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0篇
  免费   1293篇
  国内免费   1497篇
测绘学   451篇
大气科学   599篇
地球物理   1043篇
地质学   3043篇
海洋学   1706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391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Crustal structure of Dabieshan orogenic bel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crustal structures ofP velocity and density on the deep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across the Ilabieshan orogenic belt are presented. There is a 5-km-thick crustal “root” between the Yuexi and Xiaotian where the elevation is highest on the profile. An apparent Moho offset of 4. 5 km beneath the Xiaotian-Mozitan fault marks the paleo-suture of the Triassic collision. A high-velocity anomaly zone at the depth below 3 km beneath the ultra-high pressure (UHP) zone may be correlated to the higher content of UHP metamorphic rocks.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the Joint Earthquake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202.
电法勘探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继善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308-316
电法勘探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后,其方法理论、仪器设备、野外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本文以方法理论的进展为主线,回顾、展望了目前电法勘探中几个重要而令人关注的研究焦点.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将会对21世纪的电法勘探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3.
黄河上游径流预报的灰色拓扑方法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蓝永超  杨文华 《冰川冻土》1997,19(4):308-311
以龙羊峡水库年平均入库流量预报为例,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利用龙羊峡水库入库水量代表站唐乃亥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建立了一个GM(1,1)拓扑预测模型,用于黄河上游径流的长期预报,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4.
连续两届国际深部地震讨论会成果累累。对深部地震的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技术以及几类专门地质地球物理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成果在理论、方法方面是该领域的世界先进水平:在地震学应用于陆缘、陆壳与壳幔过渡带等地质问题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提出了值得讨论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5.
四川成都盆地某深层富钾卤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四川成都盆地某深层富钾层卤水的化学组成,氧、氢、硫和硼同位素组成以及25℃等温蒸发析盐过程中,从卤水中获得的固相物质组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卤水的成因,认为该卤水是蒸发浓缩的海相卤水、非海相卤水以及埋藏成岩过程中封存卤水对地层中海相蒸发盐溶滤作用形成的混合水。  相似文献   
206.
着重介绍了间隔式钻孔灌注桩在挡土护坡技术中的应用方法,设计时的主要参考依据,计算土压力理论的应用原则以及施工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为进行深基础挡土护坡的工程提供了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7.
Introduction Both Sichuan and Yunnan are provinces with more earthquakes. Based on catalogue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China compiled by the Prediction Department of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there are 639 M5.0 earthquakes during 26 B.C.~A.D. 2001. Among them, 475 are M=5.0~5.9 events, 124 are M=6.0~6.9 events, 39 are M=7.0~7.9 events, and one is M=8 event occurred in Sichuan and Yunnan area. Here is one of the areas where seismic activities are most active in China. Sichuan-Yun…  相似文献   
208.
地脉动测试技术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地脉动的测试技术以及测试工作中应该重视而且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并就地脉动幅值域和频率域特性参数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9.
In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critical embankment height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especially for the global climatic warming. In this paper, the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analysis for the critical embankment height (for gravel road surface and coarse-grained soil) has been performed by using the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the calculation, we think that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onstruction is at least 50 years. The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s applied to the calculation model are -6.5 ℃, -6.0 ℃, -5.5 ℃, -5.0 ℃, -4.5 ℃ and -4.0 ℃, respectively, and the value of temperature rise are taken as 1.10℃ in the coming 50 years. The minimum embankment heights derived from the analysis are 0.85 m, 0.92 m, 1.01 m, 1.18 m, 1.60 m and 2.66 m for the different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s and the maximum embankment heights are 7.68 m,7.55 m, 7.34 m, 7.00 m, 6.45 m and 5.85m, accordingly. On condition that the service life of embankment is 50 years, the critical value of the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is -3.5 ℃. Namely, in the areas where the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3.5 ℃, the critical embankment height does not exist.  相似文献   
210.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至少发育两个超高压变质带,一个是南阿尔金-柴北缘-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为早古生代(500~400 Ma),代表扬子与中朝克拉通间的深俯冲和碰撞带;另一个是研究程度较高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峰期变质年龄主体是三叠纪(250~220 Ma),代表扬子克拉通内部的陆内大陆深俯冲和碰撞带。对东秦岭看丰沟及香坊沟的变质岩片详细岩石学和构造学研究以及先期造山带尺度的构造、岩石和年代学研究资料分析证明,南阿尔金-柴北缘-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向东不能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的任一部分相连,包括南大别和西北大别超高压及高压变质岩石。相反,大别-苏鲁超高压及高压变质带,向西经桐柏山,横过南襄盆地延伸到南秦岭的西峡及商南一带。仅在东秦岭-大别山范围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位于南丹断裂系南北两侧,沿造山带近平行延展,之间被一系列以断裂或剪切带为边界的岩石构造岩片相隔,不能构成横贯中国中部统一的巨型超高压变质带。任何有关中国中央造山带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均应考虑其内部发育两个时代和功能不同的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