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5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613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537篇
地质学   1448篇
海洋学   51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4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基于集对分析的广义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环境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广义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定义及相应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改进熵值赋权方法,完善了广义水环境承载能力的集对分析模型;在深入分析广东省水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广东省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改进熵值法赋权的集对分析模型,综合评价了3个子系统和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研究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2.
赵佩胜  于亮  王为 《岩土工程技术》2007,21(4):214-216,F0003
对桩底沉渣产生的原因、沉渣对灌注桩承载能力的影响以及沉渣的处理作了简要分析,讨论了灌注桩桩底压浆工艺的作用机理。重点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该技术,经检测表明,灌注桩桩底压浆技术的使用有效地处理了沉渣,提高了桩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83.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是一种新兴的原位测试方法。通过安阳某工程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现场实践,确定了不同土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设计单位选择持力层提供数据,并为甲方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184.
桩基承载力自平衡试验方法在昆明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庆茵  龚维明  唐进 《地震研究》2007,30(3):291-295
概述了自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对云南某化工有限公司5×105t/a合成氨煤气化装置中的三根试桩采用自平衡新方法进行了桩基承载力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应用结果表明,测试取得较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85.
介绍了九寨—黄龙核心景区地质环境和水循环研究进展情况,提出地质环境容量的计算不仅要考虑到游人数量还要考虑到其他多种因素,水循环模式的选择要结合景区的实际进行计算,提出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6.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foundation failure against bearing capacity using the concept of fuzzy set theory. A surface strip footing is considered for the analysis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is estimate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variables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capture the physical randomness of the soil parameters for an isotropic field. A variati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failure (Pf) against a varying limiting applied pressure (q) is presented for differen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OV) of the variables and different scale of fluctuation (θ).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friction angle of soil (?) is the most influencing parameter among the other variables. Furth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cale of fluctuation (θ) on the probability of failure (Pf) is also examined. It is observed that for a particular COV of ?, higher value of θ predicts higher Pf whereas, Pf increases as COV of ? increases for a particular θ value. Later, a comparison study is accomplished to verify the viability of the present method and it can be noticed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compares well with the other reliability method (First 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to a reasonably good extent.  相似文献   
187.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compressive static load tests of concrete driven piles confined by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 (CFRP). The tested piles include one concrete pipe pile and one concrete rectangular pile which are all partially confined by CFRP, and other two piles with the same dimensions without CFRP application. Tests program was performed to obtain the behaviours of these composite piles. Four Static Loading Tests (SLTs) were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n that those two types of composite pile demonstrate less vertical displacement with the same loading of traditional concrete piles. Furthermore,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Load-settlement (Q-s) curves, Settlement-lg (Load) (s-lgQ) curves and Settlement-lg (Time) curves are analysed. Due to un-plunging condition, the interpretation methods of Davisson’s, DeBeers, Double-Tangent as well as Chin’s methods are demonstrated for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se four pil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FRP confinement increased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this composite material can be perfectly applied in geotechnical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88.
为探讨斜坡地基刚性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介绍柔性桩的等效刚性桩有效嵌入深度并引入极限水平地基反力分布形式。根据荷载指向坡外及坡内两种情况,提出适用于斜坡地基桩前土体的两种极限破坏模式。然后,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推导出两种荷载方向下的刚性桩极限承载力,并引入多组现场试验,验证了理论方法的合理性。探讨了边坡坡角、内摩擦角、黏聚力及荷载方向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结论,并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斜坡地基刚性桩水平极限承载力随坡角变化的拟合公式。这些分析为斜坡地基上基桩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具有理论及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9.
对于山区河流低坝而言,平时淤积在坝前的推移质粗沙可能会在洪水期集中翻越坝顶,形成高强度输沙。本文开展水槽试验,研究推移质粗沙自上游起动、推进、再翻越坝顶后向下游输移的过程,分析了输沙参数的变化特性及数理规律,描述了翻坝输沙模式及运动特征,揭示了输沙规律与河床形态之间的自然联系。取得如下认识:①输沙量随时间大致以幂函数规律增长。②低坝附近区域河床形态终将趋于稳定,上游和下游均形成相对稳定的曲面斜坡淤积体。③在不同的水流强度下推移质翻坝输移模式存在差异。对于一般水流强度工况,上游淤积体曲面斜坡表面泥沙颗粒以滚动或滑动模式起动,推移至接近坝顶位置时再跃移翻坝,后向下游输移;对于更高水流强度工况,后期的翻坝输沙模式可能发生显著转变,周期性边壁漩涡成为翻坝输沙的主要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90.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来沙量持续减少,河道面临长距离、长历时的冲淤调整,河道蓄泄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造成影响。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及其蓄泄能力变化预测成果的基础上,对比计算了现状和未来河道蓄泄能力条件下,遇1954年洪水,长江上游水库防洪调度和中下游地区超额洪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来随着长江中下游河道进一步冲刷,河道槽蓄容积增加,相同防洪控制水位下的河道安全泄量增大,三峡水库在进行防洪调度时可下泄流量增大,总拦蓄洪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地区总超额洪量减小,但超额洪量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从上游向下游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