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329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开展产业网络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是理解产业网络脆弱性和潜在风险,科学指导灾前风险防范及灾后恢复重建决策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产业网络中灾害扩散的角度,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类型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结果表明,产业物理损失方面,主要通过建立灾害强度参数与厂房建筑、生产设备及存货等物理损失程度间的脆弱性曲线进行评估。受灾产业中断损失方面,应关注其组合投入要素物理受损情景下的生产能力损失程度(PCLR)。产业网络灾害波及损失方面,主要存在微观“企业供应链网络”和宏观“产业链网络”二种研究尺度。其中,前者以微观企业个体为基本粒度,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模拟灾害依托企业供应关系扩散的空间过程及其造成的供应链中断损失;后者以聚合的产业部门或区域为基本粒度,利用投入产出(IO)、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等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模拟灾害在产业部门或区域间的扩散过程及其造成的宏观区域经济损失。最后,从情景分析的视角,构建包括灾害事件场景、产业网络暴露、节点物理损失和中断损失、供应链网络中断损失、宏观产出损失于一体的多过程、多尺度经济损失集成评估体系,以综合模拟灾害损失在产业网络中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842.
Recent vigorou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Shandong Peninsula,China,have resulted in the emission of heavy anthropogenic aerosols over the region.The annual means of aerosol optical depth(AOD),Angstrom exponent(α),single-scattering albedo(SSA),aerosol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ARF),surface radiative forcing(SRF),and top-of-the atmospheric radiative forcing(TOA) recorded during 2004–2011 were respectively 0.67±0.19,1.25±0.24,0.93±0.03,47±9 W m^-2,-61±9 W m^-2,and-14±8 W m^-2.Th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ARF characteristics showed remarkable seasonal variations due to cycle changes in the aerosol components and dominance type.The atmosphere-surface system was cooled by ARF in all years of the study due to anthropogenic sulfate and nitrate emission and sea salt aerosols.The magnitude of TOA cooling was larger in summer(-15±17 W m^-2) and autumn(-12±7 W m^-2) than that in spring(-8±4 W m^-2) and winter(-9±10 W m^-2).  相似文献   
843.
北黄海冬季沉积物中线虫个体干质量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冬季采自北黄海海域4个站位沉积物中的线虫进行了分选和制片,通过对总计955条线虫的实测分析,利用体积换算法,获得4个站位线虫的个体平均干质量分别为0.091μg?0.131μg(0.006~0.545μg)、0.450μg?0.928μg(0.011~5.078μg)、0.211μg?0.385μg(0.005~3.093μg)和0.127μg?0.218μg(0.006~2.023μg),4个站位平均为0.196μg?0.140μg,个体干质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028倍。该平均值与自长江口邻近海域所获结果接近,但较南黄海的略低。由此,在利用31μm孔径网筛分选时,中国目前普遍使用的0.4μg/个经验系数估算的线虫生物量将比实测值高一倍。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线虫的个体平均干质量与各项环境因子均未见有相关性。造成各站位线虫个体干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线虫的种类组成和幼体所占比例,沉积物粒度、有机质含量、叶绿素a含量等可能是影响种类组成的主要因子,而季节则是影响线虫幼体比例的主要因子。因此,对线虫生物量的估计当以实测为最佳,如采用经验系数则建议采用0.2μg/个进行估算。然而,这一系数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44.
The air quality model system RAMS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CMAQ (Models-3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coupled with an aerosol optical/radiative module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aerosol mixing states (i.e., externally mixed, half externally and half internally mixed, and internally mixed) on radiative forcing in East Asia.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generally increased when the aerosol mixing state changed from externally mixed to internally mixed, while the single scattering albedo (SSA) decreased. Therefore, the scattering and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aerosols can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aerosol mixing states. Comparison of simulated and observed SSAs at five AERONET (Aerosol Robotic Network) sites suggests that SSA could be better estimated by considering aerosol particles to be internally mixed. Mode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impact of aerosol mixing state upon aerosol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DRF) is complex. Generally, the cooling effect of aerosols over East Asia are enhanc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East Asia (Northern China,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Japan) and are reduc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East Asia (Sichuan Basin and Southeast China) by internal mixing process, and the variation range can reach 5 W m-2.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ternal mixing between inorganic salt and dust is likely the main reason that the cooling effect strengthens. Conversely, the internal mixture of anthropogenic aerosols, including sulfate, nitrate, ammonium, black carbon, and organic carbon, could obviously weaken the cooling effect.  相似文献   
845.
王友涛 《地质与勘探》2024,60(1):140-147
利用硬化模型、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以及软化模型模拟的桩-土接触关系存在参数取值困难、误差大的问题。为深入研究土-结构接触面的强度与变形机理,基于扰动理论,假定完整状态接触单元的抗剪强度服从线弹性模型,而扰动部位则服从塑性模型,建立修正的桩-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该模型参数分析表明,参数k、η对模型τ-s曲线形态影响大,而参数τ、ζ对模型τ←s曲线形态影响很小;并通过大型桩-土接触面室内直剪试验,量化接触面上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的关联性,进一步确定修正桩-土接触模型内部计算参数。结果表明模型τ-s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扰动桩-土接触模型既能描述桩侧应变软化也能描述硬化特性,有助于理解复杂应力条件下桩-土接触面的强度计算与变形机理。  相似文献   
846.
地面温度日较差(DTR)作为重要天气和气候指标,反映昼夜温差极值,比平均气温对地表辐射收支的变化更敏感,对环境变化和气候异常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沙尘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是影响岩石圈-大气-海洋系统的重要因子,但目前的研究较少涉及沙尘气溶胶对DTR的影响机制。基于WRF-Chem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coupled with Chemistry)揭示2002—2005年沙尘气溶胶气候效应对东亚地面温度日较差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可以很好体现东亚气象场和沙尘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沙尘气候效应导致东亚大陆大部分地区DTR减小,沙尘直接辐射效应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白天,沙尘直接辐射强迫加热大气、冷却地表,减小地面总净辐射而降低日最高温度,导致DTR减小。在中国青藏高原和东北部地区,沙尘气溶胶间接效应占主导地位,导致青藏高原地区积雪覆盖减少,东北地区云水含量减小,间接导致DTR增大。  相似文献   
847.
为了实现水文水井施工优质、高效、快速的要求,满足中深井对钻机能力的要求,研制了SPT-1500型拖车钻机。该钻机是拖车、转盘式、正反循环钻机,主要由拖车架、动力系统、钻机、转盘、液压系统、气路系统、钻塔、钻具系统等部分组成。试验及应用表明, SPT-1500型拖车钻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转场快捷、性能稳定可靠,可满足1500 m深水文水井的钻井能力,并能适应各种地层的钻井要求。  相似文献   
848.
研究黏性土中桩土界面的抗剪强度及其参数受超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规律,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自制的大型恒刚度直剪仪,完成了一系列不同界面粗糙度、不同试样含水率和不同剪切速率试验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分析了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进而得到考虑超孔隙水压力的桩土界面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界面粗糙度等级提高,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减小,桩土界面抗剪强度、有效黏聚力和有效摩擦系数增加;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增加,桩土界面抗剪强度降低,含水率对桩土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桩土界面的黏聚力,黏聚力先增大后减小,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特定试验条件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增加,桩土界面抗剪强度降低,桩土界面黏聚力先增大后又减小,变化幅度不超过2 kPa,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因此,桩土界面抗剪强度及其参数是界面粗糙度、试样含水率和剪切速率变化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试验结果可供相关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49.
泡沫混凝土作为隧道减震材料在抵抗地震压剪荷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减震层-衬砌接触面在地震压剪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征与剪应力演化规律,利用RMT-150C电液伺服试验机开展了二者接触面在不同法向应力下的直剪试验,获得了剪应力-剪切位移、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剪切刚度的变化规律及接触面的破坏特征和物态变化。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探究接触面上剪应力的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泡沫混凝土-衬砌接触面的破坏特征受法向应力与泡沫混凝土密度共同影响,其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形态可归结为3种类型,且随泡沫混凝土密度和法向应力的变化可以相互转化;泡沫混凝土密度及法向应力对接触面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及剪切刚度的影响是相互的,且法向应力的影响权重较大。根据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复合指数模型来反映泡沫混凝土-衬砌接触面在压剪作用下损伤演化及摩擦滑移过程,研究结果可以为更加有效的抗减震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50.
以新疆大石峡250 m级特高面板砂砾石坝为依托工程,采用大型接触面直剪试验确定了筑坝料与基岩的摩擦接触参数,建立了考虑坝体与坝基相互接触作用的面板坝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摩擦接触效应对坝体、混凝土面板应力变形以及止水接缝三向变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曲线模型符合筑坝料与基岩之间剪应力与位移的非线性关系;若不考虑坝体与基岩的接触效应,坝体边界处变形梯度和主应力值计算值均偏小,导致判断该区域坝体开裂区范围偏小而拱效应被高估;蓄水期面板挠度和顺坡向应力受接触效应影响相对较小,而轴向位移和轴向应力受接触效应影响较大;周边缝变位受接触效应影响非常强烈,在高水头压力作用下,坝体局部可能出现相对基岩的滑移导致周边止水变形和坝肩竖缝张开量大幅增加。陡峻河谷筑坝若不考虑接触效应,计算结果是偏危险的。计算结果和Anchicaya 坝实测渗漏位置结果均表明,周边缝变位控制是陡峻河谷面板坝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