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6篇
  免费   1523篇
  国内免费   2288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2352篇
地球物理   754篇
地质学   2963篇
海洋学   976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328篇
自然地理   36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5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史长义  王惠艳 《地质学报》2022,96(11):3705-3721
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查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找矿实践证明,化探方法技术在矿产勘查乃至深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找矿难度的不断加大,促使化探方法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传统方法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了许多新的方法技术。本文从方法论和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找寻深部隐伏矿盲矿的有效化探方法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了立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体系的概念,将立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划分为地面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和地下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建立了深部矿产资源立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体系。不同的方法技术有不同的优势和不同的适用条件,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勘查阶段,不同的勘查目的和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选择不同的立体方法技术组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取得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102.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相似文献   
103.
在深厚软土地区的基坑,对基坑底软土进行搅拌加固形成强度较高的底板而保证坑底稳定,侧壁采用支护桩支护保证侧壁的稳定使其不倾倒,支护桩与加固底板两者共同作用形成的船状结构支护体系类似轮船的船侧壁及船底板,以保证基坑的稳定。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船式支护的侧壁及底板的设计方法。工程案例成功实施,监测结果表明,船式支护既可避免支护桩嵌固深度过长,又利于软土的土方施工及工程桩的保护,是安全可靠的,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太行山南段沟谷杂木林的群落学特征及起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雁 《地理科学》1995,15(2):188-195
  相似文献   
105.
大理州2005年初夏出现了严重干旱气象事件.从500pHa高空环流特征、500pHa距平场特征、西太平洋副高特征量及北太平洋中低纬海温距平场、OLR距平场对这次干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初夏(4月1日~6月10日)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明显偏高是发生干旱的主要原因,高空大气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高持续偏强偏西、冷空气活动偏北是导致干旱的直接原因;孟加拉湾南部4月OLR场呈明显正距平,抑制低值系统的发展和东北移影响云南,是影响2005年大理初夏干旱重要原因;北太平洋中低纬海温特征与大理州初夏干旱有一定的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6.
从系统物质循环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生产和消费模式耗用了大量资源,产生太多的废弃物,破坏了复合系统正常的物质代谢。提出系统调节,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适度消费;调整复合系统生产链的数量结构和比例关系;建立协调的结构网络关系,构建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7.
Fluid inclusions and clay mineralogy of the Permo-Triassic rocks from the Espina and Espadà Ranges (SE Iberian Chain, Spai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o establish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ydrothermal fluid circulation during the Alpine Orogeny. Primary fluid inclusions in quartz-filled tension gashes in Permo-Triassic sandstones reveal maximum temperatures around 230 °C and very constant salinities of 8.5% wt. eq. NaCl. Secondary fluid inclusions found in quartz from the Santonian Ba–Cu–Hg deposits show similar compositional and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denoting an Alpine recrystallization. Clay mineral composition of Permo-Triassic mudrocks is characterized by pyrophyillite, indicating low-grade metamorphic conditions. Field observations and experimental data suggest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of quartz in tension gashes,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fluid inclus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amorphism are contemporaneous and related to fluid circulation during the Alpine compression. Fluid flow took place along the Hercynian fault system that was reactivated during the Mesozoic rift stage and inverted during the Alpine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08.
张维正 《探矿工程》2006,33(6):1-3,7
以沈阳市某深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在密集建筑群中施工为例,介绍了该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阐述了该工程变形监测方法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沈阳地区密集建筑群中进行基坑开挖的设计与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09.
杨生彬 《探矿工程》2006,33(8):8-10,16
北京市深基坑工程中土钉墙支护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对于边坡变形要求严格的基坑,采用土钉墙与预应力锚杆联合支护技术可有效控制变形,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技术的设计思路及应用过程,说明了该技术的适用性,并就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0.
This paper presents a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the European late Pleistocene paleoclimate based on 72 rodent assemblages of five sequences from France, Germany and Bulgaria, cove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glacial cycle. They show a pattern of sever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with reduced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coldest periods. A tent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sotopic and palynological records and the paleotemperature changes is shown. These changes are consistent with variations i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atterns in response to an expanding-retracting Fennoscandian ice-sheet. They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enhancement-weakening of the Scandinavian-Polar anticyclone and its associated dry winds, the south-north shifting of the North Atlantic Polar Front, and the varying supply of moist air from the Atlantic. Qualitative paleoenvironmental analysis shows broadleaved-deciduous forests in France and Bulgaria during most of the studied period. Taiga and tundra appeared in eastern France during the lower Würm. The German sequence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coniferous forests. These results are broadly consistent with other paleobiological records (mammalian, avian and insect faunas, isotopic record in dental tissue, palynology). The main discrepancies with the paleoclimate inferred from the palynological record are found during the coldest periods and are probably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egetation,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CO2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