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473篇
测绘学   331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718篇
地质学   1221篇
海洋学   269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379篇
自然地理   23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鄂尔多斯块体新生代构造活动和动力学的讨论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鄂尔多斯块体除西南边界为挤压边界外,四周被共轭剪切拉张带所围限,东西和南北两侧分别为右旋和左旋剪切拉张带,全新世水平和垂直滑动速率分别达5mm/a和0.3~3mm/a。鄂尔多斯块体自始新世起从西南挤压边界两端开始发育,逐渐向远端发展,至上新世最后形成山西断陷盆地带。新生代以来块体不断缓慢上升,距今1.40Ma以来的隆起总量为160m.形变测量说明块体现代隆升速率为1~2.8mm/a,周缘断陷盆地带现代下降速率为-4~-5mm/a。块体内部莫霍面变化平缓,埋深40km~42km,上地幔高导层埋深123km~131km,它们在周缘断陷盆地带相对隆起,前者隆起幅度1.5km~6km,后者埋深仅70km~100km.6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块体周边活动构造带内,块体内部无6级以上地震发生,4~5级地震也很少。震源机制、地应力和断层滑动矢量测量等得到的主压应力方位为NE-NEE向,与控制块体周边活动构造的区域应力场一致,主要与青藏块体的NE向挤压作用相关,盆地地下深部物质上涌产生的垂直力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区域性水平应力场和深部物质运动产生的垂直力联合作用是本区新构造活动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62.
中国大陆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活动频繁,直接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造成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气候、地形、地质构造和社会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强度和破坏程度差异甚大。该文将全国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灾害区,每个灾害区又划分若干亚区。地质灾害活动具有不规则的周期性和累进性特点。多数地质灾害在强弱变化中显示不断增强的趋势。未来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防治地质灾害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963.
1.Introduction  BecauseeasternChinaliesnearthesubductionbeltwhereoceanplateandcontinentalplatemeet,thediastrophicmovementhereisobviouslyinfluencedbythesubduction,andismanifestedinallkindsofgeologicalphenomena.Therearedifferentblocksformedinthegeolog…  相似文献   
964.
1993年11月18日及1998年4月4日在天津市宝坻县和唐山强震区的钱营分别发生ML4.4级和ML5.0地震各一次,在这两次中等地震前,分别显示出中期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及短临性水化学观测异常,其表现形式明显不同。本文在客观介绍上述异常的基础上,结合它们所属的地震类型、发震的构造背景以及相关地震的分析比较,对它们震前的异常表现形式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初步得出中等地震前产生不同异常显示的基础手  相似文献   
965.
-By use of the parabolic equati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ve which is suitable forlarge-angle propagation and Crank-Nicolson differential method,the wave field at the Kemema Rivermouth has been studied for analysis of sediment movement in the area.In order to reflect wave energy lossaccurately,the Bretchneider-Reid formula is quoted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n the formula is discussedin this paper.The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ave becomes a little damped at the mouth ofKemena River influenced by the topography and bottom friction,and the wave at the east beach is higherthan that at the west beach,because the east beach extends out.  相似文献   
966.
华南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厘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山字型的前弧展布于中国大陆南缘和越南北部,南抵西沙纬向带北侧。西翼反射弧出现于念青唐古拉-伯舒拉岭及其南侧,东翼反射弧位于南黄海地区,沿弧形带以中、新生代岩浆岩和构造动力变质带的弧形展布为显著特色。它的脊柱在川、黔、滇、桂毗邻地区,以近SN向褶皱带为主体。华南山字型是印支期发生发展,燕山期成型和定型,喜马拉雅期仍有较强活动的构造体系。该体系的确定,对研究华南地质构造格架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它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967.
断裂多期活动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断层多期活动的客观存在出发,在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论述了断层多期活动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对断裂多期活动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968.
东吴运动的新认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冯少南 《现代地质》1991,5(4):378-384
本文根据地层缺失、接触关系及火山活动等特征,将华南地区的东吴运动划分为4幕:(1)第一幕,波及江南古陆与秦淮古陆之间,发生于早二叠世隆林期末,以缺失隆林期的沉积为特征,属升降运动;(2)第二幕,波及四川、贵州和云南,发生于早二叠世茅口期Yabeina阶段,表现为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属火山喷发及裂谷性质;(3)第三幕,见于福建龙岩、广东花县及恩(平)开(平)台(山)地区,上、下二叠统之间具砾岩或火山凝灰岩,发生于早二叠世茅口期末,属升降运动性质,(4)第四幕,以广西钦州地区最明显,长兴期地层不整合在不同时代老地层之上,发生于吴家坪期末,以褶皱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969.
本文从能量泛函的角度着手,基于速度梯度,采用最速下降法推导了基于偏微分方程的速度模型平滑公式,用于解决射线类偏移成像过程当中速度模型的平滑处理问题.同时针对偏微分方程速度模型平滑系数中阈值k的选取对速度模型空间结构的影响,在简单的高速体速度模型上分析了不同k值的选取对原始速度模型空间结构的改变,并通过射线路径和时间场的对比分析证明偏微分方程速度模型平滑处理相对于卷积算子平滑的优越性.最后通过在Marmousi、Sigsbee2A原始速度模型以及平滑处理后的速度模型上的成像结果分析验证偏微分方程模型平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0.
庞炜  何文贵  张波 《地震研究》2019,42(1):120-132,I0002
临泽断裂在地貌上可见3条断层陡坎,总体走向NNW,最长约8 km,东侧和中间陡坎主体倾向E,西侧陡坎倾向W。①利用差分GPS对3条断层陡坎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发现临泽断层陡坎较低,局部发育多级断层陡坎,坡角较缓,高度几十厘米至1米多;②在临泽断裂上选取4个探槽剖面进行古地震分析、样品采集和年代测试,发现东侧和中间的断层陡坎为正断层所控制,西侧的断层陡坎为逆断层所控制;③探槽开挖揭露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临泽断裂上发生过4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8 895±125)a B.P.之前、(7 245±75)a B.P.~(6 190±20)a B.P.、(5120±20)a B.P.~(4.8±0.5)ka和(2 550±50)a B.P.~(2 326±64)a;④全新世以来可以确定3次事件,较早一次事件与榆木山北缘断裂上较早一次古地震事件时间比较吻合,说明临泽断裂可能是榆木山断裂向河西走廊内部继续活动的延伸;最后一次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约为2 500 a,表明临泽断裂全新世活动一直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