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330篇
地质学   999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Purification protocols to extract pollen from lake sediments contain chemicals that alter the carbon and oxygen pollen-isotope values according to pollen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y affiliation. Modern (raw) pollen of broad-leaved (Alnus glutinosa, Betula pendula, Carpinus betulus, Corylus avellana, Fagus sylvatica and Quercus robur) and coniferous tree species (Picea abies and Pinus sylvestris) were treated with potassium hydroxide (KOH), hydrofluoric acid (HF), sodium hypochlorite (NaClO) and sulphuric acid (H2SO4) to test the impact on δ13Cpollen and δ18Opollen and assess the applicability in purification protocols. Pollen of broad-leaved and coniferous trees reacted differently to chemical exposure, but response patterns are generally alike. Alterations of δ13Cpollen values vary between + 1.0‰ (B. pendula, NaClO-treatment) and −5.0‰ (P. sylvestris, H2SO4-treatment). The δ13Cpollen values of raw and chemically treated samples seem to be related after treatments with KOH, NaClO and HF, whereas the application of H2SO4 led to inconsistent changes among species. The impact of chemicals on δ18Opollen are more diverse and offsets range between +1.1‰ (C. avellana, NaClO-treatment) and −17.9‰ (P. sylvestris, H2SO4-treatment). In general, the use of isotope-altering chemicals in purification protocols should be brought to a minimum, but the application of KOH and NaClO seems mostly unproblematic before δ13Cpollen and δ18Opollen analysis.  相似文献   
982.
蓄水条件一定水头下的坝基覆盖层渗漏采用灌浆进行防渗处理时,面临水泥浆液抗动水冲释性差而被流水稀释分散、水流冲失以致灌浆难以成幕防渗以及耗浆量极大等难题。结合工程实践,本文研究了采用抗动水分散浆液、膏状浆液,遵循先堵后灌原则,上下游分排灌注不同浆液,解决了有压动水覆盖层防渗帷幕成幕及控制灌浆相关问题。工程应用效果好,为类似渗漏工程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83.
【研究目的】 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的上亿人口面临高砷地下水的威胁,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会导致慢性砷中毒,诱发癌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地下水中砷的浓度分布和变化是受到沉积环境、气象水文、矿物环境、人类活动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从砷的不同理化性质特征进行着手,选择适当且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研究方法】 基于现阶段含砷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综合考虑去除量、处理成本、修复速率、可逆性等多种因素,分析含砷地下水的治理现状与进展。【研究结果】 本文全面地介绍含砷地下水治理技术,涵盖了化学氧化、混凝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膜技术和生物修复等修复方式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不同类型处理方式对地下水中砷的去除效果,总结各技术发挥除砷效果的内在机理及最新优化措施,并对含砷地下水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含砷地下水的综合整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结论】 目前的砷污染水处理技术存在诸多缺陷,产生的废物或污泥可能成为二次污染的潜在来源。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免受As的影响,需要新的混合技术以及对 As 负载废物/污泥的安全处置方法。缺乏饮用水安全意识和偏远地区的适用性也给砷的治理带来了挑战,因此需要一种价格合理、易于构建、在社区或家庭层面运行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84.
在河北省沙河市白涧铁矿勘探ZK27A07钻孔施工中,钻遇2个含承压水大型溶洞。在下入?89 mm套管过程中,发生了脱扣跑管事故。事故处理过程中又发生了套管二次坠落和打捞工具多次折断掉入孔内事故,在溶洞内造成了多个活动事故头叠加。最终采用混凝土浇筑通过自然绕障的方法,成功处理了此次跑管事故,使钻孔免于报废。本文详述了事故处理的全过程,并通过对事故发生经过、原因进行认真分析,给出了在套管柱超长超重的情况下安全下管的具体方法,同时探讨了有多个含承压水溶洞钻孔内如何实现对护壁套管柱可靠封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5.
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康定市为例,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工程地质岩组、距道路距离、距断裂距离、距水系距离和斜坡结构等9个滑坡影响因子,根据各因子滑坡面积比曲线与证据权值曲线的突变点,划分滑坡影响因子二级状态,并对各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相关性较高的距道路距离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证据权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对已有治理工程的斜坡单元,本文尝试利用折减系数法对其易发性进行进一步评价。结合现场调查,将研究区滑坡易发性程度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等易发、低易发。评价结果表明,自然工况下极高易发区主要位于康定市炉城镇以及研究区北侧二道桥村一带,高易发区主要位于雅拉河、折多河与瓦斯沟河谷两侧,对治理工程所在的斜坡单元进行折减后,极高易发区面积由11.21%降至8.42%,滑坡比率由4.03降低至2.3,研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模型精度达77.8%。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康定市区的滑坡易发性分布情况,可为城镇精细化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6.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SDS)技术是在CFG地基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对钻头的改进,减少出土量,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进而减少混凝土用量。首先从设备上的关键结构来说明其工作原理;再通过已完成的工程实例与传统工艺相比较来佐证SDS技术的技术和经济优势;最后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和提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87.
桂林市穿山公园西侧存在的危岩隐患共有数十处,根据危岩体结构特征和变形破坏迹象,分析了危岩体的3种破坏机制:拉裂―滑移式、拉裂―坠落式、拉裂―倾倒式三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学规律研究危岩体失稳落石运动特征。结合RocFall软件对落石运动进行模拟计算,对崩塌落石的途径、方向、跳跃高度,影响范围进行验证,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结合施工条件,采用清除浮土及危石,岩壁上安装SNSGPS2主动防护网加固,坡脚安装SNSRX050被动防护网来拦截落石,确保公园内游客安全。  相似文献   
98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任务。探究黄河流域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对该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时间序列趋势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揭示了“十三五”时期年黄河流域不同尺度(全流域以及61个地级市)PM2.5浓度值和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异特征,定量探究了社会经济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机制及其时空过程。结果表明:① 在“十三五”时期,黄河流域的PM2.5污染情况整体好转,其浓度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平均每年下降约4.2 μg/m³,彰显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重要成效;② 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的PM2.5浓度值较高,但山东、河南改善速度较快,山西和陕西改善速度较慢;③ 以目前的改善速率推算,在黄河流域61个地级市中,54个市将能够完成“十四五”规划中PM2.5浓度下降10%的目标,而咸阳、西安、榆林、太原、临汾、运城、晋城7市将难以完成;④ 人口密度、工业企业数、土地利用强度是导致黄河流域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其解释力均达到50%以上;⑤ 从2015—2019年,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人口密度的主要影响区域均转移至黄河流域中部地区,建议山西、陕西、内蒙古应作为下一阶段治理工作关注的重点区域;⑥ 促进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城乡发展、控制工业规模并提高其环保水平,是进一步治理黄河流域大气污染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89.
基于ArcGIS的三维航测成果在生态修复与露天矿山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日照某地露天矿坑地质环境现状,在无人机三维航测的基础上,运用ArcGIS的相关功能,对矿坑生态修复设计,土石方余量计算、指导露天矿山生产中以及三维可视化展示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多次无人机航测,获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多期DSM数据,进一步实现生态修复全过程、矿山生产全过程的监理、动态储量监测。  相似文献   
990.
In this study bulk airborne aerosol composition measured by the PILS-IC (integration time of 3 min 24 s) during TRACE-P P3B Flight 10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onic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ixing state of biomass burning particles. A biomass burning plume, roughly 3–4 days old, moderately influenced by urban pollution aerosols recorded in the Philippine Sea is investigated. Focusing on the fine particle NO3, SO42−, K+, NH4+, and water-soluble organics, the observed correlations and nearly 1-to-1 molar ratios between K+ and NO3 and between NH4+ and (SO42−+ inferred Organics)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fine-mode KNO3, (NH4)2SO4, and NH4(Organics) aerosols.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se ion pairs existed, and because KNO3 is thermodynamically less favored than K2SO4 in a mixture of NO3, SO42−, K+, NH4+, and Organic anions, the measurements suggest that aerosols could be composed of biomass burning particles (KNO3) mixed to a large degree externally with the (NH4)2SO4 aerosols. A “closed-mode” thermodynamic aerosol simulation predicts that a degree of external mixing (by SO42− mass) of 60 to 100%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observed ionic associations in terms of the existence of KNO3. However, the degree of external mixing is most likely larger than 90%, based on both the presence of KNO3 and the amounts of NH4NO3. Calculations are also shown that the aerosol mixing state significantly impacts particle growth by water condensation/evaporation. In the case of P3B Flight #10, the internal mixture is generally more hygroscopic than the external mixture. This method for estimating particle mixing state from bulk aerosol data is less definitive than single particle analysis, but because the data are quantitative, it may provide a complementary method to single particle chem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