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基于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NDVI 3g数据,在提取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每年植被物候期的基础上,研究了1982-2012年物候期的时间演化趋势及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探讨了物候变化的气候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1998年之前,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期变化地区间差异较大,而在1998年之后,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生长季结束期整体提前,平均提前0.41 d/a;同时,除萨赫勒以外的各地区植被生长季长度普遍缩短,平均缩短0.88 d/a。植被物候期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变化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且空间差异明显。在中高纬度地区,气温是限制植被活动的关键因子,温度升高可以促进生长季开始期的提前,而降水增加则会妨碍植被生长;在较低纬度地区,水分是影响植被活动的关键因素,高温造成的水分亏缺会导致植被生长季缩短。从植被物候期对各气候因子响应的时滞性来看,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的物候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最迅速,对蒸散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对降水的响应不存在时滞差异。  相似文献   
102.
利用1961-2014年水平分辨率为0.5°×0.5°的均一化气温网格数据,分析全球变暖趋缓期(1998-2014年)中国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998-2014年中国气温上升趋缓明显,与增暖期(1985-1997年)相比,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由升温趋势转为降温趋势,分别为-0.05℃/10a和-0.11℃/10a,而年平均最低气温仍保持弱的上升趋势(0.06℃/10a)。全球变暖趋缓期中国的增暖型发生了显著变化:北方地区由增温趋势转为降温趋势,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区则呈现出相对强的增温趋势;从季节来看,冬季降温最强、夏季增温较其他季节偏强,而冬季(强降温)正是中国增暖趋缓的主要贡献季节。增温最强的要素仍然是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103.
NCEP/NCAR再分析资料所揭示的全球季风降水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林壬萍  周天军  薛峰  张丽霞 《大气科学》2012,36(5):1027-1040
大气模式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当前的大气模式在模拟季风降水时均存在较大偏差,目前尚不清楚该偏差是来自模式环流场还是模式物理过程.再分析资料由于同化了各类观测和卫星资料,其大气环流近似可被视作是“真实”的.再分析资料中的降水场是在基本真实的环流场强迫下,由当前最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计算输出的.因此,再分析资料的降水场能...  相似文献   
104.
赣南兴国和宁都脱贫攻坚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数据集依托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的赣南扶贫找水项目,反映了解决山区群众饮水困难以及为地方政府发展矿泉水等绿色水产业过程中取得的调查成果。本数据集包含“长江中游城市群咸宁-岳阳和南昌-怀化段高铁沿线1:50 000环境地质调查(水环中心)”项目于2017年1月—9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取得的钻孔基础数据(7个钻孔)、钻孔地层描述信息(7个钻孔)、矿泉水普查成果(21个调查点)、矿泉水分析结果(15件)、饮用水分析结果(4件)等五组数据。其中钻孔基础数据和地层描述信息主要包括钻孔位置信息、孔径、孔深、钻孔单井涌水量、钻孔取样情况、钻孔揭露地层时代和层底深度(m),以及地层岩性描述等信息;矿泉水普查成果数据主要包括调查点位置信息、调查点现场测试指标、成因分析等;矿泉水分析结果和饮用水分析结果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取水样的实验室测试结果。勘查施工完成的钻孔,直接解决了3 000人的饮水困难;发现的优质矿泉水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5.
广西防城港是我国华南沿海酸性地下水发育的典型地区,2013-2015年在该地区开展了地下水调查,获取了一批地下水现场测试数据。广西防城港地下水现场测试数据集包含丰水期和枯水期现场测试数据2个Excel数据表格。每个Excel数据表格包含调查点位置、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物理和化学特征等地下水现场测试数据。本数据集共采集水点323组,分析结果表明防城港地区地下水以pH为5.50~6.50的偏酸性地下水为主,此结果不仅能为防城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资料支撑,还可为华南沿海酸性地下水的研究提供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06.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和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咸宁地区矿泉水资源的发现,将助力绿色经济发展。咸宁汀泗桥幅数据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都市圈京广高铁沿线汀泗桥幅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项目,在充分收集地质、遥感、物探及水文地质等资料基础上,开展汀泗桥幅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本数据集包含钻孔基本信息(12个钻孔)、钻孔地层描述信息(12个钻孔)、机民井点调查结果(77个机民井)、泉点调查结果(46个泉点)、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2处)、无机水样测试结果(61件)和有机水样测试结果(9件),数据量约为4.77 MB。数据集充分反映了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中典型水文地质现象、灰岩地层的岩溶发育特点及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通过水化学分析,在咸宁市汀泗桥镇白羊畈-赤壁官塘驿镇大贵畈-中伙铺镇一线发现富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赤壁中伙铺琅桥一带为富锶、富锌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对该区的矿泉水资源勘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实施探采结合井,服务地方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07.
在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项目建设过程中 ,通过对极地科学数据管理现状以及数据分布情况、数据类型等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数据资源的组织及其表达形式两个关键问题 ,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 ,用户对数据共享的持续需求、顺达的行政支持、明确易行的技术要求以及稳定的经费支持是解决数据资源组织问题的关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涉及到数据资源组织问题的解决措施都是立足于对上述 4个方面的思考。针对数据的表达形式问题 ,在数据库系统设计中 ,数据的表达形式研究包括了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结构设计等环节。将基础数据表示为数据集和数据说明 (元数据 ) ,后者通过标准化、格式化后作为元数据库与前者 (数据库 )关联。同时 ,将元数据库从纯粹的数据说明集合扩展成数据库的搜索引擎。在实际开发过程中 ,运用上述设计思路解决了极地科学数据种类多、零散、结构复杂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08.
全球陆地降水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英国东安哥拉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Hulme博士最新的1900-1998年的全球降水量资料是目前年代最长的,对此格点资料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季风区是降水变化率最大的地方,还给出了从该资料中读取全球几个著名的季风区降水量的方法;指出了所读资料的可靠程度;计算与分析了近百年全球陆面1月、7月降水序列,指出7月份降水无明显趋势,1月份降水有弱的上升趋势,序列中存在明显的2-7a、13a和20a左右的周期,为进一步使用该资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Abstract This, the first two papers, sets out 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s of determining an internally consistent thermodynamic dataset for minerals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is discussed, and it is applied to a small set of experimental equilibria in the system Na2O–Al2O3–SiO2–H2O. The importance is stressed of defining not only the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of minerals, but also the uncertainties and the correlations among them. The system which has been used as an illustration for this paper serves as a visual guide to the method, as it is small enough to represent graphically in two dimensions. In the paper which follows, we extend the method to a system of 60 equations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equilibria) involving 34 unknowns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of mineral end-members).  相似文献   
110.
Abstract This, the second of two papers, re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a least squares approach, discussed in the previous paper, to the generation of an internally consistent thermodynamic dataset involving 60 reactions among 43 phases, in the system K2O–Na2O–CaO–MgO–Al2O3–SiO2–H2O–CO2. We make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the thermodynamic data, with the exception of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of the phases, are well known, and solve for an internally consistent set of enthalpies which reproduces the 60,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phase equilibrium reactions.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our dataset and that of previous alternatives in the literature is that we are able to determine the uncertainties on,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for all phases in the set, and hence are able to apply simple error propagation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the uncertainties in any phase equilibrium calculations performed using this dataset. Selection of reactions, for geothermometry and geobarometry, may be more readily made by choosing equilibria with small uncertainties in their thermodynamics. Our data are in reasonably close agreement with the high temperature molten oxide calorimetry results on silicate minerals where available, a fact which lends a degree of confidence to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