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22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41.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综述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海洋物种多样性及其利用以及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现状,指出过度捕捞、生境丧失、环境污染、生态入侵是威胁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文本还阐述了我国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管理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2.
Ross-Li核驱动模型热点参数化及其校正—以POLDER数据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经验、核驱动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RDF)模型是多角度遥感领域的一个重要模型,其热点效应在应用BRDF反演其它地表参数时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树冠内部叶片的间隙对热点的影响,对几何光学核的重叠函数进行热点效应的改进,并利用POLDER多角度观测数据集,对改进热点效应后的不同核函数组合模型的最优热点参数进行了确定。通过最小均方根误差(RMSE)筛选出最优热点参数,进一步分析不同模型对热点参数的敏感性和RMSE随热点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该热点参数化方法可用于Ross-Li核驱动模型不同核函数组合的情况,热点校正后的模型相对于原模型很好地改善了对热点反射率的拟合能力;(2)热点参数最优值在几何光学核为LSRC (LiSparseRChen)与LDRC (LiDenseRChen)组成的模型中出现明显差别,C1在LDRC模型中的值远小于LSRC模型,主要是因为LDRC核函数自身较好考虑了树冠尺度下的热点效应,所以该热点参数改进方法起到的补偿作用较小;(3)总体上,同一模型的C1参数比C2参数对热点的变化更敏感。本研究为Ross-Li核驱动模型的热点效应进一步校正及热点参数的取值范围提供了依据,对Ross-Li模型的推广有重要意义,改进热点效应后的模型可用于未来国产多角度卫星的数据处理流程中,以获取加精确的地物热点反射率信息。  相似文献   
143.
恐怖主义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与杀伤力,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本文以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为基础,采用伤亡人数的热点分析以及各区域事件频次的层次聚类方法,对全球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态势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2013-2017年内全球高伤亡率热点区域的空间分布与变化,并对不同地区的袭击频次进行统计并划分了事发率严重等级。研究表明:① 5年内,伤亡人数在2014年为最高达103 134人,而后逐年递减的趋势;袭击频次呈现一种锯齿状为“猖狂-治理-收敛-不治理-再次猖狂”的模式;② 中东及北非地区是恐怖主义袭击的严重区与策源地,也是高伤亡率的热点区域,平均每年伤亡人数约占全球的49%,事件发生频次约占40%,而南亚伤亡人数约占22.8%,袭击频次约31.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次之,东南亚及西欧、东欧、南美地区也为恐怖主义的暴动区域;③ 全球恐怖主义的时空演变趋势已形成以中东及北非地区以及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交界区域为爆发中心,逐渐向南亚、东南亚、西欧地区扩散的趋势,为新的恐怖主义活跃区。通过对5年内全球恐怖主义的时空演变和态势,以及造成恐怖主义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为反恐组织以及避免袭击事件的发生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决策辅助。  相似文献   
144.
全球变暖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及生物圈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浮游动物角度出发综述了全球变暖对其生理活动、生态分布及生物气候学的影响。运用不同温度条件下浮游动物生理学上的变化来说明全球变暖对浮游动物的生理影响;通过分析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生物量,丰度和生物地理分布等指标来阐述其对全球变暖的生态响应;通过讨论浮游动物的最高丰度时间和繁殖时间这2个重要物候学指标来说明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调查更广泛的生物功能群、关注处于热带海洋中的浮游动物以及在浮游动物个体水平上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5.
调查了甘肃景泰荒漠草原区一处风电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区百兆瓦级风力发电场建设造成直接植被生产力损失量为6.79 g·m-2·a-1,间接植被生产力损失量为91.43 g·m-2·a-1。随着扰动程度增加,物种丰富度降低,均匀度减小。在工程运行后,经历近10 a的自然恢复,核心扰动区虽然物种单一,但植被生产力是次级扰动区的两倍以上,为间接扰动区和未扰动区的50%和33%左右;而间接扰动区植被生产力仅为未扰动区的50%。总体上,风电工程扰动对区域植被的影响,不仅在于建设期对局地群落植被生产力的完全丧失,更重要的是在运行期间对周边大面积间接影响区群落植被生产力的大幅度降低,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和持续性的。  相似文献   
146.
“土地分离”与“土地共享”是2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思维方式,反映人类土地利用的决策选择。中国有大量包含土地分离和共享思维的实践,但缺乏将这些实践案例纳入统一体系的研究范式。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最初用来探索粮食生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权衡关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其理论内涵和研究内容不断丰富,是地理资源与环境领域重要的研究议题。论文在解析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内涵的基础上,综述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土地分离与土地共享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土地分离与共享相关研究存在从农业环境主题向城市管理主题转化的趋势,而且除了强调单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生产外,还有少数研究开始关注碳储存、土壤保持等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尽管土地分离与土地共享策略各有其优势和局限,但在目前的研究和实践中,土地分离比土地共享更受青睐。论文基于土地的多功能性进一步扩展该框架在城市用地管理中的应用,可为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147.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地理空间数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城市POI数据则是涵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属性信息与位置信息的大型地理空间数据。针对现阶段对城市POI数据利用程度不充分的问题,本文运用密度分析、热点分析以及服务范围分析等方法研究大连金普新区城市POI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金普新区城市POI数据呈现"二区八带多点"的分布格局,金石滩街道、中长街道、先进街道以及大李家街道医疗、教育、娱乐设施较为完善,且远离工厂,比较宜居。本研究可为市民生活、工作、学习、娱乐提供参考,也可为城市发展、管理维护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8.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view datasets available for the Chilean margin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or habitat) heterogeneity and benthic diversity.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water masses, including the oxygen-deficient Equatorial Sub-surface Waters (ESSW) at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upper slope, and the Antarctic Intermediate Waters (AIW) at mid slope depths appear to control the bathymetric distribution of benthic communities. The presence of methane seeps and an extended oxygen minimum zone (OMZ) add complexity to the benthic distribution patterns observed. All these factors generate 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which is predicted to affect the diversity patterns both along and across the Chilean continental margin. The response to these factors differs among different faunal size groups: meio-, macro-, and megafauna.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s to oxygen deficiency and constraints related to body size of each group seem to explain the larger-scale patterns observed, while sediment/habitat heterogeneity ( e.g. at water mass boundaries, hardgrounds, biogeochemical patchiness, sediment organic content, grain size) may influence the local fauna diversity patterns.  相似文献   
149.
A growing need to manage marine biodiversity sustainably at local, regional and global scales cannot be met by applying existing biological data. Abiotic surrogates of biodiversity are thus increasingly valuable in filling the gaps in our knowledge of biodiversity patterns, especially identification of hotspots, habitats needed by endangered or commercially valuable species and systems or processes important to the sustained provis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use of abiotic variables as surrogates for patterns in benthic biodiversity with particular regard to how variables are tied to processes affecting species richness and how easily those variables can be measured at scales relevant to resource managemen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50.
黄海中南部头足类的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掌握黄海中南部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作者根据2010~2011年间春、秋、冬3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黄海中南部头足类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个季节共捕获头足类13种,隶属3目6科6属。各季节的优势种及其生物量比重分别为:春季——双喙耳乌贼(Sepiola birostrata)50.07%、秋季——针乌贼(Sepia esculenta)40.88%、冬季——枪乌贼(Loligo spp.)68.20%。各季节头足类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春季4.85 kg/km2、秋季2.52 kg/km2、冬季12.72 kg/km2,春秋两季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冬季与其他两季差异性显著(P0.05)。黄海中南部不同季节头足类的生物量分布变化较大,春季以西南及东北部密度最高,秋季以西南部密度最高,冬季以中部及东北部密度最高。头足类在各水深的垂直分布随季节变化。无论根据生物量还是丰度,种类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等多样性指数均以冬季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最低。春季与冬季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秋季与其他两个季节的群落结构相似性均较低。与1998~2000年同期相比,头足类种类数增加5种,相对资源密度增长了12%,枪乌贼类的生物量比重仍最高,耳乌贼类的比重提高,太平洋褶柔鱼的比重则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