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341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428篇
地质学   476篇
海洋学   132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4篇
自然地理   62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31.
孟加拉国沿海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灾害较多而归属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约有3500万人生活在这里,他们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盐水入侵、砷和铁等重金属对水源的污染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异常事件加剧了沿海地区特别是西南沿海地区饮用水安全危机。本文以孟加拉国Satkhira地区的沿海Tala upazilas为例开展研究,采用基于GIS的多尺度分析方法来确定未来淡水缺乏解决方案和水源的选择,为此进行了问答式现场调查,收集研究区详细资料,以找到合适的水危机解决方案。基于浅层和深层两个不同含水层的资料(它们是饮用水主要来源的含水层水质),对不同水源的潜力和服务区域、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用水类型以及相应的水源和用水需求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由于这里的地下水受砷、铁、盐碱污染,地表水又因管理不当而不能充分利用,在研究区及其附近很难找到其他的安全水源。在某些情况下,地表水在风暴潮期间由于高盐水的闪蒸和咸水养殖业的渗漏而遭污染。考虑到各种限制条件并结合现场数据、路网、聚落点位置、需水量等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符合社区饮用水需求的潜在水源点的分布位置,并提出了一些预防饮用水水危机和地表水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32.
Thermokarst lakes cover > 20% of the landscape throughout much of the Alaskan Arctic Coastal Plain (ACP) with shallow lakes freezing solid (grounded ice) and deeper lakes maintaining perennial liquid water (floating ice). Thus, lake depth relative to maximum ice thickness (1·5–2·0 m)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threshold that impacts permafrost, aquatic habitat, and potentially geomorphic and hydrologic behaviour. We studied coupled hydrogeomorphic processes of 13 lakes representing a depth gradient across this threshold of maximum ice thickness by analysing remotely sensed, water quality, and climatic data over a 35‐year period. Shoreline erosion rates due to permafrost degradation ranged from < 0·2 m/year in very shallow lakes (0·4 m) up to 1·8 m/year in the deepest lakes (2·6 m). This pattern of thermokarst expansion masked detection of lake hydrologic change using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except for the shallowest lakes with stable shorelines. Changes in the surface area of these shallow lakes tracked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minus evaporation (P ? EL) with periods of full and nearly dry basins. Shorter‐term (2004–2008) specific conductance data indicated a drying pattern across lakes of all depths consistent with the long‐term record for only shallow lakes.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grounded‐ice lakes are ice‐free on average 37 days longer than floating‐ice lakes resulting in a longer period of evaporative loss and more frequent negative P ? EL. These results suggest divergent hydrogeomorphic responses to a changing Arctic climate depending on the threshold created by water depth relative to maximum ice thickness in ACP lake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33.
海洋空间规划是重要的海洋空间管理工具,建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英国、比利时、荷兰、德国、挪威、美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等世界主要海洋发达国家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发展状况进行概述,结果表明:各国已逐步形成基于各自国情、适应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其中既存在"国家-区域-地方"的层级控制体系,也存在"战略-结构-使用"的内容控制体系,还存在"国家管辖与地方管辖并行"的独立自由型控制体系。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研究实践以及开展区域海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4.
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作用下,珠江口伶仃洋地貌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变了水动力环境,致使纳潮能力也发生深刻变化。本文以珠江口伶仃洋地貌变化和纳潮能力变化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百年来的古地图资料、人类活动和水文特征等资料,通过第四纪地质学、地图学、遥感学、历史地理学等方法,反演内伶仃洋形态变化过程,探讨1906年以来珠江口伶仃洋的地貌变化过程。采用岸线分维数、形状指数、纳潮量、潮差消减能力,定量反映地貌变化对纳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06-2014年,地形演变造成伶仃洋纳潮量减少了14.50%;1971-2014年,伶仃洋纳潮量减少了11.27%。海岸线的变化引起纳潮能力逐渐变弱,潮差沿程变化率减小了0.23,尤其是自1971年以来,因堤围等建设,河口岸线逐渐平直,纳潮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35.
基于无人机的海滨景区绿潮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无人机航拍数据,利用四种颜色指数,结合无人机RGB影像对海阳市海滨景区绿潮进行特征统计和监测识别,验证不同空间位置绿潮的适宜监测指数。结果表明:海滨景区G波段高于其他波段的特征使其可以利用颜色指数进行监测;对于不同位置的绿潮灾害,NGBDI指数较适用于海滨景区漂浮绿潮的监测,而GLI指数则更适用于海滨景区海滩绿潮的监测。  相似文献   
936.
胡锋涛  陶宇 《海洋科学》2019,43(12):50-58
根据浙江中部近海2018年4月—2018年10月的近岸锚系流速观测数据和同步的风速风向数据,结合锚系点周边水域全潮大、中、小潮水文观测资料,进而分析了该海域水流的变化特征。锚系点余流主要沿着与等深线平行的方向(东北-西南向),余流散点图的主轴方向为25.5°(东北偏北向),沿着主轴方向的余流与垂直于主轴方向的余流标准差分别为0.12m/s和0.02m/s。余流北分量和风速北分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月平均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6,逐时整点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69。锚系点余流具有13.37 d和28.49 d的周期性变化特征,该周期与大、小潮的更替周期非常接近。小潮期间,潮流的强度相对较弱,余流对风的响应较为显著,余流和风的相关性较好,两者相关系数为0.72;而在大潮期间,潮差较大且潮流流速较强,余流和风的相关性相对较差,两者相关系数为0.30。本研究,得到了锚系点及其周边水域的流速分布特征,初步获悉天文潮和风场等的非线性作用对研究区域潮流和余流的影响,可以为浙江中部沿岸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动力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7.
文章确定了国家重要滨海湿地的认定标准、范围划定原则、命名规则、申报与评定程序,初步建立了适用于我国重要滨海湿地选划的方法体系。以盘锦滨海湿地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从滨海湿地水鸟角度考虑,在盘锦境内共选划出辽宁盘锦南小河国家重要滨海湿地和辽宁盘锦鸳鸯沟国家重要滨海湿地。在天然滨海湿地持续减少和退化的背景下,文章建立的方法体系将为我国滨海湿地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8.
徐栋  杨敏  孟云闪  孙苗 《海洋科学》2019,43(12):28-34
为了对典型海岸带的侵蚀风险程度进行量化统计与评估,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目标岸段开展动态监测,以多核学习技术进行图像分类及岸线提取,基于水边线逐年位置变化提出一种海岸侵蚀风险评估方法,并以大蒲河-滦河岸段为例进行了应用,得出了该岸段所处的侵蚀风险级别,为下一步海岸带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39.
为探讨盐度对碱蓬生理指标和反射光谱的响应,以滨海湿地盐地碱蓬(Suaedasalsa)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光照盆栽试验方法研究8种盐度(0(对照,CK)、5、10、15、20、25、30和35)对碱蓬幼苗的生理指标(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质量比)和反射光谱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对碱蓬植株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响应,低中盐度(0~25)对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盐度(30~35)对植株生长起到抑制作用;25盐度下,碱蓬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总糖质量比均高于其他盐度和对照组;不同盐度处理下的碱蓬植株蛋白质质量比均高于对照组;盐度对碱蓬反射光谱存在明显响应,碱蓬在绿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通过相关分析判断出碱蓬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质量比的诊断波段,分别是547、555、548、556、546和2 300 nm。碱蓬高光谱特征指数MTCI、MNDVI1、DCNI、TCARI/OSAVI和R546在不同盐度下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盐分胁迫的高光谱响应诊断指标。分析盐度对碱蓬生理指标和反射光谱的响应,可为深入研究碱蓬对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40.
盐沼是全球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滨海湿地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以盐城沿海区域为例,利用近30 a来的6期遥感卫星图像,通过简单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粗提取和目视解译的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盐沼的时空演变,并对引起这些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30 a来研究区盐沼面积呈大幅度先升后降又小幅度上升的趋势,至2015年盐沼面积减少了约18 km2;盐沼的空间位置不断向外扩张,最大扩张距离达到了5.5 km,盐沼的宽度也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盐沼植被类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演变,景观指数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獐毛、碱蓬、芦苇大量减少,单一的互花米草覆盖湿地。对盐沼时空变化起到影响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中,围垦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