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web-bas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have enabled access to satellite images on smart devices. The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REST) architecture overcomes difficulti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conventional data communications on the web, and the Web Graphics Library (WebGL)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web-based three-dimensional geographic visualization (3-D geovisualization) due to its efficient image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3-D geovisualization system that was developed for satellite images on smart devices by integrating a spati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 a RESTful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and WebGL. Spatiotemporal objects were constructed for time-series satellite images within a DBMS and a RESTful API was built for spatiotemporal queries to the time-series database so that the requested satellite data could be represented in 3-D on smart devices using WebGL. Satellite images that are represented in WebGL give a more realistic 3-D experience when they are combined with terrain data and provide for intuitive observa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ixel values and associated geospati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shows that a creative combination of existing technologies can be used to enhance and display satellite images on smart devices for 3-D geovisualization.  相似文献   
162.
肖武军  赵楠  李小军  赵刚  刘泉  曲利  骆佳骥 《地震》2021,41(4):158-167
本文根据地震观测台站标准化对地震计等专业设备开展防震加固的要求, 对地震传感器加装防震装置后开展振动台测试与台站观测数据一致性分析。 振动台测试结果表明在振动台面出现PGA大于103.2 cm·s-2时, 地震计出现了明显位移现象, 因此, 建议地处场地烈度大于Ⅶ度区台站地震计须加装防震装置; 我们采用平方相干方式对台站观测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 通过频域与时域对近震和远震记录进行对比, 发现加装防震装置与未加防震装置地震计系统一致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3.
守时设备故障的自动诊断和报警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及时发现守时主系统运行中出现故障概率最高的设备,降低比对数据的出错率,提高守时精度及比对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设计了一种守时设备故障的自动诊断和报警系统。该系统采用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守时比对系统的时间比对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发现比对数据异常,及时启动故障自动诊断系统,通过报警系统报告发生故障的可能设备,实现故障的及时发现和尽快排除。结果表明,该守时设备故障的自动诊断和报警系统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4.
丁景祥 《探矿工程》2010,37(6):45-49
简要介绍了新研制钻机性能试验装置的测试技术方法、构成,测试试验台架、加载装置、加载控制器、测试控制系统等。  相似文献   
165.
研究了应用主动锚索控制装置控制相邻建筑地震响应的有效性。首先,建立了主动锚索-相邻建筑系统的运动方程;然后应用广义振型分析方法,寻求了主动锚索联结的相邻建筑的力学特性,特别是振型阻尼比;最后,在频率域内应用广义振型分析与虚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主动锚索控制装置联结相邻建筑的随机地震响应的分析方法。应用本文建立的公式,我们编制了计算机程序,进行了广泛的参数研究,以评价控制装置的有效性,并确定最优传感器类型及控制装置参数。研究表明,如果应用速度传感器,并能适当地选择主动锚索控制器的参数,则可以显著地提高系统的振型阻尼比,减小两个结构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66.
高密度电阻率法中二极装置的一些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淑敏  潘玉玲 《现代地质》1994,8(2):209-215
本文提出高密度二极视电阻率测量的方法技术,并根据理论计算及实验研究结果,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证实了高密度二极测量兼有剖面和测深的效果.由于采用了多道连续测量的技术,将增强克服干扰的能力,提高实际观测精度和野外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7.
本文在矿井直流电法理论基础上,推导环工作面三维直流电法测量深度公式,得到环工作面三维直流电法记录点坐标位置.基于以上理论,建立了环工作面三维直流电法异常体模型,分析了环工作面三维直流电法二极装置、三极装置、四极装置异常体响应特征,得出环工作面三维直流电法各装置敏感度低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必要的数据采集点.为了提高环工作面三维直流电法分辨率,最大限度增加工作面内侧的采集数据点.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对角偶极装置采集模式及多装置的数据叠加反演处理方法,以增加工作面内采集数据点,提高三维勘探的精度.本文通过某矿8802工作面底板富水性探查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8.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the North Pacific have been documented in many studies[1 4].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ubtropical North Pacific and the tropics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 triggering and maintaining t…  相似文献   
169.
王达 《探矿工程》2005,32(1):1-5
针对西部特殊景观区海拔高、地势险峻、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问题,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开发并完善了一批适合于特殊景观区的钻探技术——空气组合钻探技术、水文水井泡沫增压钻探技术、复杂地层钻探取样新技术、液动潜孔锤钻进技术、特殊地层取样钻机及钻探工艺、节水钻探新技术、新疆吐鲁番铀矿勘探及罗布泊环境科学钻探用取样工艺、西部特殊景观区资源勘查及重大建设工程中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新技术、存储式多点连续测斜仪等,介绍了各项新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0.
光记录倾斜观测的时间服务很重要。根据观测工作实际的需要,优化设计并制作了时号灯自动备用电路装置。在原时号灯部分发生故障时自动启用备用时号灯,直到故障处理后为止,并以LED发光警示。提供了电原理图,介绍了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使用效果。实践表明,该装置质优高效,价廉便用,可进一步提高观测质量,减轻工作负担,并可在地磁等光记录观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