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211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324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A data set on soil losse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58 ephemeral gullies has been collected in the Belgian loess belt from March 1997 to March 1999. Of the observed ephemeral gullies, 32 developed at the end of winter or in early spring (winter gullies) and 26 ephemeral gullies developed during summer (summer gullies). The assessed data have been used to test the physically based Ephemeral Gully Erosion Model (EGEM) and to compare its performance with the value of simple topographical and morphological indices in the prediction of ephemeral gully erosion.Analysis shows that EGEM is not capable of predicting ephemeral gully cross-sections well. Although conditions for input parameter assessment were ideal, some parameters such as channel erodibility, critical flow shear stress and local rainfall depth showed great uncertainty. Rather than revealing EGEM's inability of predicting ephemeral gully erosion, this analysis stresses the problematic nature of physically based models, since they often require input parameters that are not available or can hardly be obtained.With respect to the value of simple topographical and morphological indices in predicting ephemeral gully eros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for winter gullies and summer gullies, respectively, over 80% and about 75% of the variation in ephemeral gully volume can be explained when ephemeral gully length is known. Moreover, when previously collected data for ephemeral gullies in two Mediterranean study areas and the data for summer gullies formed in the Belgian loess belt are pooled, it appears that one single length (L)–volume (V) relation exists (V=0.048 L1.29; R2=0.91).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predicting ephemeral gully length is a valuable alternative for the prediction of ephemeral gully volume. A simple procedure to predict ephemeral gully length based on topographical thresholds is presented here. Secondly, the empirical length–volume relation can also be used to convert ephemeral gully length data extracted from aerial photos into ephemeral gully volumes.  相似文献   
82.
青藏高原OLR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李栋梁  章基嘉 《高原气象》1996,15(3):259-268
利用1974-1990年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系统月平均射出长波辐射资料,采用EOF方法分析了前3个特征向量场,得到了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的几种异常形式,阐述了它们的天气气候特征,并对不同气候区的持续 及其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83.
重力学反问题中零外部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斐 《地球物理学报》1996,39(4):512-521
对重力学反问题研究中零外部位密度的数学性质及物理意义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首先从基本定义及条件的描述入手,推演出其数学表示和限制,由此揭示重力学反问题的非适定性形态,进而论及其与非零外部位密度之间的数学关系.由此证明对应于给定外部位的场源函数可以分解成零外部位密度与调和密度的直和.通过对其物理意义的讨论,为地球物理反演非零外部位场源及物理大地测量学构制等效场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刘玉龙  陆大道 《地理科学》1996,16(4):305-311
着重讨论一种基于灰色GM(1,1)模型及国民收入决定函数模型而建立的新组合模型。该模型建模方法简单,组合性强,并且在各模型的拟合精度提高。该模型汲取了灰色GM(1,1)模型模拟国民收入变化趋势的优点和国民收入决定函数模型模拟国民收入波动的优点,使组合模型不但在趋势上符合国民收入的发展,而且也给出了在波动方面的比较一致的模拟。  相似文献   
85.
气象场经验正交函数不同展开方案收敛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丁裕国  施能 《大气科学》1992,16(4):436-443
本文从理论上证明EOFs(经验正交函数)用于气象场时,三种不同计算方案特征值的相互关系.指出利用原始场积和矩阵展开的特征值λ_j等于用协方差阵展开的特征值λ_j~*加上平均场方差引起的特征值λ_j.进而论证了收敛速度差舁的原因.最后又以实例表明,不同展开方案的典型场意义及其与时间权重系数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6.
王文魁  甘正梅 《地球科学》1992,17(6):638-646
简要论述了典型热液裂隙充填钨—铋—钼石英脉矿床地质及其以黑钨矿—辉铋矿—辉钼矿为主的矿物组合纵向逆分带现象。重点测量研究了黑钨矿晶体的宏观形态特征和微形貌,及其成因演化机制。以现代光学微分干涉(DIC)显微镜观察测量了黑钨矿端面(102)等的螺旋生长及[010]晶带等的层生长现象。提出黑钨矿晶体的螺—层混合生长概念。  相似文献   
87.
火烧迹地是全球及区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等研究所需的重要参数之一,卫星遥感技术为快速获取大区域火烧迹地空间分布信息提供了有效手段。中国科学院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研发了首个30 m空间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产品GABAM (Global Annual Burned Area Map)。遥感数据产品的精度验证对产品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尚未有研究机构对GABAM产品精度进行独立评价和分析。为系统评价GABAM产品精度,利用2010年全球30 m空间分辨率火烧迹地产品(GABAM2010)开展精度验证研究工作,在全球和几个陆地生物群落中估算了产品精度,并探索了全球遥感专题产品精度验证的技术框架。基于分层随机抽样选择80个非重叠的泰森多边形区域TSA (Thiessen Scene Areas),采用误差矩阵和6个精度指标对GABAM2010产品做全面精度评价和分析,以满足火烧迹地产品用户的使用要求。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GABAM2010产品的错分率和漏分率分别为24.32%和31.60%,总体精度为97.85%;由于数据质量(如条带、云)等的影响,火烧迹地的范围会被低估,对于较容易发生火灾的生物群落,如热带亚热带草原区域,GABAM2010产品精度较高;在生物群落内部,高密度火烧迹地区域的精度高于低密度火烧迹地区域。  相似文献   
88.
华北平原冬麦田土壤CH4的吸收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拔节—成熟期间麦田土壤CH4气体通量进行了测定,得出华北平原典型冬麦田土壤是大气CH4的弱吸收汇。试验期间土壤CH4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为-18.3μg.m-2.h-1,波动范围为-4.3~-24.4μg.m-2.h-1;在土壤CH4通量的日变化中,观测到麦田土壤在午间和夜间都有一个吸收峰,峰值出现的时间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所不同。试验期间CH4通量日平均值与土壤温度关系不明显,而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α=0.01);日变化中土壤CH4通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较差,而与5 cm地温相关密切。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随NH4 -N施用量的增加呈递减规律,农田秸秆还田后不利于土壤对CH4的吸收。  相似文献   
89.
简要概述了联合结构实际应用的意义,对联合结构减震控制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作了综合论述,并提出多结构联合减震体系领域尚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0.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拔节-成熟期间麦田土壤CH4气体通量进行了测定,得出华北平原典型冬麦田土壤是大气CH4的弱吸收汇。试验期间土壤CH4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为-18.3μg·m-2·h-1,波动范围为-4.3-24.4μg·m-2·h-1;在土壤CH4通量的日变化中,观测到麦田土壤在午间和夜间都有一个吸收峰,峰值出现的时间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所不同。试验期间CH4通量日平均值与土壤温度关系不明显,而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α=0.01);日变化中土壤CH4通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较差,而与5cm地温相关密切。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随NH4+-N施用量的增加呈递减规律,农田秸秆还田后不利于土壤对CH4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