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44篇
  免费   3181篇
  国内免费   6779篇
测绘学   2074篇
大气科学   2941篇
地球物理   4119篇
地质学   11155篇
海洋学   3107篇
天文学   1541篇
综合类   1421篇
自然地理   2146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707篇
  2021年   754篇
  2020年   953篇
  2019年   1136篇
  2018年   896篇
  2017年   1072篇
  2016年   1062篇
  2015年   1236篇
  2014年   1226篇
  2013年   1449篇
  2012年   1380篇
  2011年   1277篇
  2010年   1083篇
  2009年   1197篇
  2008年   1288篇
  2007年   1499篇
  2006年   1437篇
  2005年   1231篇
  2004年   1052篇
  2003年   842篇
  2002年   744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715篇
  1999年   649篇
  1998年   508篇
  1997年   413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7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A three-dimensional, multi-level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energy dissipation of semidiurnal internal Kelvin waves due to their interaction with bottom topography. A simplified topography consisting of a channel with an additional shallow bay was used to clarify the wave’s scattering process. When the first mode semidiurnal internal wave given at an open boundary arrives at the bay mouth, higher-mode internal waves are generated at a step bottom of the bay mouth. As a result, the energy of the first mode internal Kelvin wave is effectively decayed. The decay rate of the internal Kelvin wave depends on both the width and length of the additional bay. The maximum decay rate was found when a resonance condition occurs the bay, that is, the bay length is equal to a quarter of wave length of the first mode internal wave on the shallow region. The decay rate in the wide bay case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a narrow case, due to a contribution from the scattering due to the Poincare wave that emanates from the corners of the bay head. The decay rate with the additional bay is 1.1–1.8 times that of the case without the additional bay. The decay rate due to the scattering process is found to be of the same order as that of the internal and bottom friction.  相似文献   
132.
对虾养殖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初步研究本研究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围隔养殖对虾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变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溶解有机碳 (DOC)含量波动在 5 .2 99~ 13.39mg/ L之间 ,平均为 8.5 3mg/ L± 2 .2 5 mg/ L;颗粒有机碳 (POC)含量波动在0 .6 5~ 6 .6 3mg/ L之间 ,平均为 3.2 5 mg/ L± 1.76 mg/ L;总有机碳 (TOC)含量波动在 6 .92~ 2 0 .0 2mg/ L之间 ,平均为 11.78mg/ L± 3.82 mg/ L ;其中 DOC∶ POC∶ TOC为 0 .72∶ 0 .2 8∶ 1。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明显高于自然海水中各种有机碳的含量 ;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养殖期间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其变化与 DCOD的变化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3.
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的226Ra和228R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永臻  黄奕普 《台湾海峡》1994,13(4):394-399
用MnO2-纤维富集大体积水样中的Ra同位素,并用直接射气法测定226Ra和228Ac的β计数法测定228Ra的方法,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226Ra,228Ra的行为,结果表明:在该河口区226Ra,228Ra均呈非保守行为,226Ra,228Ra的最高值分别在盐度为19和9处测得。228Ra/226Ra)A.R.值在盐度小于19的区域约为3左右。与世界其他河口区相比,九龙江河口区的226Ra,22  相似文献   
134.
台湾海峡中北部上升流区各种形态磷的化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水土 《海洋与湖沼》1993,24(6):664-670
根据1988年7月调查资料讨论了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夏季上升流区各种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升流中心区(即海坛岛东侧一带水域)具有低温、高盐、低溶解氧;DIp,TDP,PP,TP较高;DOP较低(0.27);及DIP/DOP比值(约为1)较高的特性。DOP是该海域磷的主要形态(占TP的49.2%),其含量分布及其形态转化与生物活动直接相关,是该海域生物生产力高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5.
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58批次的人工育苗试验,总结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阐述了育苗池、育苗的环境条件、鱼苗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及投喂方法、育苗水质管理及生产中的操作方法等;讨论了如何解决开口饵料问题和出现3个危险期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136.
137.
~(14)C测年已为海洋研究工作广泛应用,但由于时有不合理取样或在运用数据时没有充分考虑各种海洋环境和动力因素,因而产生无法使用数据作合理解释的现象。本文试从海洋样品本身和海洋各种营力作用分析各种数据差异的来源,认为海洋环境特别是海岸带环境的复杂性是造成海洋样品~(14)C测年数据差异的主要原因,它可能影响样品的代表性或使数据解释时得出错误结论.并指出在运用年代结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地质地理和各种营力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138.
本文用能谱方法分析了黄海的海表面水温(SST)场的准周期变化。由分析结果清楚地看出,SST具有高频准周期变化:黄海北部以2.6—3.2,1.4—1.7,3.6—3.8和6.7个月的准周期为主;3.3—3.6,5,1.3—2.3及6.7个月在黄海南部占优势。同时,两个海域都有6.7和3.3年的明显的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39.
本文对北部湾三维潮波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观测资料作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相当一致。文中还绘制了M_2和K_1分潮的同潮图,并对其作了讨论。可以断定,北部湾的日潮优势是由日潮共振所引起的。M_2和K_1分潮流的水平分布表明,强流区位于它们各自的蜕化无潮点附近。还讨论了分潮流的铅直结构,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十分接近实际分潮流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0.
朱鑫华 《海洋与湖沼》1992,23(3):270-279
本文根据1980—1986年间鱼类生物学参数测定,结合体长分布资料的模拟分析,研究黄、渤海区牙鲆种群年龄结构、死亡动态以及在不同年龄和死亡率条件下世代资源生物量变化的规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F=1.0和t_c=6.0a时,单位补充量最大群体产量为1492g。由此认为,现阶段牙鲆资源利用的最佳策略是通过增殖放流,增加资源补充;同时应适当控制捕捞压力,减少渔具对幼鱼资源的破坏并增设繁殖保护区,以追求最大持续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