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8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410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95篇
地球物理   414篇
地质学   492篇
海洋学   1188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是研究掘进工作面前方地层电性变化规律,预测掘进面前方含、导水构造的分布和发育情况的一种井下电法探测新技术。本次超前探测实验是通过在沙坑中埋设已知的低阻体,在模拟巷道中布置电极的方式,采用网络并行电法勘测系统将前方已知的物体探测出来。因为资料采集不受外界电流和其他环境的影响,探测结果较为理想,可以较为清楚的反应前方的异常体,验证其电法超前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2.
大电流密度下阴极产物膜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和现场不同大电流密度下形成阴极产物膜,通过观察膜的形貌、厚度、强度、分析成份,对其进行电位衰变试验、阴极极化试验、生锈试验及维持保护电流试验,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涂层和阴极保护联合防腐时涂层破损、剥落处阴极产物膜的形成,及其对电流密度、保护电位的影响作了探讨。本文还对阴极产物膜的应用价值,以及在阴极保护中应用的可能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3.
郑廷隆 《福建地质》2010,29(1):64-66
简要介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GB/T 20257.1-2007)与(GB/T7929-1995)在地形图要素内容分类、要素符号等方面关系以及笔者的认识、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数据库提供的文献详细信息,从文献计量分析的角度,基于对1979-2009年《冰川冻土》刊载论文的数量、学科分类、研究地域、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等指标的年际分布量化,分析了该刊所关注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变化,探讨了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组织机构分布与研究人员组成的区域变化.结果表明,31 a来《冰川冻土》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波动性快速增长趋势,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这种增长尤为明显;相关研究机构具有明显的地域相关性,主要集中冰川冻土分布区周边,近来东部地区的部分综合性院校的加入表明国内对冰川、冻土及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冰川地貌、多年冻土、气候变化、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为该刊出现频次最高的5个关键词,其中气候变化作为最高频年度关键词出现11次,反映了《冰川冻土》关注的研究热点.《冰川冻土》刊载的论文被CSCD和SCI引用频次和期刊影响因子不断提高,说明了学界对冰川、冻土及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另外,由于新兴研究力量的兴起和研究者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需求,导致该刊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这对未来我国冰川冻土研究成果的国际推介和期刊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95.
付锁堂  邓秀芹  庞锦莲 《沉积学报》2010,28(6):1081-1089
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长7油层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深水区稳定发育厚层砂岩,局部地区连续厚度可达上百米。在盆地西南沉积体系,巨型砂带北西—南东向平行于相带界线展布,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呈现出“断根”的现象;在东北沉积体系,砂带围绕三角洲呈群状、带状分布。厚层砂体成因复杂,总体上可称作深水重力流—牵引流沉积复合体,包括滑塌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浊积砂体、三角洲砂体及底流改造砂体5种成因类型,其中以重力流沉积组合为主,但白豹及其北部主要为三角洲沉积夹重力流沉积。不同成因的砂体纵向叠加,横向复合连片形成了稳定分布、规模宏大的砂带。厚层砂体的形成、展布方向、分布范围主要受控于沉积物的供给速率、湖盆底形及构造活动等因素。  相似文献   
996.
邓雯  张耀存 《气象科技》2007,35(4):484-488
利用1982~1999年周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逐日近地面风场资料,采用合成分析与相关分析技术,研究了南海和孟加拉湾地区夏季风爆发前后短时间尺度SST变率的异常及其与近地面西南气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季风爆发前2周,南海和孟加拉湾海温的上升除与海洋现象有关外,还与大气的影响因子有一定的关系;季风爆发后1~2周,南海和孟加拉湾海温变率出现较大差异,二者西南部海温降低,而其东海岸及西北部海温却升高;海温变率这种异常分布与西南气流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即西南气流的增强导致南海西南部和孟加拉湾西南部海温降低及二者东海岸与西北部海温升高,这是由于离岸的上翻作用及海洋蒸发作用共同所致。  相似文献   
997.
In homogeneous rotating fluid, when there is an oscillating forcing in the interior fluid with a period long enough for an Ekman layer to develop,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scillatory Ekman layer and the vertical wall, since the latter imposes an alternating adjustment flow confined near the wall. As a result, this coastal rectification process leads to a Lagrangian transport along the coast. The Ekman number, the Rossby number and the temporal Rossby number of the forcing flow are the governing parameters of that mechanism which can be described by a simplified analytical 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both the vertical time-dependent structure of the current and the presence of the wall. 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residual (rectified) current flowing with the coast to its right results from the strong nonlinear interaction between along- and cross-shore tidal currents leading to asymmetrical momentum exchanges between the Ekman bottom layer and the coastal boundary layer. The model provides simple scaling laws for the maximum intensity and width of the residual current. The latter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e friction (Stokes) lateral boundary layer of the forcing flow. A comprehensive set of experiments is performed in the 13 m diameter rotating tank by oscillating an 8 m×2 m horizontal plate and vertical wall in a homogeneous fluid at rest in solid-body rotation and measuring the two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the current at several locations and depths above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plate. The predicted and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maximum intensity and width of the residual current are in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in the range of validity of the model, i.e. when the Ekman number is sufficiently small. However experiments also show that the residual current still occurs when the Ekman layer thickness is of the same order as the fluid depth, but it is then confined to a narrower band along the vertical wall. The flow structure found experimentally is also correctly described by a numerical model developed by Zhang et al. (1994). Current measurement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English Channel near the French coast reveal a significant coastal residual current flowing Northward and the coastal rectification process described here may account for part of it.  相似文献   
998.
作为LORCE计划中构建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网的试点,面向象山港牛鼻山水道,在六横岛郭巨山和白马礁各设置了1台OSMAR S50高频地波雷达。在2台雷达合成表面流场有效区域的中间地带,利用Valeport旋桨式海流仪和ADCP定点开展了周日连续观测,以验证高频地波雷达合成表面流场的精度。对比定点流场和高频地波雷达对应数据发现,两者变化相关性较好,高频地波雷达在该点获得的流场有较高精度。借助SCHISM建立的区域模型结果,检验了高频地波雷达数据大面上的可用性。比较发现,观测和模拟值在大的趋势上是一致的:牛鼻山水道为规则半日潮流海域,M2是主要分潮,分潮M2和K1以往复流为主;涨潮时外海海水先通过牛鼻山水道流向象山港内,一段时间后再流向佛渡水道;落潮时象山港内海水率先经牛鼻山水道流出至外海,随后佛渡水道海水再逐渐流入牛鼻山水道。  相似文献   
999.
等深流作用机制和沉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深流是大洋环境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机制,其沉积蕴含了重要的古海洋学和古气候信息,对其进行解析是近些年国际海洋学、气候学的研究热点。等深流是顺陆坡走向流动的牵引流,其侵蚀—沉积效应取决于陆坡地貌、气候旋回等多种因素,认识等深流侵蚀—沉积的动力学规律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也具有重要的油气经济意义。探究等深流沉积的新类型、等深流沉积的形态和叠加—迁移型式,以及它们发育的背景和控制因素,也是近些年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确定等深流作用机制及其沉积响应的研究脉络,对凝聚研究方向和确定科研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00.
结合国际上深海沉积研究最新动态,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侧胡基台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野外剖面。认为该地层块状内部无层理砂岩为砂质碎屑流沉积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浊流沉积。研究区发育有垮塌沉积、颗粒流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等重力流沉积。该区樱桃沟组重力流沉积类型的总体分布特征是:下部发育钙屑浊流与大规模灰岩垮塌沉积,见砂质碎屑流沉积;中部主要发育陆源碎屑浊流沉积,但在其下部有较为发育的颗粒流沉积;上部发育陆源碎屑浊流沉积。其中垮塌沉积和颗粒流沉积作为对古构造的沉积响应,反映了樱桃沟期该地区的古构造地形为陡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