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24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5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从淮南潘北煤矿采取530m深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钻孔出水水样和二叠系山西组煤样,开展煤的有机成分与煤系地层地下水的SRB代谢关系实验。从水样中分离纯化出一菌株S890,经基因测序鉴定为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sp.。煤样的甲醇萃取物经气质联用GC-MS仪检测,匹配出21种主要有机化合物,均为C11以上的高级链烃、环烃、芳香烃及其衍生物。选择其中3种有机化合物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2-hexyl-1-Decanol和Naphthalene,2,6-dimethyl-做27d的SRB细菌厌氧培养与底物SO2-4含量与H2S、FeS产生量对比观测试验,发现SRB细菌可有效利用前2种碳源,而Naphthalene,2,6-dimethyl-未被利用。实验结果证实煤系地下水中的SRB生长可以有效地厌氧降解煤中一些较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2.
基于1961—2022年江西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首先极端低温阈值,分析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的分布特征;再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获得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的主模态,分析相应的关键环流系统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冬半年极端低温阈值在0℃以下,南北分布差异较明显。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1985年前后由偏多转为偏少的年代际振荡。极端低温发生频次主模态的变化受冬季风系统关键成员的影响显著,东亚冬季风偏强、西伯利亚高压偏强、东亚大槽加深、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强都利于江西地区出现极端低温事件。  相似文献   
993.
本文给出了微振动台阵的波长与台站对间距离的半理论-半经验关系;根据前人的理论和实验,指出微振动波场存在优势方向,即在有效波长范围内,微振动的各道记录存在相位差;提出了投影到某方位的相位校正公式和校正方法,由此实现空间自相关法的相关函数和相速度曲线的时间延迟校正,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whether geochemical, physiographic and lithological differences in two end‐member sedimentary settings could evoke varied microbe–sediment interactions, two 25 cm long sediment cores from contrasting regions in the Central Indian Basin have been examined. Site TVBC 26 in the northern siliceous realm (10°S, 75·5°E) is organic‐C rich with 0·3 ± 0·09% total organic carbon. Site TVBC 08 in the southern pelagic red clay realm (16°S, 75·5°E), located on the flank of a seamount in a mid‐plate volcanic area with hydrothermal alterations of recent origin, is organic‐C poor (0·1 ± 0·07%). Significantly higher bacterial viability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generally lower microbial carbon uptake and higher numbers of aerobic sulphur oxidizers at the mottled zones, characterize core TVBC 26. In the carbon‐poor environment of core TVBC 08, a doubling of the 14C uptake, a 250 times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utotrophic nitrifiers, a four‐fold lowering in the number of aerobic sulphur oxidizers and a higher order of denitrifiers exists when compared with core TVBC 26; this suggests the prevalence of a potentially autotrophic microbial community in core TVBC 08 in response to hydrothermal activity. Microbial activity at the northern TVBC 26 is predominantly heterotrophic with enhanced chemosynthetic activity restricted to tan‐green mottled zones. The southern TVBC 08 is autotrophic with increased heterotrophic activity in the deepest layers. Notably, the bacterial activity is generally dependent on the surface productivity in TVBC 26, the carbon‐rich core, and mostly independent in TVBC 08, the carbon‐poor, hydrothermally influenced core. The northern sediment is more organic sink‐controlled and the southern sediment is more hydrothermal source‐controlled. Hydrothermal activity and associated rock alteration processes may be more relevant than organic matter delivery in these deep‐sea sediments. Thu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hydrothermal activity versus organic delivery in evoking different microbial responses in the Central Indian Basin sediments.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岩芯、录井和测井等基础资料,对胡尖山地区长6段地层沉积相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油水层的分布规律及控制油水层相间分布的地质条件.胡尖山地区砂体微相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河道间四种类型,勘探成果表明不同沉积微相均有油藏分布,厚层叠置砂体多为水层占据,同一时期沉积砂体的不同部位含油性不尽相同.研究区油...  相似文献   
996.
2006年6月12日至22日“东方红2号”考察船夏季航次期间,在长江口3个连续观测站位进行了水样采集,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水样中的极微型浮游生物(Femtoplankton)和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结果显示,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到;检测到的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Picoeukaryotes)平均丰度达数量级10^5~10^6个/L,异养细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和病毒(Viruses)平均丰度达数量级10^8~10^9个/L。在浑浊的长江口水域,极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垂向分布特征不同,主要与各站位特有的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浊度是调控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异养细菌和病毒周日变化的关键因子之一;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成为微微型浮游植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异养细菌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7.
采用Devanathan-Stachurski 双面电解池检测氢渗透电流技术和扫描电镜分析, 研究了热镀锌钢材在灭菌海水、灭菌培养基和接种了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培养基等3 种介质中的氢渗透行为。氢渗透电流检测结果表明, 培养基的部分组分对热镀锌钢材的氢渗透行为有促进作用, 试样在灭菌培养基中的氢渗透电流密度的平均值比在灭菌海水中提高了约6 倍。尽管活性SRB 代谢产生的S2?和HS?能够促进热镀锌钢材的氢渗透行为, 但是, 由SRB 及其代谢产物和它们所黏附的腐蚀产物所形成的致密微生物膜减少了氢的析出和试样对氢的吸收量, 导致热镀锌钢材氢渗透行为最终被抑制, 因此, 试样在接菌培养基中的氢渗透电流密度的平均值比其在灭菌培养基中降低77%。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热镀锌钢材在灭菌海水中能够形成腐蚀产物膜, 而暴露于灭菌培养基中的试样表面未形成明显的腐蚀产物膜, 但在接菌培养基中试样表面能形成黏附了腐蚀产物的致密微生物膜的附着, 表明热镀锌钢材表面的微生物膜与其氢渗透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海洋发光弧菌是海水养殖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从福建省晋江市附近水产养殖场花蛤、牡蛎软组织及波罗地海大菱鲆肠道内含物中分离得到16 株发光细菌, 采用ARDRA(amplified ribosomal DNArestriction analysis)、16S rDNA 序列测定、Biolog 碳源代谢分析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  相似文献   
999.
结合Hungate无氧分离技术,对海岸带沉积物中甲烷代谢菌进行了富集培养,分别为珠江口的甲烷产生菌和九龙江口的甲烷氧化菌及其他甲基氧化菌.其研究结果表明:在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中,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为优势菌株,分布于沉积物的上、中、下3个层位,并发现了部分序列与不可培养的泉古菌门(Crcnarchaeota)的杂色泉古菌(miscellaneouscrenarchaeoticgroup,MCG)的相似度为90%~99%.在九龙江口的海岸带沉积物环境中,噬甲基菌属(Methylophaga)为优势菌群,在富集产物菌群多样性中占60%~99%;还有一些相似度较低(为95%~97%)的菌群,为潜在的新种.  相似文献   
1000.
2008年4月和7月于黄河三角洲南部潮间带进行了大面站调查,采用DAPI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计数法测定了沉积物中异养细菌数量,研究其分布特征,探讨满足其生长繁殖需要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潮间带沉积物中异养细菌丰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0~31.9×105 cells/g dw(平均值为11.81×105 c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