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2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368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335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683篇
海洋学   29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2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岩体为二长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等,为海西中期侵入岩体,具有高钠、铝等特点,A/CNK=0.71~0.78,NK/A为0.8~0.89,为偏铝质钙碱性花岗岩.轻稀土元素中等富集,Eu弱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亏损,富Sr,La/Yb值相对低.多种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综合图解分析表明,该岩体为I型花岗岩,与达拉布特断裂西侧同时期的庙尔沟A型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区别,盆地具有较为年轻的地壳基底.克拉玛依岩体为岛弧花岗岩,晚石炭世准噶尔地区仍存在着洋盆体制.  相似文献   
122.
西安市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961—2003年西安站和周围4站月平均气温资料, 利用西安站与周围4站气温距平滑动平均变化趋势的差异, 发现该站平均气温有两个明显的上升期, 热岛效应使西安站平均升温1.07 ℃, 并建立了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分离了气候变暖过程中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增温作用。  相似文献   
123.
从不同的陆面资料看城市化对北京强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晓燕  刘伟东 《气象学报》2006,64(4):527-536
2004年7月10日,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降水过程。该次过程主要是由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造成的,整个大环流形势给暴雨的发展提供了水汽条件。分析近地面的特征场发现,在降水发生前1—2h,北京城区存在一个暖中心,其温度比周边地区高出2—3℃,存在明显的热岛现象。该城市热岛现象的出现,使得城区的气压相对较低,郊区有较冷空气向城区辐合,有利于城区产生上升运动,形成对流降水。另外,对该次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使用了最新的陆面资料的模拟结果明显好于没有使用最新的陆面资料的模拟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对该次强降水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This study focuses on using remote sensing for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 (UHI) in 18 mega cities in both temperate and tropical climate regions. Least-clouded day- and night-scenes of TERRA/MODIS acquired between 2001 and 2003 were selected to generate land-surface temperature (LST) maps. Spatial patterns of UHIs for each city were examined over its diurnal cycle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A Gaussian approximation was applied in order to quantify spatial extents and magnitude of individual UHIs for inter-city comparison. To reveal relationship of UHIs with surface properties, UHI patterns were analyzed in association with urban vegetation covers and surface energy fluxes derived from high-resolution Landsat ETM+ data. This study provides a generalized picture on the UHI phenomena in the Asian region and the findings can be used to guide further study integrating satellite high-resolution thermal data with land-surface modeling and meso-scale climatic model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on local climate in Asia.  相似文献   
125.
基于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利用2005年5月6日的TM数据反演北京市区的实际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区的热环境特征、热岛分布的位置。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地表温度与地形特征和地表覆盖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热岛分布具有环状和带状分布特征,高程较低处和坡度较小处更容易形成热岛中心,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热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6.
西秦岭关家沟组地层时代、物源及其构造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秦岭关家沟组贾昌沟砂板岩所夹的硅质岩层中发现晚石炭世和晚二叠世的古生物化石;在关家沟组砾岩中所采的花岗质和火山质砾石,利用氩-氩(40Ar/39Ar)法测年所获得的年龄为晚三叠世。对关家沟组物源及其古水流分析,其古水流方向230°~356°,其物源主要来自南东侧活动大陆边缘的碧口岛弧,且秦岭全面碰撞造山期为早中生代。由此,初步推测关家沟组形成时代可能与秦岭全面碰撞造山为同期——早中生代。  相似文献   
127.
北京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7、1999、2000、2001、2002和2005年六幅陆地卫星影像研究北京市规划区地表城市热岛(SUHI).首先用决策树分类法进行分类,得到六幅不同时相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像.根据Artis&Carnahan算法利用热红外通道的灰度值计算地表辐射亮温,基于分类结果进行比辐射率纠正,计算地表温度.通过分析北京市规划区1987~2005年间地表城市热岛的特征,发现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与地表城市热岛有密切关系;2001年、2002年和2005年影像中市区的热岛分布的破碎度增加,由原来的集中分布慢慢向周围扩散,并在市区中心植被覆盖高的区域出现蓝色“凉爽”区;地表城市热岛增加的区域与城市扩展区域一致,城市化过程是城市热岛面积不断增加的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8.
The Early Cretaceous volcanic rocks of the Mariisky sequence and Early Cenozoic extrusive-vent rocks of Cape Mary are exposed at the northwestern extremity of Schmidt Peninsula, north Sakhalin.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ll the rocks are sub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hree groups include the volcanic rocks of the Mariisky sequence, which consists, from bottom to top, of calc-alkaline rocks, transitional calc-alkaline-tholeiite rocks, and incompatible element-depleted tholeiites. These rocks show subduction geochemical signatures and are considered as a fragment of the Moneron-Samarga island arc system. Trace-element modeling indicates their derivation through successive melting of garnet-bearing mantle and garnet-free shallower mantle sources containing amphibole; pyroxene; and, possibly, spinel. The mixed subduction and within-pla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trusive vent rocks of Cape Mary attest to their formation in a transform continental margin setting.  相似文献   
129.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f heavy clastic minerals from the Cretaceous-Paleogene terrigenous complexes of Sikhote-Alin and Kamchatka, as well as from the Cenozoic sediments of the deepwater Vanuatu Trench, are summarized. The data obtained have been interpret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mparison with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of recent sediments deposited in known geodynamic settings. It is shown that the heavy clastic minerals of sedimentary rocks, their relative quantiti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may serve as reliable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island-arc settings and magmatic processes; these indicators may also b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such settings in paleobasins of orogenic regions.  相似文献   
130.
唐伍斌 《广西气象》2007,28(4):20-21,25
根据桂林基准站1957~2006年的观测资料,对桂林市灰霾天气的年、季变化规律及与热岛效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市年灰霾日数平均值为30d,80年代前年灰霾日数变化相对平稳,年平均值为8.6d,处于较低水平,80年代后灰霾日数年平均值为49d,比80年代前增加了40.4d,年平均灰霾日数呈明显的线性增长趋势;灰霾日数的月季变化表现为秋冬季多,春夏季少的分布特征,秋冬两个季节的灰霾日数占全年的76%;90年代后桂林出现热岛效应,第四季度尤为明显,与灰霾天气也大多出现在这个季节的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