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720篇
测绘学   276篇
大气科学   553篇
地球物理   556篇
地质学   1095篇
海洋学   337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95篇
自然地理   4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经验模态分解下中国气温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孙娴  林振山 《地理学报》2007,62(11):1132-1141
用经验模态分解(EMD) 方法对中国700 多个站(1951-2001 年) 月平均气温进行了分析, 提取气温变化趋势项, 作空间分型, 并计算各站气温变化率,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处理平台, 以1km×1km 分辨率的DEM 数据作为地形的综合反映, 得到了中国平均气温空间分型和变化率精细化分布图。结果表明: 近50 年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率多在0.4 oC/10a 以上, 西南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气温变化率较小, 气温变化率为负值区零星状散落 在西南等地区。同时, 1881-2001 年中国9 个区域的气温资料分析表明, 近百年来中国气温变 化趋势以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和新疆区是持续上升, 西南区呈下降型; 华中区呈倒"V" 型变化, 西藏区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2.
商翔宇  周国庆  梁恒昌 《岩土力学》2007,28(Z1):107-110
选取青藏铁路沿线粉质黏土,进行了一维土样在连续、分步两种不同冻结模式下的冻胀响应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并分析其温度梯度场及土样冻胀量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与连续冻结模式相比,分步冻结模式更易产生较大冻胀量,其机制主要在于该冻结模式使得冻结缘内温度梯度较大。  相似文献   
993.
994.
将新鲜幼嫩条斑紫菜叶状体在不同温度和通风状态下,干燥处 理后冻存于-20℃冰箱中。30d后酶解成单细胞,检查其活性和再生能力。结果表明,条斑紫 菜含水量为81.8%,在含水35%时冻藏可保持最大的活性。适宜的含水量范围是30%~40%。冷 冻前含水量高于40%时,复苏后细胞外观虽然正常,但酶解后存活率低,发育迟缓;冷冻前 含水量低于30%时,复苏后在叶状体上可见成片细胞死亡,色素弥散,形成红色斑块。酶解 后细胞死亡率高。阴干处理期间,温度的变化(10℃~25℃)对冷冻后的紫菜细胞活力没有明 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集装箱运输作为对世界杂货运输的一场革命,实现了运输的全球化、信息化、高效化和门对门。港口作为联接集装箱海向腹地和陆向腹地的重要节点,在整个集装箱运输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集装箱运输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集装箱港口功能的分异,即枢纽港与支线港的分离。本文在论述了世界集装箱港口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演化机理与世界集装箱枢纽港的成长模式,并探讨了中国集装箱枢纽港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96.
马彦琳 《地理科学》2000,20(6):540-544
机制和模式研究是SARD系统研究的核心.以吐鲁番地区为例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提出了现阶段吐鲁番地区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总结了微观的农户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997.
秦世陶  刘蓉  杨喜华 《岩土力学》2006,27(Z2):558-564
江苏某抽水蓄能电站,上库主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由于上库防渗面板基础开挖量大,开挖料大多数为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和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拟利用部分强风化中下部开挖料作为主坝填筑料,对于达到挖填平衡、保护环境、减少弃料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强风化岩石进行了岩石物理性质、抗压强度、压缩变形、矿物成份分析、化学分析等试验研究,同时进行了岩石干湿、变温多次循环疲劳物理力学特性试验,揭示了强风化岩石在干湿、变温循环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对于强风化岩石的可利用性及预测其长期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上海软土地区多层建筑物长期沉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0幢多层建筑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上海软土地区多层建筑的长期沉降。对竣工以后的观测数据采用指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反映软黏土的流变特性,较好地模拟建筑物后期的沉降发展过程,从而预测得到最终沉降量和沉降稳定时间。根据指数模型的分析结果,并引入地基压缩层内的软黏土厚度所占比例的概念,研究了多层建筑长期沉降与地基土层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最终沉降和沉降持续时间随着软黏土厚度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竣工时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随着软黏土厚度比例的增大而下降,并且具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9.
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辽宁西部(简称辽西)是气候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因其特殊性使之成为相关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增温显著的辽西地区气候及地表干湿气候界线如何变化是本文研究的问题。应用1961—2004年辽宁省内52个气象站的温度、降水、湿度、风、日照等气候资料,分析了辽西近50 a来的气候变化特点,采用改进的Penman模型计算潜在蒸发量,讨论了其时空代表性及分布特征;进一步计算了干燥度指数,并在10 a代际尺度上详细分析了辽西干湿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辽西地区近44 a的总体气候变化趋势是气温升高、降水减少。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区域干湿气候界线波动显著,呈现出整体移动、南北异相波动的特征。干湿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为60年代最湿润;70年代北部明显变干,南部不明显;80年代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半干旱与半湿润界线明显东移,为最干期;90年代又跳跃性西移,明显变湿,尤其在北部表现更为显著,接近60年代。辽西的气候干湿年代际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南季风波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小敏  郑俊杰 《岩土力学》2002,23(6):810-812
利用可靠度理论对从国内收集到的25组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数据进行了概率统计处理。借助无量纲计算模式,计算不同载荷组合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可靠度指标,并分析了各随机变量对可靠度指标的影响程度。为评价常 用经验公式 的可靠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