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659篇
地质学   858篇
海洋学   19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83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9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 and dust movement over different sandy grasslands in China’s Otindag Sandy Land were explored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and laboratory analyses. Threshold wind speeds (the speed required to initiate sand movement) at a height of 2 m above the ground were estimated in the field for different surface types. Threshold wind speed above shifting dunes in the study area is about 4.6 m s−1 at this height. This value was smaller than values observed above other surfaces, resulting in a greater risk of blowing sand above these dunes. Differences in sand transport rates (STR) as a function of the severity of desertification resulted primarily from differences in surface vegetation cover and secondarily from the soil’s grain-size distribution. STR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increasing near-bed wind velocity. Under the same wind conditions, ST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everity of desertification: from 0.08 g cm−2 min−1 above semi-fixed dunes to 8 g cm−2 min−1 above semi-shifting dunes and 25 g cm−2 min−1 above shifting dunes. Vegetation’s affect on STR was clearly larg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sand and dust were trapped over different lands: mostly sand grains but little dust were trapped above shifting dunes, but much dust was collected over semi-shifting and semi-fixed dunes. Human disturbance is likely to produce dust even from fixed dunes as a result of trampling by animals and vehicle travel. In addition, spring rainfall decreased the risk of sand and dust movement by accelerating germination of plants and the formation of a soil crust.  相似文献   
992.
野外调查发现在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流域存在12级阶地序列。利用数字剖面野外系统对该河流阶地剖面的记录完成全程数字化采集,并进行数字剖面桌面系统厚度自动计算和剖面图、柱状图自动生成,发现该阶地序列中T7、T8、T9保存完好,而时代最为古老的T12 根据基座玄武岩形成于上新世—早更新世的年龄,其形成时代应为上新世—早更新世。通过计算新构造运动抬升速率,将其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数据表明,自中新世以来,该地区新构造运动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在总体上新构造运动的强度逐渐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993.
建立于煤矿开采基础之上的矿山开采沉陷理论和预测方法并不适用于象金川这样厚大、陡倾的金属矿床开采的岩移问题,因此,本文探讨利用神经网络来对地表岩移进行预测。根据Elman神经网络能够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特点和具有反映系统动态特性的能力,提出了利用Elman神经网络建立地表岩移时序预报模型的方法。利用金川二矿区GPS监测所得到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对Elma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与GPS实测值之间的比较,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显示了良好的准确性,特别是在时间步长较短情况下,应用于实际预测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金属矿山岩移预测方法不足的缺憾。  相似文献   
994.
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速度场融合中公共点的筛选对求解参数的影响、转换参数随公共点个数的变化,以及六参数转换和七参数转换对结果精度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针对东亚地区的地壳运动问题,给出了合理的速度场融合方案,并对1997~2005年间的GPS观测结果进行了速度场融合,获得了东北亚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统一速度场.  相似文献   
995.
新疆阿尔泰山东段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彬彬  周亚利  赵军 《地理学报》2018,73(5):957-972
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最积极的外营力之一,对冰川地貌的年代学研究是重建古冰川发展史的关键,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冰碛物是冰川作用的直接产物,代表过去发生的冰川事件,对冰碛物进行准确测年能够为重建古冰川的进退、理解区域古气候变化提供年代学支撑。本文在新疆阿尔泰山东段采集了8个冰碛物样品以进行光释光测年,利用单片再生剂量法对90~125 μm的石英颗粒进行等效剂量的测定。通过等效剂量值频率分布特征及De(t)坪区图分析得出大部分冰碛物的光释光信号晒退不彻底,所以利用一阶动力学公式对持续激发的光释光信号晒退曲线(CW-OSL)进行多组分拟合拆分,得到快速、中速、慢速3种组分,依据分离出的快速组分确定等效剂量值。研究结果显示,距今32 ka以来阿尔泰山东段区域在MIS3阶段、MIS2阶段、8.2 ka左右、全新世大暖期及新冰期等5个时段有冰川发育,冰川发育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现有基于PIR(Passive InfraRed)传感器数据的人体行为研究主要局限于运动时空分布、聚类等,对行为轨迹的重建和语义特征的解析相对较少,亟需发展新的建模与行为分析方法。本文尝试利用室内区域PIR传感器监测数据进行时空轨迹重构及其所揭示的运动语义特征研究。本文引入几何代数理论方法,构建传感器场景网络,实现了几何代数空间下动态网络的表达与路径计算,分析了人体运动特征及语义特征,建立最小语义单元,实现了空间数据到语义特征的转化,并可对个人和群体运动的空间区域特征和拓扑特征分析提供支撑。论文将传统PIR传感器网络分析从以几何、统计等为主的信号提取,转变为基于几何代数系统中不同类型代数结构的生成与转化问题,为诸如PIR传感网数据分析一类的非确定问题的求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数学基础,可为物联网GIS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收集跨关中地区2006~2018年13期一等精密水准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动态平差方法,通过整体平差获得跨区域长时间尺度的地壳垂直运动速率场图像,基于获得的垂直运动速率结果,对跨关中地区垂直形变趋势特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除西安地区以外的渭河盆地地区下沉速率不足1 mm/a,鄂尔多斯地块南部隆升速率为3~5 mm/a,秦岭构造带北麓隆升速率为3 mm/a,而秦岭腹地的隆升速率不足1 mm/a。利用矩形位错模型对区域内断层的滑动速率和断层闭锁进行反演,结果显示,口镇-关山断裂的倾滑速率为6.55 mm/a,闭锁深度为4.6 km;渭河断裂的倾滑速率为3.21 mm/a,闭锁深度为3.4 km;秦岭北缘断裂的倾滑速率为5.34 mm/a,断裂闭锁深度较大,为9.8 km。基于以上结论,结合前人对关中地区的研究成果,探讨分析研究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特征与动力机制之间的关系,为区域地震危险性判定及动力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98.
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实测资料中测点的观测数据(如高程数据)缺失,不仅影响实测资料的完整性,更会对地表移动规律和参数分析产生较大影响,有必要对其修复方法进行研究。本文以某矿区A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完整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利用插值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对假定缺失的数据进行修复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利用上述方法对处于非下沉关键期的缺失数据进行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9.
探讨了线状地图符号的特点,从视觉变量出发针对线状地图符号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线状符号多样化设计的思想。之后以应急专题地图符号为例,进行了应急专题地图线状符号的多样化设计,并通过眼动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00.
搜集了全球约4 000个GNSS测站实测数据(站坐标和速度场信息),对固体地球体积及其变化率进行计算分析。采用板块运动模型插值方法对台站进行插值,使全球测站分布更加均匀。利用Delaunay数学模型计算固体地球体积及其变化率的结果发现:基于板块运动模型进行台站插值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结果的误差精度,不会对地球最终形态变化结论产生影响,台站数量及其分布均匀程度对计算最终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