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8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866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1119篇
地球物理   517篇
地质学   965篇
海洋学   381篇
天文学   383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33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OnsomeproblemsofseismiccrustalphaseHuan-ChengGE(葛焕称)(SeismologicalBureauofJiangsuProvince,Nanjing210014,China)Abstract:Inthis...  相似文献   
52.
Only since several decades has impact cratering been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surface process on all planetary bodies in the Solar System. However, as the process has not yet been effectively introduced into geological curricula, it is necessary to inform a wider public about its importance for (i) planetary formation and (ii) evolution, (iii)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process as a geological process, (iv) the terrestrial impact crater record and its limitations, and (v) the recognition criteria for terrestrial impact structures, as well as (vi) the need of improvement of the impact cratering record in the light of the potential danger of an impact catastrophe on this planet. It is, particularl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interest to examine the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environmental potential of impact structur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carry out an effective, low-budget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impact structures within a Second World environment is demonstrated by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ogress that has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with regard to the Southern African impact crater record.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improve, on the one hand, the terrestrial impact crater record and, on the other, their general working situation by activation of work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3.
用气象站地温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土壤热流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董文杰  汤懋苍 《高原气象》1992,11(2):115-125
  相似文献   
54.
漳州热田的对流热流和传导热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漳州地热系统属对流型地热系统.漳州热田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见热田中温度最高(121.5℃)的一个.地表热流值的研究表明,热田中心具有最大的实测热流值(359mw/m2).本文根据热田内152个钻孔的测温资料和56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出漳州热田及其邻近地区的大地热流值,并讨论了热流值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56.
57.
针对数据备份服务器备份性能优化问题,分别对实时数据存储与历史数据备份之间的关系、数据备份服务器所备份的数据类型非唯一性、客户数量对备份服务器备份效率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初步的测试与分析,提出了通过优化数据块的选取、优化数据采集方式、优化备份策略提高备份服务器备份效率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8.
地球内部放射性产热元素U、Th及K(HPE)含量如何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固体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限定地壳的热和流变学结构、地球化学、岩石和构造模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对HPE深部分布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大型花岗岩岩基的研究及对地表热流值和产热率之间关系的模拟,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HPE随深度的分布缺乏认识。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届时将提供超过5km的岩心,为确定苏鲁超高压带的HPE结构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对CCSD的100~2000m岩心的732块样品详细的放射性产热元素含量的测试及现今产热率计算的初步结果表明:(1)花岗质片麻岩具有最高的产热率,平均为1665×10-11W/kg;(2)副片麻岩(变沉积岩)具有中等的产热率,为994×10-11W/kg;(3)金红石榴辉岩及石榴石橄榄岩具有最低的产热率,为17×10-11~20×10-11W/kg;(4)放射性产热元素的浓度及相应的产热率随岩性的变化而变化,呈现阶梯状的分布特征。产热率随深度的变化特征表明CCSD主孔中的HPE三明治结构。该结构可能代表着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中的典型HPE结构,比大型花岗岩岩基的HPE结构更复杂,与传统的HPE指数衰减分布模式不吻合。CCSD主孔中所揭示的三明治式HPE结构是大陆被动陆缘中的基性及超基性岩、沉积岩及花岗岩在深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新密煤田地质条件、构造条件、煤系岩石的放射性特征、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气体成分等特征的研究,认为形成新密煤田地热资源的热源是来自硫化矿物生热、岩浆余热以及煤系地层岩石放射性物质产热的学说证据不足;而新密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条件为该区地下水的深循环提供了条件,故而在该区形成了水热型的中低温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60.
合肥市夏季热岛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2002牟夏季高温期间合肥市城市小气候考察的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夏季城市热岛特征以及热岛强度的历史变化。结果表明:1)合肥市夏季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与冬季明显不同,夏季晴天一天中热岛强度只出现一个峰值,其基本特征与Oke提出的理想状态下的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的模式曲线非常相似,而冬季与高纬地区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城市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接近。这反映了冬、夏两季人类活动、能源消耗量的不同;2)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城市绿化工程的实施,合肥市热岛面积、分布形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主要分布特征和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