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5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879篇
测绘学   250篇
大气科学   1009篇
地球物理   855篇
地质学   1765篇
海洋学   840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76篇
自然地理   33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王秀通  侯保荣  李焰 《海洋科学》2006,30(12):62-64
根据阴极保护的特点,建立了用于数值计算的模型;采用边界元方法对海泥介质中的阴极保护系统进行了计算,获得了海泥中钢管表面以及海泥介质内部的电位分布。将计算的结果与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2.
利用1993年ENSO事件爆发(4月)前酝酿时期“热带大洋与全球大气-海洋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155°E,2°S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上空辐合对流区边界层内也有等温或逆温层存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参数变化与大尺度海-气变异有密切关系,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加强、东移,边界层上部逆温层出现概率明显增大,边界层内高湿层湿度减小。另外,边界层内实测风速、风向廓线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上不服从Ekman规律,但由其平均,分量合成得到的平均风随高度的变化却基本符合Ekman规律。  相似文献   
63.
StudyonthecharacteristicsofthemarineboundarylayerintheEquatorialPacific¥ZhangZiyuandZhouMingyu(ReceivedAugust21,1993;accepted...  相似文献   
64.
渤、黄、东海陆架底质的形成分布与末次盛冰期之后的海侵密切相关。末次盛冰期结束、海侵开始以来 ,潮流是渤、黄、东海陆架上的永久性主导作用应力。为从长期沉积动力演变过程的角度 ,探讨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形成分布的有关成因问题 ,利用数值模拟手段 ,再现了末次盛冰期以来 6个时期渤、黄、东海陆架潮流作用下海底的冲淤格局及底质分布。结果表明 ,扬子浅滩南侧东海外陆架的砂质沉积基本上是自 - 80 m海面以来形成的。扬子浅滩形成于 -5 2 m海面之后 ,至 - 3 0 m海面时已有一定规模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 ,逐渐形成现在规模的扬子浅滩。南黄海中部泥自 - 5 2 m海面时就已开始形成 ,- 3 0 m海面时范围很大 ,侵入北黄海 ,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 ,逐渐调整到现在的范围。渤海中央泥、北黄海西部泥、浙闽岸外泥、辽东半岛西侧与北侧的砂质沉积、西朝鲜湾与江华湾中的砂质沉积以及苏北浅滩是自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逐渐形成的。海州湾中砂质沉积形成的盛期在公元 8世纪之后。济洲岛西南泥、南黄海东部泥很可能分别形成于 - 3 0 m海面、- 5 2 m海面以来。全新世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 2个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前为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宏观格局的形成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至今为渤  相似文献   
65.
Second-Order Wave Diffraction Around 3-D Bodies by A Time-Domain Method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BAI  Wei 《中国海洋工程》2001,(1):73-84
A time-domain method is applied to simulate nonlinear wave diffraction around a surface piercing 3-D arbitrary body. The method involves the application of Taylor series expansions and the use of perturbation procedure to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with respect to a time-independent fluid domain. A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B-spline expansion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wave field at each time step, and the free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 is satisfied to the second order of wave steepness by a numerical integration in time. An artificial damping layer is adopted on the free surface for the removal of wave reflection from the outer boundary. As an illustration, the method is used to compute the second-order wave forces and run-up on a surface-piercing circular cylinder. The present method is found to be accurate,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and numerically stable.  相似文献   
66.
根据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浅海水下地形和水深成像机理,建立了浅海水下地形和水深雷达后向散射截面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不同地形条件下,浅海水下地形的雷达后向散射截面.分析结果表明,水下地形高度越高,SAR可测量的水深越深;水下地形坡度越大,越易被SAR所观测.水下地形的星载SAR测量还与水下地形的方向有关,与卫星飞行方向平行的水下地形最易被SAR观测,与卫星飞行方向垂直的水下地形最不易被SAR观测.  相似文献   
67.
自行式海底作业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是本文写作基础,它详细地总结了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开发而研究自行式海底作业车取得中期成果,它对我国大洋采矿和其它海底工程车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长江口涨、落潮槽底沙输移趋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长江口南港南小泓和南港主槽作为典型涨、落潮槽为研究对象,以2001年9月所采底沙的颗粒分析资料为根据,并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水动力分析,运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分析了底沙输移趋势,结果表明:南小泓的底沙主要是来自口门附近,由于涨潮流强于落潮流而使底沙向上游输移,即SE—NW方向,而南港主槽的底沙主要来自上游,由于落潮流强于涨潮流而使泥沙向下游输移,即NW—SE方向。  相似文献   
69.
有限元法已被证明是计算阴极保护场中电位、电流密度分布的有效方法。作者建立了二维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并讨论了模型中电化学场的非线性边界条件的处理和非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解法。用构建的模型对简单的阴极保护模拟体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较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Theconcentrationanddistributionofdimethylsulfideinthemarineatmosphericboundarylayerneartheequator¥LiXingsheng;LiZhe;F.Parung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