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7篇
  免费   1163篇
  国内免费   1778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452篇
地球物理   842篇
地质学   4686篇
海洋学   610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74篇
自然地理   28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静压预制桩工程性状研究──以河南某电厂技改工程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河南某电厂技改工程为例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 ,探讨了影响静压预制桩沉桩深度成因 ,分析了静压桩承载力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证明静压桩的沉桩深度和承载力与地基土的性状密切相关。对于河南某电厂技改工程场地 ,尽管桩端进入砂较小深度 ,却可以在桩端平面附近良好土层的作用下提供较大的端阻力。  相似文献   
112.
基于MAPGIS的1∶50万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坤  张剑波  杨慧 《地球科学》2002,27(3):293-296
土地利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地理资料 .针对全国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建库管理会对国家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MAPGIS为基础 ,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提出系统总体上应有的数据编辑、查询、统计等六大模块及其主要的功能 .详细说明了在MAPGIS平台的支持下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数据组织方式 ,以及外部属性与图形数据的关联方式、图库中图元的B+ 树索引的结构、数据检索、输出流程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  相似文献   
113.
末次盛冰期百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南京石笋记录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年层计数和TIMSU系测年结果,建立了南京汤山葫芦洞YT石笋年际精度时间标尺(18000~14000aB.P.)。除石笋顶部5mm层段外,高分辨率的δ18O、灰度和年层厚度3种指标在百年尺度上具有相当一致的对应关系,表明这3种指标对气候因素变化响应比较敏感。综合石笋δ18O和本区古植被资料,估计末次盛冰期和波令暖期年均温分别达7℃和15℃。石笋揭示的末次盛冰期气候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段:1)18150~16900aB.P.,年均温和洞穴湿度逐步下降;2)16900~16100aB.P.,年均温和洞穴湿度相对稳定,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暖峰和两个冷谷;3)16100~15600aB.P.,年均温快速下降,按氧同位素平衡方程计算,其冷谷可能接近于0℃,但洞穴湿度比前期下降幅度并不大;4)15600~14750aB.P.,年均温和洞穴湿度比较稳定。这种气候演化的阶段性和突变性与北大西洋地区气候记录可以对比,反映极地与东亚季风气候受共同的驱动机制支配。从石笋4种指标(δ18O、δ13C、灰度和年层厚度)的功率谱图中识别出不同尺度的太阳活动周期成分,其中80aGleissberg周期特别显著,表明末次盛冰期边界条件下太阳活动仍是短尺度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4.
沙漠化:从圈层耦合到全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沙漠化概念提出伊始 ,沙漠化成因机理的研究就一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沙漠化过程究竟有多少是由自然因素所致 ,多少是由人类活动所为 ,诸因素与沙漠化之间有何内在关系 ,沙尘天气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诱因等 ,当属地球系统科学应解决的难题。文章从全球变化的角度 ,将沙漠系统视作一种类生命的非线性动力系统 ,指出沙漠化源于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之间复杂的相关与耦合作用 :气候变化是控制沙漠进退的首要因素 ;陆表水持续亏损则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发展的直接原因 ;岩石圈构造运动塑造了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 ,奠定了沙漠分布的地理格局 ;人类的不当活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生物生产力的衰退及土地覆盖的破坏 ,造成了现代沙漠化的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115.
非常规综合物化探方法油气预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缺乏系统与综合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异常形成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在参数的优化组合及异常的求取上尚有诸多不足。针对后一种情况,选择松辽盆地东岭构造作为实验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选取低能吸附烃、放射性测氡及土壤热释光三类参数进行了优化组合,分别计算了综合指标MAE与MAC及组合熵,然后对各值采用泛克里格法求取异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研究应从异常形成的机理入手,建立三维非常规综合物化探油气预测模式,以提高油气预测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6.
熊耳山地区太古宙超镁铁质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成带性和多方向性特征 ,岩石以橄榄岩、辉石岩、角闪石岩为主 ,蚀变强烈。岩石贫钙、镁 ,低铝、K2 O Na2 O,稀土总量较高 ,轻重稀土分馏显著。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部分超镁铁质岩体为岩浆侵入成因  相似文献   
117.
成都市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琦  李萍  周平 《四川地质学报》2002,22(4):231-235
成都平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表明,成都市区土壤Hg、Ag、Pb、Cu、Zn、Sb、P、S、Se、C、Sr、Mo、Na2O等13种元素和河流水系沉积物P、Hg、S、Zn、Pb、Cu、Mo等有机质、N、Cd、Cr等11种高含量元素,土壤中主要污染元素Hg、Pb、Zn、Cu的含量,在浅层样中较高,其污染状况市区内及工厂区比城郊严重,府河,南河的污染比沙河严重,但其污泥可以综合利用,研究表明,东部龙泉山区深层样丰富的农业有益元素为水果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8.
It has long been debated that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belongs to the North China or Yangtze craton. In recent years, eastern China has been suggested, based on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Phanerozoic ore and Mesozoic granitoid K-feldspar (revealing the crust Pb) in combination with Meso-Cenozoic basalts (revealing the mantle Pb), being divided into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Pb isotopic provinces, where the crust and mantle of the Yangtze craton are characterized by more radiogenic Pb. In this sense, previous researchers suggested that the pro-EW-trending Dabie crogenic belt with less radiogenic Pb in the crust was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is paper, however, the Late Cretaceous basalts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are characterized by some more radiogenic Pb (206Pb/204Pb=17.936−18.349,207Pb/204Pb=15.500−15.688,208Pb/204Pb=38.399−38.775) and a unique U-Th-Pb trace element system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Yangtze craton, showing that the Mesozoic mantle is of the Yangtze type. In addition, the decoupled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between crust and mantle were considerably derived from their rheological inhomogeneity, implying a complicated evolution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The study wa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9794043) and the Open Laboratory of Constitution, Interaction and Dynamics of the Crust-Mantle System, China.  相似文献   
119.
编制中国76种元素地球化学图将使我们首次了解元素周期表上除氢、氧及惰性气体之外所有元素在中国大陆表层的分布,川滇黔桂76种元素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是这一研究项目的试点。本文以不同实验室取得的Ag、Cs、Ga、Ge分析数据为例,探索、衡量不同实验室地球化学图相似性的方法,以优选实验室进行川滇黔桂4省区约4000件组合样76种元素的大规模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20.
As in all fields of sample analysis, reference materials play a large role in supporting measurements in the geosciences. While a rather large number of materials are in distribution (> 380), not all are equally effective or fit-for-purpose in supporting laboratory data quality and thereby assuring the desired comparability of measurements between laboratories. Equally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s that are not fit-for-purpose cannot be used effectively to establish traceability links between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and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e needed fitness-for-purpose is not achieved for reference values either when more than one reference value has been proposed and a consensus does not exist among users as to which should be used by all, or when reference value uncertainties are too large in comparison to those of routine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The focus of this review will be, first to outline the current reality, and second to suggest ways in which certifications of RMs can be improved to provide reference values that are universally accepted and more fit-for-purpose in general laboratory use. The discussion will be illustrated largely by current uses of USGS BCR-1, NIST SRM 610 and IAEA NBS28, as these three materials are those for which the largest body of newly published data exists, according to recent bibliographies of the geoanalytical literature published annually in Geostandards Newsletter: The Journal of Geostandards and Geo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