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815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301篇
地质学   246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04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介绍了GeoMedia Professional软件在油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工作中的应用,并针对设置工作空间、数据库、特征类的坐标系统时容易混淆的问题,及该问题引起的不同数据库之间的坐标系统不一致,以及一个数据库中个别特征类的坐标系统参数不正确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2.
边坡稳定性问题是川藏线工程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野外调查发现基岩边坡失稳一般表现为块体塌落或滑动。基于岩体结构控制理论,作者以川藏线西藏境内宿瓦卡附近的人工高边坡为例,进行了块体边坡稳定性分析。对比现有理论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坐标投影作图法及其计算机化程序CPH。坐标投影作图法是一种以正投影为基础,以分析岩体结构面的几何关系及由其切割出来的块体的稳定性为目的的图解方法。根据现场量测取得的数据,采用CPH程序确定了块体边坡的结构面方程,从而求出各结构面产状。在此基础上建立水平切面图,并求得各块体顶点坐标,计算出块体的表面积及体积。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运用CPH程序进行块体稳定性分析,并求出块体的稳定性系数。通过分析可知,坐标投影作图法及其计算机化的CPH程序在块体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3.
高层隔震建筑设计中隔震支座受拉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层建筑由于高宽比相对较大,倾覆效应明显,当采用隔震技术时,有可能使隔震支座出现拉应力,而通常使用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抗拉能力不强。因此,隔震支座受拉问题成为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提出了避免隔震支座受拉的上部结构布置原则及隔震层优化设计方法,并对目前隔震支座拉应力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借鉴,为隔震设计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以17个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为样本,选取结构自振周期T和结构刚度特征值λ作为分析参数,分析它们在不同类型地震动下的地震能量反应。研究表明,混合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总输入能的大小主要与结构的自振周期以及地震动类型有关,剪力墙与钢框架之间的刚度关系对总输入能影响不大;总输入能等效速度谱的形态受地震动类型的影响很大,同一地震动作用下,幅值与等效速度谱值之间基本能够维持线性增长的关系,但随着结构塑性发展的加剧,这种线性增长关系的离散度会变大;在结构自振周期不变化的前提下,结构的滞回耗能比以及底部剪力墙承担滞回耗能的比例都会随结构刚度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5.
本文将调谐液体阻尼器(TLD)和黏弹性阻尼器(VED)同时作用于结构,构成混合被动控制系统。通过对两类阻尼器分别进行优化设计并考虑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在充分发挥两者各自优良控制性能的同时,克服了VED大量使用导致控制系统整体造价过高的问题。算例分析表明,混合控制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整体减震效果,同时大大节约了VED用量,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综合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96.
简述了RTK坐标法断面测量原理,提出了断面筛选及转换为标准断面数据DH格式的程序设计方法,以提高断面测量的作业效率和成果精度。  相似文献   
97.
空间直角坐标和大地坐标的转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国内在空间直角坐标和大地坐标转换公式使用问题上 ,还明显缺乏必要的统一性。针对这个问题 ,本文作者在全面分析和比较国内外现有各种转换方法的基础上 ,重点推荐和介绍根据 Bowring研究思路导出的转换公式 ,这组公式既简单又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 ,能够满足各个部门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8.
A two-step stiffness design procedure is developed for a moment-resisting planar frame supported by a prescribed two-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ground-pile system. In the first step, a hybrid inverse eigenmode problem is formulated and its solution is derived in an analytical form. A difficulty resulting from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interface nodes is overcome by incorporating a deformation constraint into a set of linear equations for finding the lowest-mode displacements at the interface nodes and in the ground. In the second step, the fundamental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combined system and the lowest mode-strain ratios in the frame specified in the first step are regarded as the parameters for adjusting the mean peak seismic member-end strains to their specified values. If the fundamental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frame with a fixed-base happens to be close to that of the ground, a difficulty arises in the two-step stiffness design procedure because of an irregular response amplification and of the non-predominance of the lowest-mode components. A new practical design procedure of rapid convergence is proposed such that an initial design is found for a stiff ground and that a sequence of stiffness designs is generated with respect to a ground stiffness parameter without any differential coefficient of series expansion.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utili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present stiffness design procedure are verified through time-history response analysis.  相似文献   
99.
针对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测量采用的高斯投影独立坐标系每个投影带可控制范围太小,给施工带来很多不便的问题,提出了首先将椭球面经纬度投影至球面后再沿铁路线方向进行斜墨卡托投影的原理、方法和计算步骤,并通过算例分析其在高速铁路测量应用中的可行性,该投影方法与目前施工单位正在使用的高斯投影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0.
基于ERDAS的SPOT5卫星影像正射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与评价项目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项目区块地形有一半为山地和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常规的几何校正难以消除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影像几何变形,必须进行正射校正。根据现有数据特点和项目要求,提出了可行的正射校正流程,基于SPOT5物理模型对融合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实验校正结果完全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