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326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DPD比色法测定电解海水产生的有效氯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是用DPD(N,N-二乙基-1,4-苯二胺)比色法测定电解海水中的有效氯浓度,并将测定结果与碘量滴定法测定有效氯浓度相比较。此外,对该方法在海水中的实验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得出,在海水环境下,DPD比色法在常温下,波长为550 nm,pH值6.5左右,显色后10 m in内测定。在海水中用此方法测定有效氯浓度的范围在0~2 m g/L,误差在5%以下。  相似文献   
42.
在实际工程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M on te C arlo试验对单一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的保证率问题进行了分析。30片梁板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将构件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最小值作为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的保证率范围为79.0%~94.2%,小于《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88)规定的95%保证率要求,因此,对结构性能鉴定而言该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是偏于不安全的,应引起试验检测人员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3.
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地热和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刚  倪晓阳  李金锋 《地球科学》2006,31(3):394-398
为解决能源问题,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闭式循环将地热系统和太阳能系统联合起来发电.发电系统可以避免因大规模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可能造成的地震、地面沉降、地热水资源衰减、地热水有害成分污染、热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可以克服地热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受地理位置限制的缺点.地热系统地下部分由两垂深3~5km的井在井底由一5~7km的水平井连接而成,水平井中流体温度可达150℃左右,适合于ORC发电.太阳能系统采用槽式聚光镜集热,集热流体可选水或油,最高温度可达350℃以上.ORC一级循环工质为水,二级循环工质为异丁烷;ORC发电效率,白天最大为20%,晚上最大为12%.系统采用化学储能,储能密度为显热储能和潜热储能的10倍以上.钻井和完井、太阳能热能转换、载热流体、ORC和储能等技术的研究结果证明该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结构设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抗震设计中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必要性,指出了研究双向地震作用的必要性,通过国内外规范相关条文的对比指出目前研究有待完善的关键问题和方向,结合近期研究成果对其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5.
多环芳烃(PAHs)与纳米材料污染已对沉积物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其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环境危害可能更大。为了深入探讨PAHs与纳米材料对近岸表层沉积物反硝化作用的复合毒性效应,本文选取位于胶州湾(JZB)的大沽河河口区(DRE)E站和湾内S站,分别以菲和纳米银代表PAHs和纳米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剂量单一及复合污染下沉积物反硝化潜势(PDA)的变化,结合浓度相加模型(CA)、独立作用模型(IA)和中效/联合指数等效图法(CI)三种复合毒性评价方法,评价菲和纳米银对沉积物反硝化潜势的复合毒性效应,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两种污染物浓度越高,对研究区域反硝化潜势的抑制作用越大。菲、纳米银单一及复合作用下对河口区沉积物反硝化潜势的EC50值分别为44.62、112.49和64.86 mg·kg-1,对湾内分别为61.79、147.05和96.18 mg·kg-1。菲单一作用对反硝化潜势的抑制效应强于纳米银,但复合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强。两种污染物对河口区的沉积物反硝化潜势抑制效应强于湾内,可能与河口区具有较高Eh和沉积物颗粒度及较低的pH、盐度和有机质含量有关。三种毒性效应评价方法的结果表明,菲和纳米银的复合污染对2个站位反硝化潜势的毒性效应均为协同作用,且对大沽河河口区的协同作用更强。此外,CI法对复合效应的预测结果比CA和IA法更为接近实际观测值,且CI不需要考虑污染物作用模式的限制,因此认为CI法更适用于评价混合污染对沉积物反硝化作用复合影响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菲和纳米银会增强彼此对反硝化菌及反硝化功能的毒性效应,由此推断,PAHs和纳米材料在环境中同时存在时比其单独存在对沉积环境的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46.
The orientations of elongate gutter casts occurring in inner shelf storm deposits of the Proterozoic Bijaygarh Shale Formation, India reveal a modal population oriented roughly parallel to the average trend of the associated wave ripples. Assuming that the wave ripple trend approximately represent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shoreline, the shore-parallel gutters appear to have been formed by the geostrophic current. Some gutters oriented at high angles to the inferred shoreline presumably represent incision by wave orbital currents in a storm-induced combined flow regime. The gutters also show variations in the style of incision and infill, which may be useful i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gutters formed by wave orbital and geostrophic currents, independently of their orientation pattern with respect to the palaeo-shoreline.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国产卫星传感器类型日益丰富,使用自主可控的国产卫星影像进行生产和研究的需求越来越大,多源国产卫星影像联合平差的精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在立体测图生产中,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在时相较旧、噪声较大、云覆盖和摄影漏洞等特殊困难的条件下,利用天绘一号卫星影像进行补漏生产的情况,最终分析并验证了两者无控联合平差的可行性和成果精度。  相似文献   
48.
Bacteria and bovine faecal matter were introduced into cultures of pathogenic free‐living amoebae, with chlorine or chlorine dioxide. The bacteria and faeces were to simulate natural conditions for a more exacting test of disinfectant demand when compared to axenic conditions. Both chlorine and chlorine dioxide were effective disinfectants under all conditions tested. Axenically and monoxenically cultured amoebae were used, the latter exerted a greater disinfectant demand.  相似文献   
49.
地表粗糙度的不确定性是引起SAR土壤水分反演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现有研究大多着重于研究单个粗糙度参数(主要是相关长度)的不确定性,直接研究地表组合粗糙度不确定性的较少。本文使用偏度、峰度和四分位距3个指标来量化不确定性,通过在组合粗糙度中加入不同量级高斯噪声进行随机扰动的方法,研究组合粗糙度不确定性在反演过程中的传递,并对反演土壤水分的不确定性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研究反演土壤水分的均方根误差对组合粗糙度不同比例误差范围的响应特征,得到满足反演精度要求的组合粗糙度误差控制范围。样区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组合粗糙度高斯噪声标准差在0-0.045之间时,峰度取值从-0.1984到1.2501,偏度取值从0.0191到0.6791,四分位距取值从0.0018到0.0167,3个量化指标都随组合粗糙度高斯噪声量级的增大而增大,土壤水分反演值有集中在众数附近的趋势,土壤水分低估倾向比高估倾向更明显;本文提出的组合粗糙度误差控制范围可满足反演精度要求,误差控制范围与入射角负相关。  相似文献   
50.
利用多测站实测GNSS观测数据,模拟四周遮挡(城市环境)、单侧遮挡(峡谷环境)和顶空遮挡(大型桥梁路基环境)3种遮挡环境,从可用卫星数、PDOP值、可用历元率、定位精度和收敛时间5个方面,综合分析多系统PPP技术的定位服务效能。结果显示,相比GPS单系统PPP定位结果,在无遮挡环境下,四系统融合PPP技术在可用卫星数、PDOP值、可用历元率、定位精度和收敛时间方面分别改进300%、40%、2%、20%和50%;在遮挡环境下,分别改进300%、60%、25%、39%和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