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是那拉提-红柳河金-铜-镍-铅锌-玉石-白云母成矿带内近几年发现的特大型金矿之一。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整理基础上,利用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卡特巴阿苏金矿床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金和含银自然金的形式存在,自然金成色为764.5‰~1 000‰;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有少量黄铜矿及脉石矿物;金的嵌布类型有裂缝金、晶间金和相对较少的包裹金3种形式;矿石中自然金均为粒度小于40μm的显微粒金。  相似文献   
102.
固态毫米波雷达探测模式的对比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静雅  刘黎平  郑佳锋 《气象》2016,42(7):790-798
利用2014年广东阳江和青藏高原外场观测中多种探测仪器的观测资料,对比了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航天科工23所联合研制的固态毫米波雷达三种探测模式最小可测回波强度、可测液态水(冰水)含量、观测同一目标时回波强度的差异以及与K波段微降水雷达回波强度的差异等。结果表明:(1)毫米波雷达不同模式最小可测回波强度差异与理论差异一致,边界层模式和降水模式能观测近地面全部层云和积云,卷云能观测5km高度冰水含量在0.0007 g·m~(-3)以上的卷云,随着高度上升探测能力有所下降;(2)毫米波雷达使用不同模式观测同一目标时,不同观测模式宏观回波强度一致,大部分差异不超过3.5 dB;(3)K波段微降水雷达和Pasivel2激光雨滴谱仪的近地面回波强度一致,毫米波雷达与K波段微降水雷达存在系统差异。  相似文献   
103.
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时空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鹏  田燕  陈盼盼  莫多闻 《地理学报》2016,71(9):1629-1639
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型分析,按照裴李岗(9000-7000 aBP)、仰韶(7000-5000 aBP)、龙山(5000-4000 aBP)、夏商(4000-3000 aBP)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9000-3000 aBP)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套适应于史前聚落时空分布模式研究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① 环嵩山地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史前聚落均具有集聚型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裴李岗和夏商时期聚落分别具有2个集聚中心,仰韶和龙山时期聚落分别具有3个集聚中心;② 区域史前聚落空间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特征。裴李岗时期聚落以分布于南部地区为主,仰韶聚落分布重心开始向北部迁移,这种态势在龙山时期仍在持续。夏商时期,聚落分布形成了以嵩山北部为重心的东西分异特征;③ 史前聚落空间分布总体形态及演化特征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条件与人类文化演进关系密切。以狩(渔)猎采集为主的经济形态使得裴李岗聚落主要分布于近山丘陵岗地与近水高台地两种地貌单元。全新世中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于南部平原地区影响较大,近山地区地势较高、顶面平坦的地貌单元成为仰韶、龙山时期聚落营建与开展农业生产理想的场所。夏商时期社会形态的复杂化使得聚落具有围绕都邑性中心聚落集中分布的趋势,嵩山北部也成为聚落分布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04.
两个典型ENSO季节演变模态及其与我国东部降水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海锋 《大气科学》2017,41(6):1264-1283
本文根据1950~2014年月平均海温和大气环流资料以及中国160站降水等资料,利用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EOF)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太平洋海温季节演变的主导模态,并探讨了各模态与中国东部降水和东亚环流季节变异的关系及其联系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季节演变存在2个主导模态,包含4种类型:El Ni?o持续型、La Ni?a持续型、La Ni?a转El Ni?o型和El Ni?o转La Ni?a型。发现不同模态和类型的ENSO季节变化过程我国东部降水距平的分布和强度都有明显差异。El Ni?o持续型和El Ni?o转La Ni?a型,冬春季和初夏均处在El Ni?o背景下,降水异常分布存在一定共性,但盛夏和秋季分别受El Ni?o和La Ni?a影响,降水异常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前者雨带北跳慢、位置偏南而后者雨带北跳快、位置偏北。La Ni?a持续型和La Ni?a转El Ni?o型也是如此,冬春季和初夏降水异常分布大致相似,但盛夏和秋季分别受La Ni?a和El Ni?o影响,前者雨带北跳快、位置偏北而后者雨带北跳慢、位置偏南。因此,利用ENSO做我国降水的气候预测时,不能只着眼于前期冬季El Ni?o或La Ni?a事件,还应考虑其未来演变所属的可能模态和类型。对他们之间联系的物理过程分析表明,不同ENSO季节演变模态和类型主要通过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西风带经向型/纬向型环流调整及伴随的低纬暖湿水汽输送以及中高纬冷空气活动变化来影响我国东部降水。其中,西太平洋菲律宾群岛附近异常反气旋(或气旋)、赤道Walker环流和北半球Hadley环流分别是联系ENSO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和东亚西风带经向型/纬向型环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5.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formulation that can be used for analyz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vibration behaviours of an inclined extensible marine cable. The virtual work-energy functional, which involves strain energy due to axial stretching of the cable and virtual work done by external hydrostatic forces is formulated. The coupled equations of motion in the Cartesian coordinates of global systems are obtain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uler’s equations and equilibrium equations. The method of Galerkin finite element is used to obtain the mass and stiffness matrices which are transformed into the local coordinate systems. Then the eigenvalue problem is solved to determine its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corresponding mode shapes. The model formulation developed herein is conveniently applied for the cases of specified top tension. Th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and to explore in detail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arameters on the behaviours of marine cables. Results for the frequency avoidance phenomenon, maximum dynamic tension and coupled transverse mode shape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6.
The energetics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tsunami in historical time, and that of the under ocean earthquake that triggered this tsunami of 26 December 2004 in the Indian Ocean have been briefly reviewed. This latest tsunami has several othe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besides being one of the worst natural disasters in human history. It is the first truly global tsunami after modern seismographic and sea level monitoring networks have been put in place. It was the first tsunami on record detected by a satellite, even though at present, global satellite coverage of the oceans for real time tsunami detection is not adequate. Finally, the energy associated with the tsunami and the earthquake that triggered it is so large that speculation has been made about the normal modes of oscillation of the earth, that were triggered by the earthquake as well as some suggestions, that some of the earth's rotational characteristics may have temporarily changed to a discernible degree. Here, we briefly review the energetics of the tsunami and the earthquake that triggered it.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潜艇结构系统可靠性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结构系统可靠度计算中重要样本函数选择的困难,提出了应用模拟退火算法的自适应的重要样本法,并根据结构系统可靠性计算的特点,给出了适宜的模拟退火过程的冷却进度表。潜艇耐压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算例表明,本方法可有效地解决非线性失效方程的工程结构系统可靠度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08.
对于岩质隧道工程的稳定可靠度分析,一方面由于岩体参数的统计数据获取困难使得概率可靠度方法难以适用,另一方面其工程稳定与多种失效模式密切相关,须考虑隧道结构体系的可靠度问题。首先,基于区间理论,通过区间变量形式表征不确定性参数;然后,针对岩质隧道工程中多种失效模式并存的情况,引入结构体系可靠度理念,建立基于区间非概率的岩质隧道结构体系可靠度指标计算及其稳定性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定义不确定性参数的波动幅度,进一步分析各失效模式中不同参数对相应可靠度指标以及结构体系可靠度指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各失效模式相应的非概率可靠度指标均随区间变量范围的增大而降低,且同一参数在不同失效模式中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另外,不确定性参数的变化还将导致影响岩质隧道结构体系稳定的主要失效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9.
城市发展转型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城市发展转型的内涵、内容、影响因素、模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认为目前城市发展转型研究多是注重资源型城市转型而忽视一般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型,注重城市经济转型而忽视城市文化与社会转型,注重定性研究而忽视定量研究。今后应加强一般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型研究,突出城市发展转型中的软环境研究,推进不同发展水平城市转型的比较研究,注重城市转型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0.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s1.1对热带降水年循环模态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丽霞  周天军  吴波  包庆 《气象学报》2008,66(6):968-981
文中评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新一代耦合气候模式Fgoals_s1.1对热带降水年循环模态的模拟能力。通过与观测表层海温(SST)强迫的大气模式SAMIL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海气耦合过程对年循环模态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goals_s1.1能合理再现热带地区降水年循环模态的基本特征。Fgoals_s1.1模拟出了年平均降水场中的主要降水中心,但模拟的赤道和南太平洋降水偏多,而北太平洋降水则偏少。Fgoals_s1.1的季风模态降水呈现与观测一致的关于赤道反对称的特征,其模拟偏差大部分来自大气分量,尤其是在赤道外。Fgoals_s1.1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对春秋非对称模态模拟能力低于单独大气模式,这主要是由于耦合模式模拟的SST距平的年循环位相与观测相反。SST纬向梯度的位相偏差使得太平洋沃克环流和印度洋的反沃克环流在春季强于秋季,最终导致模拟的春秋非对称模态的偏差。Fgoals_s1.1模拟的季风区范围接近观测,存在的问题在于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季风区、东亚季风区都偏小。本文结果表明,大气模式偏差仅是Fgoals_s1.1在降水年循环模态模拟上的偏差的部分来源,改进模式模拟的SST,特别是赤道地区SST季节循环,是今后Fgoals_s1.1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