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493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3 毫秒
7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测绘数据获取方式之一,它采用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直接获取高精度的三维数据,能够对任意物体进行扫描,快速将现实世界的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处理的三维数据信息,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除了速度快、精度高的优势外,更有获取对象信息更全面、提供的测绘成果更丰富更直观的突出技术特点。本文以宁化天鹅洞改造测量项目为例,探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下溶洞改造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原理、工作流程、成果类型及其技术优势,希望对同类工程项目应用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2.
贵州洞穴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水文地质图和地形图为基础,利用ArcGIS对境内近5000个洞穴洞口海拔、经纬度提取及所在地层、岩性、水系、构造划分,并运用最邻近指数、空间分析与耦合分析处理,研究了贵州全省4960个洞穴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洞穴空间格局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贵州洞穴进行点格局分析,得出最近邻指数为0.53,泰森多边形检验其变异系数达72.469%,符合凝聚分布模式;并采用点密度函数将全省洞穴划分为4个集聚区和1个弱影响区,即遵义—铜仁强影响区、毕节强影响区、黔西南—六盘水强影响区、贵阳—安顺—黔南强影响区和黔东南弱影响区。其中贵阳—安顺—黔南强影响区是洞穴最主要的分布区,占全省洞穴总量的36.63%,该影响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4.67%。贵州洞穴分布呈西密东疏的分布特征,形成明显的“片状”格局。在其研究背景下,地层、岩性、构造、气候、水文、海拔等因素主要制约洞穴的分布、数量、空间格局及其发育。  相似文献   
73.
我国铁路水害及其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我国铁路水害的特点,并用1980~1995年的断道时间和次数与同期的大雨、暴雨日数,分别建立了全国和成都、郑州、哈尔滨、沈阳4个铁路局的铁路水害统计模型,为定量评估气候异常对铁路交通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从地形变资料探讨丽江7.0级地震的前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机制是“拉疏隆起-压缩凹陷”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根据这一理性认识,应用丽江7.0级地震之前滇西地区的地形变资料,较确切出得出了本区有强震发生,并且可以认为孕震体是在丽江至玉龙雪山东麓地区;根据发震前夕所观测到孕震体的“拉疏隆起-压缩凹陷”的区域大小与幅度值及岩层的弹性应变,可近似计算震级的大小。  相似文献   
75.
调查发现山西北部农村地区农居窑洞多是独立式土坯窑洞,结构主要受力体系是土坯砌体砌筑拱结构,其建造无统一标准,外形样式存在差异。由于拱结构的内力分布对外形尺寸变化比较敏感,为研究窑洞外形特征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对比不同外形特征窑洞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情况,并结合历史震害,指出窑洞结构的薄弱位置。研究结果表明覆土较厚的窑洞容易损伤,连拱孔数较多窑洞的两侧位置更容易发生破坏,拱的曲线形状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合理拱曲线窑洞的抗震性能优于一般形状窑洞。  相似文献   
76.
卢秋平 《地质与勘探》2020,56(2):445-450
在定向钻探固体矿产领域,通常在造斜段使用螺杆钻具,大部分的工作量采用取心回转钻进。造斜段使用螺杆钻具,钻杆不回转,受力较简单;如遇强造斜转换绳索取心钻具稳斜钻进,下部钻具组合容易出现回转困难、下不到底的技术难题,甚至出现丝扣折断事故。为避免强造斜对绳索取心钻具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强造斜段对绳索取心钻具的几何约束变形模型,量化分析强造斜段岩心外管长度与造斜强度、环空间隙之间的约束关系,提供了可快速预判下部钻具参数能否满足强造斜安全钻进的方法。该方法在山东某铁矿定向孔的强造斜致下部钻具折断的事故处理中,通过对绳索取心钻具安全计算模型校核和调整钻具参数,实现了绳索取心钻具通过造斜率0.62°/m的强造斜段安全钻进至靶点,证明对强造斜绳索取心工具安全钻进预测和事故处理计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Leporids (Lagomorpha, Mammalia), especially the mountain hare (Lepus timidus) and the European rabbit (Oryctolagus cuniculus), have been among the most abundant small game in western Europe since the Pleistocene. These animals are preferred prey for more than 40 predators, which increases the chances of finding their skeletal remains at archaeological or natural sites, and in particular karstic formations alternately occupied by Palaeolithic human societies and other predators. Moreover, specific eco-e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both species also offer the possibility to produce a substantial quantity of their bones accumulated by natural mortality without predation,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ir origin in the fossil record. Despite this fact, the taphonomic signature of accidental-natural accumulations of leporids in karsts, such as pitfalls, has never been properly characterised. In order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we carried out a detailed taphonomic study of leporid remains in a pitfall without any evidence of human activity, namely at Coulet des Roches (Monieux, Vaucluse, south-eastern France). At this site, leporids are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throughout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sedimentary sequence. The bone accumulation was analys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most relevant criteria to identify a natural accumulation that results from the accidental fall of individuals in the pitfall.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each speci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ir current ethology, and their mortality profiles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structure of a living natural population. The completeness rate of the different skeletal portions for both species is relatively high, bones are less fragmented and, unlike what might be expected, very few anatomical connections were preserved. The observed anatomical representation, breakage, and bone surface modification pattern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data concerning accumulations with predation. Taken together, the identified criteria contribute valuable help in the recognition of accidental mortality in the fossil record, as well as to evaluate the proportion of leporid bones accumulated naturally and those accumulated by predation, human or not, in a deposit.  相似文献   
78.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检测试验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CFG桩复合地基的特点及在我省的应用,利用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采用静载荷试验确定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79.
运用SPSS中聚类及PCA方法对湖北省7个台站三类基线(石英管、铟钢棒、铟钢管)洞体应变观测记录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其潮汐参数变化特征差异,并针对观测中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三类基线中,铟钢棒类M2波潮汐因子、中误差及M1波相对噪声水平较低,铟钢棒管年均漂移量最小;(2)自然环境因素(气压、降水、雷雨、温度)对湖北地区洞体应变观测影响较为显著,等量气压影响下应变量最小的为铟钢管型,等量温度影响下应变量最小的为铟钢棒型。  相似文献   
80.
吴敏  雷正超  唐丽  毛磊  王志栋  李兴坚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5):1141-1145,1158
使用相同带宽、同类型地震计BBVS-120观测记录数据,对高台地震台新旧观测山洞的台基环境噪声、地震监测能力及震相记录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台测震新山洞的地震监测水平优于旧山洞,部分地区新山洞对于核面反射波的记录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