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1篇
  免费   848篇
  国内免费   1473篇
测绘学   280篇
大气科学   679篇
地球物理   889篇
地质学   2896篇
海洋学   393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280篇
自然地理   69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层状地基静压桩贯入过程机理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在多层软粘土地基中静力压入单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对模型桩在整个沉桩过程中压桩力、桩动端阻力及桩动侧阻力随桩贯入深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桩在贯入不同土层分界面时阻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桩周土体应力的分布特征。并对开口管桩和闭口管桩贯入试验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桩端形式桩在贯入过程中桩动侧摩阻力的发展规律,以及分层土体中开口管桩贯入过程中土塞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粘性土中沉桩时,压桩阻力主要来自桩端向下穿越土体产生的端阻力,而侧摩阻力较小;由于桩侧水平应力的释放使得同一深度点上的动摩阻力随着桩的下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出现摩擦疲劳。  相似文献   
962.
除砷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除砷技术的发展,生物法和硫化法等除砷技术已应用于工业除砷,混凝法、离子交换法和直接沉淀法等除砷技术在废水除砷中也已广泛应用。在综述了近年来除砷技术在工业中和含砷废水处理上的应用后,对其中各种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除砷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3.
动三轴试验是将试样在轴对称的三轴应力下进行固结,在不排水条件下进行的振动试验,同时可测定土样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是土动力学特性的2个重要参数,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不可缺少。为了减少工期,提高工效,及时而又准确地提交报告,我们结合自己多年的土工试验经验,对可塑状态以上的粘性土试样进行了缩短固结时间的对比试验,并得到理想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64.
本文针对输电塔结构的损伤特点,提出了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理论和小波包分析实现输电塔结构损伤预警的方法。首先将振动测试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然后以小波包系数节点能量作为识别损伤的特征向量建立相应的损伤因子,通过统计过程控制理论计算其单侧置信上限,实现输电塔结构的损伤预警。为了证明该方法,对一个三层输电塔结构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5.
基于层次分析的辽宁地区震情指标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及邻区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特点,结合1970年以来该区中强震震例,分辽南和辽蒙交界两个小区分别提炼了中强震预警判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辽宁地区基于时间尺度的地震震情指标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966.
Four results of the rupture process of 14 April 2010 Yushu, Qinghai, earthquake, obtained by inverting the broadband seismic data of Global Seismographic Network (GSN) based on the inversion method of earthquake rupture process, we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Yushu earthquake has several basic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s: ① There exist two principal sub-events which correspond to two slip-concentrated patches being located near the hypocenter and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epicenter. The rupture of the slip-concentrated patch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epicenter broke though the ground surface; ② The peak slip and peak slip-rate are about 2.1 m and 1.1 m/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Yushu earthquake is an event with large slip-rate on the fault plane; ③ Overall the Yushu earthquake is a unilateral rupture event with the rupture mainly propagating southeastward. The strong focusing of the seismic energy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epicenter due to the "seismic Doppler effect" reasonably accounts for the tremendous damage in the Yushu city.  相似文献   
967.
上海软土的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无侧向变形的单向压缩试验仪,对原状和重塑上海软土进行了压缩试验和流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压力和超固结比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以及压缩特性和次固结变形特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原状上海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着压力而变化,而重塑上海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压力变化不大。上述研究得到的结论及相关参数可为工程实践、上海软土流变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68.
应力路径对软土应力-应变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林靖  戴自航  刘志伟 《岩土力学》2011,32(11):3249-3257
采用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对福州市区某基坑影响范围内典型饱和软土进行了一系列应力路径试验,以研究受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作用影响的土体卸、加载应力-应变特征。对室内正常固结和相同围压K0固结的试样剪切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二者在变形和强度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K0固结剪切试验结果,求出了邓肯-张模型参数,提出了该模型各参数的验证方法。同时,与室内正常固结试验确定的模型参数进行了对比,说明部分参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也决定了二者应力-应变关系上的差异,建议以K0固结试样进行三轴加、卸载试验确定邓肯-张模型参数,以满足该模型在基坑工程数值模拟分析中的需要。试验得到的典型软土的邓肯-张模型参数,可供福州市区或相似地层条件下基坑工程数值模拟时参考  相似文献   
969.
薛茹  李广慧 《岩土力学》2011,32(11):3242-3248
软土中孔隙水压力长消规律是研究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机制及控制施工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路基的模型试验装置并进行了试验。试验模拟某高速公路现场条件,按不同锤重、不同落距、不同锤底面积等工况分别进行。重点研究了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路基时,夯击击数、夯击能、夯锤重量及落距等参数在不同组合情况下土体不同深度处孔隙水压力的长消规律。研究表明,夯击能相同的情况下增加夯击次数将导致孔隙水压力消散减慢,但保持夯击能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锤重比增加落距的加固效果好;高夯击能能使孔隙水压力有较大增幅,相应的加固范围也会增大。为了促使孔隙水压力消散,施工时宜采取多遍夯击,逐遍增加夯击能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70.
基于改进的灰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丁丽宏 《岩土力学》2011,32(11):3437-3441
边坡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合理评价和预测其稳定性是边坡研究中亟需解决的课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灰关联分析和3标度的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综合方法。由改进的灰关联分析理论,得到边坡稳定性等级的关联度,根据最大关联度准则判断待测边坡的稳定性等级。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灰关联分析中没有考虑稳定性评价标准中的区间形式的缺点,并利用3标度的层次分析法,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讨论,从而提高了灰关联分析的精度。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反映边坡稳定性状况,证明了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