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5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79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64篇
地球物理   276篇
地质学   1715篇
海洋学   56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29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朱长寿  陈栩 《台湾海峡》1995,14(2):139-143
台湾海峡中、北部夏季浮游动物(非胶质)总生物量较丰富,1983年夏季的总生物量高于其他季节,1987年7、8月和1988年7月则高于1983年同期的生物量,这3a的高生物量分布区,一般都连片出现在上升流锋面区,显然和上升流的出现有密切关系。构成高生物量的优势种以外海广高盐种为主,生物量和高生物量区的分布态势都存在年际变化,这可能和不同性质水系的消长,相互推移及被囊动物的摄食竞争有关。  相似文献   
52.
53.
Macrofauna Communities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Deep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During two expeditions with RV ‘Meteor’ in summer 1993 and winter 1997/98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the benthic system of the highly oligotrophic eastern Mediterranean deep sea was investigated. The macrofauna communities were dominated by polychaetes even at the deepest stations. The fauna at shallow stations was dominated by surface deposit feeders, whereas subsurface deposit feeders and predators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depth. A high percentage of suspension‐feeding Porifera was found in the Levantine Basin. Mean abundance and number of taxa of both expedi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depth and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coast as well as to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in sediments. Numbers of taxa and abundance decreased generally with depth, although lowest numbers were not found at the deepest stations but in the extremely oligotrophic Levantine and Ierapetra Basin. Biomass measured during the second cruise was extremely low in the Ierapetra Basin and comparable to other extreme oligotrophic seas.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found for TOC contents and macrofauna with distance to coast during both expeditions apparently reflect the role of hydrographically governed transport of organic matter produced in coastal regions into greater and extreme depths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macrofauna communities due to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food supply were not found. However, recent large‐scale hydrographic changes (Eastern Mediterranean Transient, EMT) might change the oligotrophy and, thus, the structure of the benthic communities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deep sea.  相似文献   
54.
分析1987—1988年在台湾海峡中、北部用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水层中的浮游有孔虫标本,研究调查海区浮游有孔虫的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区浮游有孔虫计有16种,以泡抱球虫Globigerinabulloides为主要优势种类,其次是袋拟抱球虫Globigerinoidessacculifer和红拟抱球虫G.ruber。在夏季的7月和8月(特别是7月),浮游有孔虫密集在福建中部沿岸的南日岛至闽江口外海海域一带沿岸水域,其中90%以上的个体由泡抱球虫组成。此现象推测与夏季出现在福建沿岸的上升流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5.
东海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东海一直以其特殊的大地构造地位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但作为主要受构造控制的东海海底地形的研究,以往简单趋势性描述居多,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不久前完成的高精度、全覆盖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测覆盖了东海部分外陆架、大陆坡全部、冲绳海槽和东部岛坡的一部分,取得了海量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的勘测多波束水深图和结合测区外的传统资料编绘的海底地形图使我们有机会可以重新审视和系统研究东海的海底地形特征。在定量确定了陆架坡折线、陆坡坡脚线和东部槽坡坡脚线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大陆架、大陆坡、冲绳海槽平原和东部岛坡4大地形区,继之对各区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在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5条剖面进行了剖析。另外,从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东海海底地形发育的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整个东海地形分带明显,地形类型多样:大陆架十分宽阔,总体北宽南窄,从大陆向海平缓倾斜,发育了广泛的NW-SE向沙脊群,自大陆向东南呈扇形发散;大陆坡呈NE-SW向条带展布,海底地形陡峻,呈阶梯状下掉,总体北缓南陡,其上峡谷密布,上穿切外陆架,下直达海槽,同时坡麓上海台沟谷伴生发育;冲绳海槽北浅南深,其内在平坦的背景上发育了众多的海山和海丘,其中心又有槽中槽地形;东槽坡地形复杂,发育了  相似文献   
56.
57.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分布的规律,选取184个表层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孔虫的垂向分布与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密切相关。在2300-2500m水深以下,浮游有孔虫丰度迅速减小,而底栖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的比值BF/(BF+PF)以及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类的百分含量则迅速增加,这三者随水深的变化在3400-3500m处有一明显的转变,被认为是南海东北部CCD面(碳酸盐补偿深度)所在的位置,且该研究区内碳酸盐补偿深度南部较北部深100m。浮游有孔虫水平分布除了受表层海水温度的的控制外,黑潮南海分支以及吕宋岛北端上升流区带来的富营养水体的存在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塔东地区古城4井上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围岩及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对比研究表明,充填于中、上奥陶统和上寒武统的流体分属于2个不同来源的流体体系。充填于中、上奥陶统灰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介于0.7084~0.7088,它与早奥陶世海水的w(87Sr)/w(86Sr)相近;流体体系为CH4-H2O体系;充填物与围岩间具有明显的碳、氧同位素差异,表明上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来自于奥陶系地层本身。上寒武统白云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为0.7138,明显地高于同时代海水的锶同位素值;流体体系为CO2-H2O体系;下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为外来富锶流体。上、下流体体系间互不连通暗示着上寒武统地层具有相对较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59.
贵州中东部剩余重力异常与区域矿产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1:20万剩余重力异常,结合航磁、物性、地质等资料,初步圈定区内隐伏、半隐伏岩浆岩体,对研究与重力异常、岩体分布关系密切的矿产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0.
海南岭壳铜(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迎春 《地质找矿论丛》2008,23(3):209-212,244
岭壳铜(银-金)矿床赋存于白垩纪岭壳村组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和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中.目前已发现11条铜(银-金)矿(化)体,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呈现出自东(20线)向西的钾化→绢云母化→强高岭石化、绿泥石化蚀变分带,矿化相应呈现从铜(金)向铜(银)的过渡.根据其对称性的蚀变分带,应加强20线以东的地质找矿;根据成矿元素分形和统计研究发现,Au,Ag矿化具有专属性,即在流纹质凝灰熔岩中寻找Cu,Ag矿,而在花岗闪长岩中以寻找Cu,Au矿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