the preexisting charge in the discharge area,and the deposition of these opposite-polarity charges rapidly destroys the original space potential well in the discharge area and greatly reduces the spac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In addition,these opposite-polarity charges are redistribu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understorms.The space charge redistribution caused by lightning discharges partly accounts for the complexity of the charge structures in a thunderstorm,and the complexity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the charge neutraliz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994.
震源机制解表明:长江三峡水库巴东库段地震的发震应力是由库水荷载作用造成的。进一步分析认为,地震可能是库岸区浅地表岩层在库水荷载为主的水岩耦合作用下沿易滑结构面滑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以深海顶端张紧式立管为研究对象,基于圆柱体受迫振荡实验数据和能量平衡原理预报立管涡激振动响应及其诱发的疲劳损伤度,各主要参数随机化,应用响应面法建立了涡激振动疲劳安全系数与极限状态方程关系,研究了疲劳安全系数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各随机变量的灵敏度。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疲劳安全系数的增大,结构失效概率逐渐减小,且失效概率的减小幅度随疲劳安全系数的增加而趋缓。疲劳安全系数SF无需超过20。2)增加疲劳安全系数SF可降低疲劳载荷不确定量B、S-N曲线参数A、顶张力、流速、外径和壁厚等立管及环境随机变量对结构涡激振动疲劳损伤可靠性的影响。3)立管各参数中,流速、外径和壁厚均值越大,立管结构安全度越低,顶张力对结构影响相反;各参数的标准差越大,结构可靠度越低。均值灵敏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顶张力、流速、外径和壁厚,标准差灵敏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流速、张力、外径和壁厚。4)壁厚对深海顶张紧式立管涡激振动所致疲劳损伤影响很小,可忽略其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深海顶张紧式立管涡激振动疲劳安全系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地震层位的标定是地震勘探构造解释的基础,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道对比是层位标定的一个主要方法。层位标定精度除了受地震资料本身的质量及测井资料质量影响之外,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准确性取决于地震剖面极性、反射系数、平均速度、地震子波等关键因素的精度。通过介绍确定各种参数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在标定地震发射层位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标准,如利用相关系数对比时相关系数应大于0.6;利用平均速度对比确定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剖面形态差异较小;时深调整前后测井曲线在形态上不应存在差异等。另外为提高对比精度,对目的层段时深关系进行调整时,应结合其他资料,如电性曲线、岩性剖面及钻井地质分层等信息,使之符合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997.
汪晓帆  戴尔阜  郑度  吴卓 《地理学报》2021,76(1):223-234
在优化森林结构的同时保障其木材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森林管理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选取采伐年龄、采伐斑块大小、采伐频率、采伐面积比例作为变量,以江西省泰和县为研究区,设定多种强度和方式的森林管理方案,耦合生态过程模型(PnET-II)和景观模型(LANDIS-II)模拟初始年(2009年)起,未来100年森林面积和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① 森林对不同采伐变量的响应差异明显,采伐年龄对森林面积影响较小,采伐斑块面积仅对生物量有影响,采伐频率对面积和生物量均有较大影响,采伐面积比例是采伐变量中对森林影响最大的变量; ② 每10 a以20%的采伐面积比例,5 hm 2的采伐斑块,采伐21 a以上的杉木、26 a以上的松林、41 a以上的阔叶树种的采伐情景能够保证有林地的生物量较初始年有所增加,有效地保障红壤丘陵区人工林在木材生产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98.
地下水人工补给研究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学真 《地下水》2005,27(1):25-28,66
论述了国内外有关地下水人工补给研究工作的发展历程、理论研究、方法技术及工程应用,在此基础上,指出地下水人工补给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地下水人工补给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99.
安阳市地下水回灌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坷凌  宋丽红 《地下水》2004,26(2):109-111
通过对安阳市区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提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源条件、工程效益等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安阳市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可行的,并提出了4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宏基因组是特定环境全部生物遗传物质总和 ,决定生物群体生命现象。特定生物种基因组研究使人们的认识单元实现了从单一基因到基因集合的转变 ,宏基因组研究将使人们摆脱物种界限 ,揭示更高更复杂层次上的生命运动规律。在目前的基因结构功能认识和基因操作技术背景下 ,环境细菌宏基因组成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环境细菌宏基因组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筛选和基因系统学分析使研究者能更有效地开发细菌基因资源 ,更深入地洞察环境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