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41.
In the aftermath of an earthquake, data acquired by a monitoring system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possible damage that occurred in the structure by using algorithms to estimate proper damage features.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for damage localization in beam‐like structures under seismic excitat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named the Interpolation Evolution Method (IEM),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wo existing methods: the Interpolation Method and the Curvature Evolution Method. Only responses recorded in story accelerations are required to estimate the damage feature with the combined IEM approach. This method does not require a priori knowledge of a “signature” of the structure because it exploits responses recorded during a single strong motion event. Herein, the IEM is applied to case studies of 2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excited by several different ground motions, simulated using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s and recorded during experimental tests carried out on a shaking tabl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A) and at the University of Basilicata (Italy).  相似文献   
242.
王宁  姚志宏 《干旱区地理》2020,43(1):144-152
等高线曲率是一个重要的地形属性,反应了地形表面在水平方向的凹凸性,表达了地表物质运动的发散和汇合模式。基于安塞县县南沟小流域的矢量等高线数据和DEM,分别利用圆拟合算法(相邻三点法、间隔三点法和最小二乘法)和曲面拟合模型(E模型、S模型和Z模型)提取等高线曲率,通过对实地地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在矢量等高线数据的计算结果中,三点拟合法计算结果相比最小二乘法结果差异大,对等高线曲率空间格局分布描述更准确;(2) 最小二乘法计算的结果频数分布集中程度最高,两种三点拟合法计算结果频数曲线差别微小;(3) 在栅格数字高程模型的计算结果中,基于S模型计算结果在空间格局上较E模型和Z模型的结果差别大,基于E模型的计算结果对等高线曲率描述效果更好。结果能准确说明采用不同算法计算等高线曲率的差别,对在实际数字地形分析中有重要的意义,可为等高线曲率计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43.
考虑内流的作用,研究缓波形立管在海洋环境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静动力力学性能。采用细长柔性杆理论,建立缓波形立管运动方程,利用有限元法进行离散,运用Newton-Raphson法和Newmark-β法分别对立管进行静动力分析,编制缓波形立管计算分析程序LWRNM,研究缓波形立管在海流、内流、浮体漂移与运动作用下的结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海流从x负向变成x正向和流速的增大,缓波形立管线形变缓,有效张力增大,弯曲曲率的极值减小;随着内流流速的增加,缓波形立管的固有频率下降;随着顶部浮体从近端向远端漂移,缓波形立管的有效张力增大,弯曲曲率的极值减小;纵荡和垂荡作用下,缓波形立管的顶部有效张力变化周期与浮体激励周期相同,横荡作用下,顶部有效张力变化周期为浮体激励周期的二分之一,垂荡作用下,缓波形立管顶部有效张力变化幅值最大,纵荡作用下次之,横荡作用下最小。  相似文献   
244.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Lateral migration of the Bhagirathi River temporally creates unavoidable geomorphic hazards in West Bengal, India. The Bhagirathi River flows SW for ~67.30 km...  相似文献   
245.
传统的栅格法与曲率法对数据模型进行精简时很容易剔除特征点,但是误判率较高,导致精简后的数据不能较好地突出点云数据的特征,使重构后的实体模型精度下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算法首先使用改进的Kmeans进行质心初始化;然后,使用X-Y边界提取算法来保留边界完整性;最后,根据Hausdorff距离对簇进行细分,在高曲率区域保留必要多的点,在低曲率地方保留一些均匀分布的点。实验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的栅格法与曲率法。  相似文献   
246.
热带气旋异常运动的曲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热带气旋曲率理论模型,选择不同环境及移速特征的台风个例,通过动力学诊断分析,揭示了台风异常运动的关键影响因子的物理机制及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带气旋曲率理论模型中影响台风移动的相关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出天气系统等环境因子对台风异常运动的综合影响规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移速、涡旋动力结构、外围副热带高压带及西风槽的非定常变化均可影响台风移动轨迹曲率,尤其是对异常路径和转向点的影响,其突变规律符合台风移动规律。台风移动与系统动力结构有关,台风最大风速与中心气压突然增强或减弱时都会导致台风的突然转向。  相似文献   
247.
钢悬链线立管(SCR)具有特殊的结构型式,循环载荷作用下,由于海床模型的不确定性易导致触地区产生较高的弯曲应力,引发疲劳损伤。基于非线性P-y曲线管-土接触模型,运用大挠度曲线梁模型来模拟SCR与海床土的相互作用,研究SCR在浮体二维运动和海床作用下,触地区的动态曲率变化情况。由计算结果可知:1)由于在立管的有效张力中考虑局部曲率的影响,导致立管触地区的有效张力显著增加,并产生较高的弯矩; 2)动态分析中,分别运用线弹性海床和非线性海床模型,研究立管触地区的相对曲率随相对时间的变化曲线,表明非线性海床将使触地区的相对曲率具有明显的非线性,且有多个峰值,变化幅度较大,并出现反向曲率; 3)垂荡运动比纵荡对曲率的影响大,且运动幅值越大,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248.
王敏  刘闯  王斌 《测绘通报》2022,(10):100-104
针对多波束点云数据去噪难以保留精细特征,无法精确“锁定”河床形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自然资源确权水流三维登记探索的多波束点云去噪算法。以KD树搜索为基础,引入统计滤波理论进行多尺度噪声分类,并剔除大尺度噪声;针对小尺度噪声,在信息熵理论基础上,以主成分分析算法为基础,以信息熵最小原则确定最优邻域,并据此构建曲率信息熵对双边滤波因子进行优化改进,以实现水下地形点云去噪与精细特征保留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保证水下地形的精细特征,并能够应用于自然资源水流三维登记。  相似文献   
249.
The present paper explores a thin-shell wormhole (TSW) developed by employing the cut and paste method to two copies of the black hole. It develops TSW in modified f(R) theory of gravity with variable scalar curvature. The effects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on the wormhole solutions are tested, the regions of linear stability are analyzed and stable wormhole solutions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