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南宁、百色盆地红土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广西南宁盆地那桐风化壳,及百色盆地江泽风地壳的大量土体化学分析数据为依据,进行了第四纪红土的确认、形成、分布和土壤肥力状况.以及通过地球化学强度、硅铁系数、硅铝系数等指标进行了两风化壳的对比研究。同时,还探讨了风化壳的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12.
Dredging on nonvolcanic underwater rises in the Kashevarov Trough area (Sea of Okhotsk) carried out during Cruise 178 of R/V “Sonne” yielded sedimentary (conglomerates), metamorphic (biotite hornfels, tectonic breccia with inclusions of biotite hornfels), and igneous (granodiorite) rocks as well as Fe-Mn crusts up to 15 cm thick.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al-textural properties and the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mineral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se crusts, including the REE and Y distribution, show that the ore sediments are hydrogenic in nature.  相似文献   
213.
分形理论在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已有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价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价方面.根据我国太平洋海山的数据,研究了富钴结壳的丰度、厚度和金属等量品位(指钴等量品位,CEG)与水深、坡度、坡向的分形特征,结果显示富钴结壳的丰度、厚度和金属等量品位的多阶累计和呈多重分形分布.这一结果可以用在资源量评价时地质块段的划分上,为地质块段的划分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14.
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估参数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概述了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估参数及其分形特征;对中国太平洋调查区海山数据发现的研究表明,富钴结壳的丰度、厚度和钴等量品位(CEG)经过累计和的系列变换后与水深、坡度、坡向之间呈多重分形分布。这一结果为资源量计算时地质块段的划分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15.
丝状蓝藻作为荒漠区的先锋拓殖生物,在干旱半干旱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3个不同生物气候区(民勤,大陆性荒漠气候;盐池,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玛曲,高原大陆性气候)藻结皮中培养分离到的67株丝状蓝藻进行丝体的形态描述和16srR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67株丝状蓝藻隶属于颤藻目(Oscill...  相似文献   
216.
我国温带荒漠生物土壤结皮孔隙结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原状生物土壤结皮孔隙结构、孔隙率及其垂直连通性进行室内微观扫描与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土壤结皮团聚体特征明显,其孔隙率的增大主要是由大孔隙数量的增加而形成,同时,土壤孔隙连通性也随大孔隙数量的增加而增大,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导致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极其复杂的土壤结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17.
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不同年代建植的人工植被固沙区和相邻自然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及其对水分和温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在4.31~16.6 mmol·m-2·h-1;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与植被恢复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然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显著小于52龄人工植被区,但显著高于16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与叶绿素a含量和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模拟降雨量<1.1~1.5 mm,不同人工植被区和自然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随着模拟降雨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但当1.1~1.5 mm<模拟降雨量<5 mm时,藻结皮的固氮活性随模拟降雨量的增加无显著增加;不同植被区藻结皮的固氮活性与温度的关系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13 ℃时,藻结皮的固氮活性显著低于最热月的均温(24 ℃)。  相似文献   
218.
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土壤中微生物N量与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N量及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不同月份差异极显著;微生物N量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在3月达到最高值;蔗糖酶在4-9月均保持较高的活性,酶活性在4月份最高;碱性磷酸酶、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分别出现在3-7月;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在3月和9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微生物N量与碱性磷酸酶、脲酶之间,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与土壤温度之间,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物酶与土壤水分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微生物N量的增加为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提供反应底物或能源物质从而增加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可能是由土壤水分和温度共同影响的。  相似文献   
219.
吴林  张元明 《中国沙漠》2013,33(6):1810-1815
生物土壤结皮(BSC)是由藻类、地衣、苔藓和土壤中微生物形成的一类有机复合体,是干旱荒漠地区主要的地表覆被类型。由于藻、地衣和苔藓呈非连续性斑块状分布,准确估算它们的盖度比较困难。传统的估算方法主要是样方法和遥感影像法,样方法在野外操作中虽然比较精确但是费时,遥感影像法虽然快速但是误差大。本文试图通过数码照相法获取BSC地表分布信息,然后利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对苔藓结皮、地衣结皮和藻结皮盖度进行分类计算,并用野外原位调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照相法与传统样方法的相关性达到了94.45%,照相法可以有效地用于BSC盖度的估算,提高了盖度估算的效率。  相似文献   
220.
为了了解海山富钴结壳中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其形成环境,对中太平洋某海山周围两个站位(一个位于海山斜坡上部,另一个位于海山外围较远处)进行了海水水柱综合水化学分析,发现两个站位溶解氧、pH及营养盐的分布是一致的,反映了两个站位海水化学环境的相似性,而剖面上金属元素含量却存在很大差异,位于海山斜坡上部站位的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离海山较远的站位,说明海山结壳的主要金属来源于海山当地的水岩反应甚至低温热液活动。尽管存在差异,但在两个不同站位均存在近底层金属元素含量高,这印证了通过势温分布推断的本区存在南极底层水(AABW)影响的判断,说明AABW在本研究区确实存在,并且是维持海山斜坡强氧化环境的主要因素,AABW可能同时起着输运部分成矿元素的作用,但两个站位水柱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主要揭示了海山区存在水岩反应或者低温热液等当地物质的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