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7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468篇
测绘学   315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468篇
地质学   1023篇
海洋学   1503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250篇
自然地理   63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海床冲淤变化对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非常重要。由于泥沙供给、人类活动和其他等因素的影响,海床冲淤变化非常复杂。洋山深水港是一个新兴的深水港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目前,洋山水深港一、二、三期港区在潮流运动和定期疏浚下保持着良好的水深。四期港区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全自动化深水码头,2017年12月以开港运行。本论文基于大量的地形资料、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整个洋山深水港多年来的海床冲淤变化和近期四期工程海域海床冲淤变化。结果显示:1998-2010年整个洋山港区海床冲淤变化表现为较大幅度的冲淤,在洋山主通道内呈现为"南淤北冲"的格局,但是颗珠山汊道一直以来均表现冲刷的趋势;四期港区水域近一些年来也表现为一个冲刷的趋势,多年年均冲刷幅度0.7m左右;讨论了外界泥沙供给、港口工程陆域边界封堵、港池疏浚和由此带来的水流的变化以及泥沙水力特性等因素的对洋山港海域海床冲淤变化的影响,在众多因素中,颗珠山汊道的存在(或保留)对洋山西部水域或四期港区水域冲刷有着积极的作用,它的存在所产生的落潮作用对四期港区的水深维护起到重要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多源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产品是陆地表层过程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而其一致性分析则是产品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类型面积偏差、类型面积相关、误差矩阵和类型空间混淆等方法,从面积一致性和空间一致性两方面分析了 5种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产品(MCD12Q1-2010、GlobCover2009、CCI-LC2010、FROM-GLC2010和GlobeLand30-2010)在全球海岸带区域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 各产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空间分布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但在细节上存在大面积不一致现象;② 各产品对全球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构成的描述基本一致,即以水体为主,林地和未利用地次之,耕地、草地和灌木地较少,湿地和人造地表相对最少,但在细节上存在面积偏差;③ 在产品组合中,MCD12Q1-2010/GlobCover2009的相关系数、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最低,分别为0.8814、67.46%和0.5748,而GlobCover2009/CCI-LC2010的相关系数、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最高,分别为0.9869、81.50%和0.7505;④ 5种产品两两对比,草地、灌木地和湿地的混淆程度最高,耕地和人造地表次之,林地和未利用地较低,水体最低;⑤ 全球海岸带有28.81%的土地具有较低的一致性,这些区域地类混淆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湿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相互混淆对5种产品的一致性程度有直接影响。本文有望为海岸带研究在已有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源选择和使用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浙江沿岸海域虾类优势种空间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生态位与种间竞争、资源利用密切联系,体现了物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为探明浙江沿岸海域虾类分布格局的形成和影响因素,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了虾类群落优势种,分别采用Levins公式和Pianka指数计测了虾类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生态位分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共出现13种虾类优势种,根据生态位宽度大小将研究海域内的虾类优势种分为3类,细巧仿对虾、细螯虾、鲜明鼓虾和中华管鞭虾属于第一类群,以上4种虾类的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宽;日本鼓虾、哈氏仿对虾、鹰爪虾、中国毛虾和葛氏长臂虾属于第二类群,这5种虾类空间生态位略低于第一类群,但其生态位仍相对较宽;戴氏赤虾、脊腹褐虾、东海红虾和大管鞭虾这4种虾类的空间生态位较窄,属第三类群;生态位重叠指数变化范围在0.00~0.78,将重叠指数按照大于0.6、0.3~0.6和小于0.3划分为重叠度较高、重叠度较低和重叠度低3个重叠度等级,结果表明,虾类优势种生态位重叠以较低和低2个等级为主;虾类分布受水深、底层溶解氧和底层盐度的影响较大,受水温影响较小。虾类群落优势种空间生态位与生活习性、种间竞争、摄食以及海洋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4.
陆架波的性质如频散关系、形成机制等受地形影响。研究地形对陆架波的性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陆架拦截波理论,数值计算了分段线性地形下不同宽度陆架上陆架拦截波的频散关系、长波假设下波动的相速度、阻尼情况下的波动耗散率以及强迫波的外力影响因子。分析了陆架宽度及坡度对自由及强迫陆架拦截波性质的影响。陆架宽度影响陆架拦截波的频散关系。陆架变宽,使得长波频散曲线的斜率增大。陆架宽度的增加使第一模态陆架拦截波有明显的性质变化:相速度增大,波动受辐散影响的程度变大,摩擦衰减距离增大,且风应力旋度在波动的生成机制中起到的作用渐强。在宽的陆架上,研究陆架拦截波的生成及强迫波的振幅时,应充分考虑风应力旋度的作用。第二、三模态波动的相速度受陆架坡度的影响较大,但摩擦衰减距离基本都在200km左右,几乎不随陆架宽度改变,属于局地波。  相似文献   
995.
山东半岛沿岸海域悬浮体时空分布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琳  王珍岩 《海洋科学》2019,43(10):55-65
依据2015年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卫星影像反演的悬浮体浓度数据,分析了山东半岛沿岸海域表层悬浮体质量浓度和锋面月变化特征,揭示该海域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和扩散格局,并结合风速、波高以及海表温度数据,对其控制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悬浮体质量浓度整体表现为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的分布特征;悬浮体扩散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冬季稳定外输,春季向岸退缩,夏季近岸贮存,秋季向外扩散。此外,山东半岛近岸存在一条悬浮体质量浓度高于10 mg/L的浑浊带,该浑浊带同样表现出季节变化,它在秋季开始形成,其悬浮体含量、幅宽及延伸范围在冬季达到最大,春季减弱,夏季消失。研究认为山东半岛沿岸海域的表层悬浮体来源主要是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风场、海浪以及沿岸流的强弱变化对悬浮体分布和输运的季节变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风场和海浪影响海水混合搅拌强度,改变海底沉积物再悬浮作用的临界深度,进而影响表层海水悬浮体浓度,致使悬浮体浓度与风浪的月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沿岸流携带高浓度悬浮体沿山东半岛输运形成沿岸浑浊带,沿岸流的强度变化直接控制浑浊带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96.
青岛近海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7年10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集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群落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以及群落受污染扰动情况。本次调查共获得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160种,其中多毛类93种,甲壳动物37种,软体动物16种,棘皮动物7种,其它类群动物7种。群落中优势种的优势度均不明显,以多毛类巴氏钩毛虫(Sigambra bassi)和长须沙蚕(Nereis longior)贡献率最高。生物量和丰度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呈斑块状分布。群落结构聚类分析表明,15个取样站的群落结构相似性程度都非常低,为10%~30%,仅有S2和S4站、S11和S12站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达到30%。ABC曲线表明,该研究海域处于1个轻度人为扰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997.
The study on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coastal aquifers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both in hydrological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lthough many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available, most of them are based on the same basic assumption that assumes aquifers extend landward semi‐infinitely, which does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reality. In this study, the general solutions for a leaky confined coastal aquifer have been developed that consider both finitely landward constant‐head and no‐flow boundaries. The newly developed solutions were then used to examine theoretically the joint effects of leakage and aquifer length on hydraulic head fluctuations within the leaky confined aquifer, and the validity of using the simplified solution, which assumes the aquifer is semi‐infinite. The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the use of the simplified solution may cause significant errors, depending on joint effects of leakage and aquifer length. A dimensionless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was then proposed as an index for judg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implified solution. In additi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l solution for the constant‐head inland boundary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a leaky confined aquifer using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a field site at the Seine River estuary, France, and the versatility of the general solution was further justified.  相似文献   
998.
A bloom of the dinoflagellate Scrippsiella trochoidea was det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inner Tolo Harbor,Hong Kong in 2 000.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eight stations along a transect passing through a red tide patch for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phytoplankton composition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analysis of phytoplankton pigments. During the bloom,the density of dinoflagellates was 1.1×106 cells L-1 within the patch and 8.6×105 cells L-1 outside the patch where the phytoplankto...  相似文献   
999.
以福建兴化湾为例,选用1959年海图、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数据及围填海相关规划等为基本信息源,将研究区划分为农田、养殖池、盐田、草林地、裸地、岛屿及滩涂7种生态系统类型.采用GIS技术分析兴化湾不同时期由于围填海所造成的各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并借鉴Costanza等研究的生态服务功能单位价值系数,评估围填海对滩涂湿地生态服务造成的累积影响.在1959-2000年,兴化湾滩涂面积减少了21.35%,生态服务的年总价值由1959年的5.31×109元降至2000年的4.45×109元,损失达8.63×109元,损失幅度为16.35%;2000-2020年,围填海相关规划的实施将导致兴化湾滩涂面积急剧下降,生态服务的年总价值由2000年的4.45×109元降至 2020年的3.48×109元,损失达9.68×108元,损失幅度为21.77%,其损失量和损失幅度均高于1959-2000年40余年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00.
依托首都铁路、航空枢纽的优势,天津又是全国最大人工海港,滨海新区,曹妃甸相继建成。秦皇岛、黄骅成为晋煤海运专运海港。营口、烟台、东营等港口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大连、青岛分别辐射东北亚,大西北,与京、津互为崎角之势,形成向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大都市圈的优势组合。2005年跨越海峡的火车轮渡开始营运,海岸高速公路南北全线畅通,鸭绿江引水渡海方案,也在酝酿之中。渤海海上油气资源丰富,但污染严重,城市环境恶化,反差强烈,亟需加强区域协调,统筹兼顾,修复生态,共同实现繁荣富强、和谐宜居,创业环境之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