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8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视角,以高沟54家电缆企业问卷及访谈信息为原始数据,运用信度、效度和关联性分析,实证探讨高沟电缆产业集群内创新网络5个维度19个测量指标与企业创新绩效1个维度6个测量指标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1)在整体创新网络影响下,高沟电缆企业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强相关影响,研究主体互相关联、互为依托;(2)主体之间的实际联系并不密切,创新网络发展并不完善;(3)企业内生力量、政府行为导向和企业合作驱动均在不同程度和层面影响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发展。研究总结高沟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关联及其影响机理,对高沟电缆产业振兴、提升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探究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新型城镇化与非正规就业:规模、格局及社会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转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就业质量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疫情影响下非正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论文从新型城镇化与非正规就业的关系出发阐释非正规就业人口的历史产生和发展要求,基于人口普查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测度了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格局特征,总结了非正规就业者当前面临的社会融合难题,并提出发展思路和路径。结果发现:① 城镇化与非正规就业之间关系密切,非正规就业为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关注非正规就业模式,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社会融合。② 经多源数据估算,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占城镇总就业的33.2%~44.7%,就业人数达1.38亿~1.55亿,以隐性就业部分为主。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东、中、西逐渐减少的特征;在雇佣类型上以从事各类非正规工作的被雇型就业为主;行业结构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与制造业等。③ 非正规就业者主要面临职业困境、户籍限制、公共服务差距、风险应对能力弱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改革,提升就业质量,推动市民化和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99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制度变革的不断深化,长沙市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其制造业空间也在转型中得到重构。论文以长沙市都市区为例,基于长沙市工业用地矢量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测度指标评估等研究方法,将制度变迁纳入城市制造业空间动态分析,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对制造业空间演变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构建了制度体系作用下的制造业空间演变解析框架。研究发现,长沙都市区制造业空间郊区化迁移明显,并在开发区内形成集聚,整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格局特征;长沙制造业空间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地制度、开发区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和产业制度等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地制度加速了制造业空间郊区化;开发区制度吸引了制造业园区集聚;环境保护制度约束了制造业发展规模;产业制度影响了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994.
识别区域产业承接潜力及优化承接潜力区格局是实现产业转移承接的重要前提。以环京津贫困带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生态承载力、产业吸引力、产业支撑力、产业发展力与产业选择力5个维度,构建贫困带产业承接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产业承接潜力水平,采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与空间聚类法实现环京津贫困带产业承接潜力的分区优化。结果表明:1)环京津贫困带县域产业承接潜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高水平单元主要位于“京津”以及张家口、承德和保定市辖区周边;低水平单元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坝上高原和燕山—太行山脉。2)结合环京津贫困带发展规划及策略,将环京津贫困带划分为产业适度转移区、产业重点转移区和产业优先转移区,依据各类型区特点提出产业承接转移导向,科学定位不同县域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5.
在进行矿床工业指标优化研究中,品位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品住值的统计分布特征,决定研究单元的划分。同时还可以预测用方案法得出的矿体平均品位、矿石储量的增长和金属储量增长的大致结果。从而提高方案法的预见性,减少进行方案试算的次数。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工业控制计算机在高压无功自动补偿中的控制原理、技术特点和软件流程.详细阐述了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的实现,以满足变电站无功补偿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流域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官厅水库流域为例,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出发,将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污染、浪费问题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首次采用Fuzzy分析模型对流域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据此按发展的适宜性对流域产业进行排序;探讨了导致流域水资源利用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根据流域现状,提出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方案,为流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小城镇经济集聚与扩散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城镇经济集聚与扩散动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功能转换直接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其中集聚效应是小城镇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近邻效应和分工效应是其突出表现,由于小城镇处于农村之首城镇体系之尾,区位优势也是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经济行为者聚集在小城镇能获得比较利益和互补利益,当前,中国小城镇在经济集聚与扩散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乡镇企业布局分散,规模过小,结构雷同,环境污染严重等,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99.
上海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海正在向现代化生态型国际大都市发展,农业的功能地位在发生着转变。该文分析上海农业发展的四个背景,即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用地减少和用地结构的调整、农业形态的组团式和条带式发展以及农业功能向服务于城市多样化需求的方向发展。探讨了上海现代都市农业未来的四个功能定位:城市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产业化组织和示范带动功能、农业观光旅游和文化教育等服务功能、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功能。指出了上海都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并在农业空间结构调整的原则基础上,规划了未来上海市农业生产布局与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000.
工业绿色化:工业环境地理学研究动向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工业绿色化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工业企业面对日益增强的政府、公众、市场等环境压力,为减少污染而做出行为决策的响应过程。西方国家企业对环境压力的响应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抗拒回避的基本不合作转变到90年代的主动为之,并逐渐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主动行为。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基本状况也赋予工业地理学家新的使命,即要积极参与到工业绿色化的研究中,探求环境压力与企业环保行为转变的内在关系,开展工业绿色化的评价、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探索经济与环境双赢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