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171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6 毫秒
801.
重力空白区数据填补的一个主要方法是基于地壳均衡理论进行的,该方法亦用于EGM系列模型的构建中.本文研究了地形数据在构制地形/均衡重力场模型中的应用,分析了补偿深度对Airy位模型和面凝聚位模型的影响,给出二者的最佳补偿深度分别为50 km和40 km.以纯卫星重力模型为参考,后者在前120阶的精度要高于前者,但在121~250阶的精度较低,组合模型精度高于单一模型精度.对地形/均衡地球重力场模型进行了EGM2008拟稳分析,研究了不同分辨率基准的拟稳效果,分析表明:30'分辨率的拟稳基准所得拟稳模型对应的阶方差与参考阶方差曲线直到360阶都有较好的一致性,以EGM2008为基准,其相对累计大地水准面高误差在140阶时为6.83cm,相对累计重力异常误差在220阶时为1.10 mGal.  相似文献   
802.
耐震时程法(ETM)是一种基于动力时程的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其典型表征在于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地震动强度逐渐增大。本文合成了基于中国抗震反应谱的耐震时程曲线,并以此作为输入,对一个8层3跨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对结构在不同耐震持时下的整体响应进行了评估;以大震下天然地震动分析结果为标准,对比了结构在耐震时程曲线(ETA)作用下的塑性铰分布概率、形成顺序和延性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耐震时程法能较好地预测钢框架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及破坏过程,且分析次数少,这为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快速分析与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03.
为加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地震灾后补偿制度,我国应建立合理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地震灾害风险分散的模式,得出我国实行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为地震灾后补偿机制及灾后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较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4.
For modal pushover analysis procedures, the model proposed by Ghobarah et al. (called the G model hereafter, 1999) has been extended to account for the contributions of transient higher modes to global seismic damage of structures excited by strong ground motions. The proposed model has physically and perfectly bridged the G model and the final softening model proposed by DiPasquale and Cakmak (1988). Modal damage indexes corresponding to all considered vibration modes are combined by the CQC rule or the SRSS rule.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IDA) is performed on three example RC frames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odel, and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is carried out. The demonstr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easy to implement and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ition in transient vibration periods and modes on structural damage evolution. Some limit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posed model are also addressed. Further experimental validations are needed to improve the model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805.
征地区片地价的制定是我国征地补偿标准的革新,对我国征地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在临沂市征地区片地价制定过程中总结了征地区片地价的制定步骤,对主要区片划分方法和征地区片地价测算方法的使用条件做出了概括,同时提出了征地区片地价测算中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6.
采矿权有偿取得是矿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制度。济南市结合该市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和矿业经济发展实际,对实现采矿权有偿取得和有偿使用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采矿权价款征收、资源有偿使用及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提高济南市矿产资源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07.
一种磁张量探测系统载体的磁张量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磁张量系统载体产生的磁张量值对系统测量精度产生很大影响的问题,以及现有磁补偿模型存在非线性、分体式和参数多的问题,提出一种磁张量系统载体的一体化线性磁张量补偿方法.分析了载体硬磁材料产生固有磁张量值和软磁材料产生感应磁张量值的微观机理,并推导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结合固有磁场影响和感应磁场影响建立了载体磁张量补偿模型.模型中含有20个载体磁张量补偿系数,对模型求解得到补偿系数,结合三分量磁场测量值即可达到对载体磁张量的补偿.实测实验表明,磁张量补偿方法计算得到的载体磁张量值与载体实际产生的磁张量值仅差32nT/m,可以有效完成对磁张量系统的载体磁张量补偿.  相似文献   
808.
戴其文  赵雪雁 《地理学报》2010,65(4):494-506
以甘南州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为例,构建以机会成本、交易成本和实施成本为参数的参与成本模型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基于生态补偿资金效率的考虑,构建以土地所有者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所有者的参与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受损风险为参数的空间选择模型,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对生态补偿区域进行选择,采用聚类分析将全州划为5大等级补偿区:优先补偿区、次级优先补偿区、次级补偿区、临界补偿区和潜在补偿区或可能补偿区,并对各类补偿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构建生态补偿额基尼系数与生态补偿资金效率评价模型,分别评价了补偿额在受偿群体和补偿区域中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与不同等级补偿区的补偿效率。结果表明:①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4776.4元/hm2·a)和机会成本(621.3元/m2·a)作为补偿标准的上下限,结合参与成本确定甘南州草地生态系统补偿标准为1999.8元/hm2·a;②草地生态系统的补偿优先度与生态重要性、生态脆弱性呈现出吻合趋同的状态,即草地生态系统优先补偿区既是高效补偿区,又是重要生态区和生态脆弱区;③受偿者(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供给者)得到的补偿额有明显不均衡状态,而在补偿区域(草地生态系统)上的分配却处于绝对平均范围内;④草地生态系统补偿区的优先等级次序与补偿效率吻合,即草地生态系统的优先补偿区的补偿效率最高,每元获取的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为38.18,是临界补偿区的14.68倍;次级优先补偿区的效率仅次于优先补偿区,每元补偿的生态系统服务为21.02。  相似文献   
809.
生态补偿效益、标准——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赵翠薇  王世杰 《地理研究》2010,29(4):597-606
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生态补偿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创新手段日益受到重视,补偿效益是生态补偿的核心。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优化选择补偿区域和合理的补偿标准是提高补偿效益的关键,机会成本是应用较广的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方法,不同区域提供的生态服务以及损失的机会成本有差异。我国对区域差异关注较少,补偿标准未能反映农户的真实成本,存在补偿不足或对不需补偿就能提供生态服务的区域实施补偿等问题,补偿资金利用效益较低。国际上比较注重生态补偿的区域差异,在生态补偿效益、促进环境保护积极性等方面效果较好。针对我国目前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10.
Recruitment in randomly varying environ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