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9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409篇
地质学   547篇
海洋学   24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51.
采用线性极化电阻法,测试了C60全珊瑚海水混凝土(coral aggregate seawater concrete,简称CASC)的线性极化曲线、自腐蚀电位(Ecorr)和极化电阻(Rp),研究了不同暴露时间、不同种类钢筋CASC的钢筋腐蚀行为,提出了提升岛礁CASC结构耐久性的建议措施。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CASC的EcorrRp均逐渐降低,钢筋的耐蚀性能逐渐减弱。不同种类钢筋CASC耐蚀性能规律为:316不锈钢筋优于有机新涂层钢筋,优于普通钢筋。即使暴露0 d,CASC中普通钢筋仍会发生锈蚀,表明普通钢筋在不附加任何防腐措施的条件下不适用于岛礁CASC结构。综合分析阻锈效果和成本因素,316不锈钢筋的性价比明显低于有机新涂层钢筋,建议岛礁CASC工程优先选用有机新涂层钢筋。  相似文献   
152.
桩靴贯入阻力的准确预测是自升式钻井平台安全作业的前提。通过小比尺模型试验,研究饱和砂土中桩靴贯入速度对筒型桩靴插桩性能的影响,并基于地基承载力理论提出筒型桩靴贯入阻力的计算方法,进而采用CEL有限元方法模拟筒型桩靴的贯入过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当模型试验中桩靴贯入速度在0.1~0.3mm/s时,桩靴的贯入可看作是准静态过程,此时贯入阻力变化不大,采用基于地基承载力理论中的Hansen公式和Vesic公式可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对应某一深度的贯入阻力;CEL有限元方法可有效模拟筒型桩靴的贯入过程,当桩靴的贯入速度为0.1~0.3mm/s时,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3.
Ⅶ度抗震设防下牧区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抗震设防下的牧区居民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及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通过降低建筑的热能消耗来提高能源利用,存在节能效果差且单一的问题。对此,在Ⅶ度抗震设防下,采用ANSYS软件,引入Block Lanczos法对牧区居住建筑结构的模态进行分析,计算出建筑地震作用,并通过分析牧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及门窗材质来优化建筑节能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在内蒙古牧区居住建筑采用改进提出的建筑节能技术,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从而能够有效利用能源,使其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4.
杨庆光  柳雄  刘杰  何杰  梁凌川  陈斌 《岩土力学》2020,41(10):3317-3325
为了解决无法采用已注浆锚索进行抗拔试验问题,基于界面脱黏剪切模型,利用荷载传递和弹性变形理论,考虑锚索锚固段与自由段长度比Lb /La的影响,建立了采用自由段已注浆锚索抗拔试验结果评价锚索抗拔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自由段注浆对锚索抗拔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当界面剪切阶段由弹性向脱黏过渡时,提高比例快速增加,并在脱黏后逐渐趋于稳定。其次,锚索自由段与锚固段交界面处剪切位移和轴力最大,并向两端逐渐降低。随着拉拔力的提高,界面剪切位移和轴力都不断增大,同时向锚索两端的衰减速度也加快。此外,弹性阶段时剪应力曲线为山峰型,而脱黏阶段为马鞍型,并随抗拔力的提高,马鞍开口逐渐扩大。最后,锚固段与自由段长度比Lb /La对锚索极限抗拔力的影响较小,其极限抗拔力折减系数?Q取值介于0.81~0.83之间,且Lb /La =2.5时,?Q计算值仅比实测结果小6.02%,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5.
采用Loganathan公式研究了盾构隧道下穿管道施工引起的地下管道处土体竖向位移,利用考虑土中剪力传递的Pasternak模型模拟管-土相互作用,运用修正Vlasov模型中的迭代流程计算出Pasternak模型的关键参数——弹性系数k与剪切系数gs。将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及工程监测数据进行对比,深入分析了迭代求解k、gs值的Pasternak模型与传统模型的计算差异,并进一步研究了土中剪力、管道与隧道的夹角、土体弹性模量及隧道半径的变化对管-土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迭代求解的k、gs值能提升Pasternak模型的精确度;土中剪力对管道竖向位移计算值的影响可达15.3%;随着管道与隧道夹角的减小,管道的竖向位移增大、弯矩减小;土体弹性模量与隧道半径的增大均会增加管道的竖向位移和弯矩。  相似文献   
156.
活动造山带基岩河流地貌研究,目前已成为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河道宽度形态的调整变化是基岩河流响应构造、岩性和气候等扰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研究祁连山北部地区6个重点流域基岩河道的宽度形态发现:河道宽度总体上呈现出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变化特征,河道向下游增宽的速率,东段地区显著高于中段地区,低山带显著高于高山带;对比河道宽度的变化特征与构造抬升速率及岩性抗蚀性的变化,可以推断:在祁连山北部地区,基岩河道宽度响应构造抬升和岩性抗蚀性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地调整,构造抬升控制了流域河道宽度变化的总体趋势,而岩性抗蚀性变化则导致了流域内部局部河段河道宽度的大幅波动。在祁连山北部地区开展的基岩河道宽度形态研究,为利用基岩河道形态研究造山带的构造变形奠定了基础,对于探索构造抬升背景下地貌的发育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7.
桑伟锋 《世界地质》2020,39(1):127-134
通过机场—西华高速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大吨位竖向单桩静载试验,分析了该地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状以及荷载传递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试桩的Q-S曲线呈缓变型,桩端承载力占总荷载的比例均<10%,即均表现为摩擦桩特性;试桩的侧摩阻力自上而下逐步发挥,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异步发挥且互相耦合;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与土层性质、土层埋深及桩顶荷载水平有关;在高荷载作用下桩侧上部土层摩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而中下部土层侧摩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现象,甚至即使在最大加载情况下,桩身下部土层的侧摩阻力也并未完全发挥,因此在根据规范计算超长桩承载力时,不同深度土层的侧摩阻力应乘以相应不同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58.
从室内试验的角度来探讨几类工程勘察中岩石常用膨胀性试验(自由膨胀率、膨胀力、侧向约束膨胀率、耐崩解)的注意事项,从野外取样、标准样品制取、试验操作、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力求减小试验误差,提高膨胀岩的试验水平,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使膨胀岩膨胀性指标的测定方法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159.
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建筑规范及专家学者提出的关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竖向齿槽接缝的抗剪机理及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指出各种计算公式的可取与不足之处,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设计公式,从而加速我国建筑规范的发展,促进我国规范与国际规范的接轨。  相似文献   
160.
The results of tests of plain and confined masonry walls with h/l ratio equal to 1·5, made at 1:5 scale, have been used to develop a rational method for modelling the seismic behaviour of confined masonry walls. A trilinear model of lateral resistance–displacement envelope curve has been proposed, where the resistance is calculated as a combination of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plain masonry wall panel and dowel effect of the tie-columns’ reinforcement. Lateral stiffness, however, is modelled as a function of the initial effective stiffness and damage, occurring to the panel at characteristic limit states.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experimental envelopes has been obtained in the particular case studied. The method has been also verified for the case of prototype confined masonry walls with h/l ratio equal to 1·0.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experimental values of lateral resistance indicates the general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 199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