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265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41.
浅谈耗散结构和非平衡态热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鹏九 《现代地质》1994,8(1):88-93
具体说明了几个耗散结构的实例,综合对比了耗散结构与平衡结构的异同,并概括介绍了耗散结构的概念以及其生成条件。由闭系平衡态的摘产生和熵生率入手,借助局域平衡假设,从开系的平衡态进入线性非平衡态,讨论了不可逆过程唯象定律Onsager倒易关系、熵生率最小原理及该原理作为稳定性判据的不足.最后,提到了一般演化判据和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中讨论系统稳定性的办法。  相似文献   
542.
Rec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tufaceous limestones from within the ‘Caps Beds’ on the Isle of Portland have suggested a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intertidal flats and lagoons with typically higher than normal marine salinity levels, a stark contrast with earlier ideas of a freshwater origin. However, evidenc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o show that these deposits are indeed most likely to be freshwater in origin. The micro-fabrics observed are typical of those seen in freshwater tufas forming at the present day, and contrast with those observed within intertidal/subtidal stromatolites. Furthermore, the Portland deposits lack syndepositional evaporite deposits, they lack recognizable intertidal deposits, and any lagoonal sediments observed are depositionally distinct from the tufas. Finally, the soil horizons observed are clear evidence of periodic subaerial exposure and isolation from marine influences. Four facies types are identified on Portland: (1) tufaceous limestone; (2) littoral grainstones; (3) subaerial stromatolites; and (4) paleosols. Each facies is repeated a number of times through the sequence, and evidence is presented to show that these formed in a marginal marine setting as a response to a series of minor transgressive (soils to freshwater lakes/lagoon to saline marine/lagoonal) and regressive events (saline marine/lagoonal to soils). The tufa stromatolite deposits themselves, which are often developed around cylindrical holes (representing former tree trunks and branches), are shown to have developed seasonally, by the precipitation of carbonate, due to microbial activity within the freshwater lake environment. Precipitation appears to have been most intense around tree bases (and any associated vegetation), where an active biofilm developed on the underlying soil substrate. Two distinct textures are recognized in this material: (1) micro-porous and (2) macro-porous. These developed together in a crudely laminated, semi-concentric pattern around the holes and together may represent a seasons growth of tufa.  相似文献   
543.
西秦岭造山带西北缘为我国构造域复合叠加部位,成矿条件优越,甘肃塔-尕地区大河坝组为重要的金含矿层位,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对于判别沉积物源、构造环境和分析成矿远景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大河坝组砂岩岩石全分析样品、基岩光谱样品并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含量、比值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均具有典型壳源...  相似文献   
544.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及其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骏  连宾  王斌  H.H.TENG 《地学前缘》2006,13(6):199-207
极端微生物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极端微生物的地球化学定位在微生物学与地球化学以及一些相关学科的交叉点上,最近10年已经发展成为地质生物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对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回答生命起源、生命极限、生命本质甚至其他生命形式等生命科学问题,而且其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对揭示生物圈与地圈协同演化的奥秘、认识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及地球的化学演化提供重要证据。总结了嗜热菌、嗜冷菌、嗜酸菌、嗜碱菌、嗜压菌、嗜盐菌以及抗辐射菌的主要类群,论述了极端微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探讨了极端微生物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作者预测未来将会在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协同推进极端微生物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5.
王擂然  刘雪明  宫永康 《海洋学报》2010,32(9):6200-6204
在正色散掺铒光纤激光器中,利用非线性偏振旋转技术实现自启动锁模,得到了具有极大光谱宽度的高能量、无波分裂耗散型脉冲.该耗散型脉冲的形成是腔内增益、损耗、非线性偏振旋转、正色散和其他非线性效应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理与传统的负色散激光器完全不同.当抽运功率为500 mW时,该类型脉冲的光谱覆盖了1530—1660 nm范围,半高全宽光谱宽度可达42 nm以上.脉冲具有极大的正啁啾,其时间带宽积为483,而单脉冲总能量最大可达34.4 nJ.  相似文献   
546.
近岸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借鉴国外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海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现有的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及资料状况,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近海特点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选取了生物学质量要素、水质要素、沉积物质量要素和生物体质量要素共4类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标准对各类指标进行赋分,最后集合4类评价指标得分,将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中、差、劣"共5个最终级别.将此方法应用于胶州湾海域,结果表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胶州湾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良/中"级水平,且逐渐趋于好转.通过实际应用,证实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47.
海岸生态环境变化对荣成市月湖旅游资源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友爱  李平 《海岸工程》2009,28(2):98-104
月湖,当地人称天鹅湖,是国家级荣成大天鹅自然保护区的3个核心区之一。这里滨海景色宜人,鸟类景观独特,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月湖海岸生态环境逐步退化。从1992年到2007年,月湖的COD、NH3-N及废水排放量增加了1倍,SO2、NO2及烟尘的排放量则增加了3倍多,植被面积减少了10%。环境质量的变化导致周围旅游资源质量发生相应的改变。文中从海岸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入手,采用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计算出1992年以来,月湖旅游承载力指数以平均每年4.2%的速度降低,指出了海岸生态环境变化对旅游资源的不利影响,已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548.
王晓亮  陈硕 《海洋学报》2010,32(10):6778-6785
传统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DPD)由于采用了纯排斥的守恒力相互作用,从而不能适应液气共存或者带有自由面流体的模拟.这里研究了DPD方法中新近提出的一种短程排斥、长程吸引相互作用,探索了这种改进势能对于DPD方法模拟液气共存的能力.模拟了这种新势能所形成的液气过渡界面,计算了过渡界面区的应力分布,发现应力分布与多体DPD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进一步对表面张力进行了研究,验证了这种势能所形成的界面满足Laplace定律,而通过理论公式与Laplace定律分别所得到的表面张力也彼此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