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8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2793篇
大气科学   370篇
地球物理   702篇
地质学   1665篇
海洋学   29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897篇
自然地理   90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是基于网格GIS技术,空间数据库具有开放性、集成性,可以对地质调查信息化成果进行多样式、海量数据的组织集成与分布、网络共享服务。结点是平台系统中实现数据资源无缝集成与共享的中间件,是其核心部分。该文叙述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山东结点建设中应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2.
戴光全  谭健萍 《地理学报》2012,67(8):1109-1124
从报纸媒体的角度研究广交会作为重大事件的综合影响力的时空分布特点。以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所属“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CND) 2000-05-05 到2011-05-30 时间段内“广交会”为主题的4333 条新闻报道为研究文本, 通过传播学中的内容分析法建构分析类目, 统计类目包括新闻的时间、所属的届数与期数、报社所在城市、新闻版面、新闻字数等, 共由3 个编码员进行统计, 并对类目编码进行信度检测。在对新闻内容进行计量统计的基础上, 引进信息熵度量信息量, 利用信息熵和报道篇数构建广交会综合影响力指标, 进一步构建广交会空间综合影响力指数方程, 分析广交会综合影响力在全国的分布情况, 并检验综合影响力指标和经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① 从时间分布来看, 以新闻报道数量来衡量, 在事件(广交会) 进行时其综合影响力存在时间衰减现象, 各展期综合影响力的年际变化则呈现为周期性的年度重复现象。② 从空间分布来看, 广交会综合影响力空间分布与城市参展商数量、经济情况和距离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影响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 受影响小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整体上综合影响力大小和城市分布的密度由东到西递减;综合影响力总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 但对于北京和上海这两个特殊城市而言, 空间距离已经不是广交会综合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而在广交会举办地的“当地”(广东省内) 较短的距离内, 距离衰减并不显著, 当空间距离超出一定范围, 则存在明显的距离衰减现象。  相似文献   
993.
王冰  安慧君  吕昌伟 《干旱区地理》2013,36(6):1103-1110
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举足轻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呼伦湖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掌握呼伦湖水体的水质状况,在实地采样的基础上,基于地统计学半方差函数理论和GIS克立格空间插值方法,定量分析了呼伦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溶解氧的半方差拟合最优模型为球面模型,该水质参数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分布上,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呼伦湖大部分水域的水质为IV类;考虑到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需要,呼伦湖整体的溶解氧状况基本适合鱼类的生长,其中比较适合的区域分布在湖中部。  相似文献   
994.
谢涤湘  李华聪 《热带地理》2013,33(2):231-236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关键和难点在于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博弈。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我国便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这使得我国城市更新中的权益博弈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与特征,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也更加复杂。文章认为随着我国城市更新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权益博弈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对博弈主体间的关系研究不足、对城市更新中的“社会运动”现象研究不够,未来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注重典型个案的深入研究,逐步构建出合乎中国国情的城市更新权益博弈理论。  相似文献   
995.
This note analyzes the change in water renewal tim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res-ervoir action and then establishes calculation models for the water renewal time in the Yellow River mainstrea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mount of renewable water with reservoir action can meet the annual water demand and that water flows naturally at the Lijin station near estuary. Initial storage dynamic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water resource renewable capacity at a certain time, and rational reservoir action can promote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When the initial storages in the Longyang Gorge reservoir are 9.343 and 5.343 billion m3, the water renewal times are 28 and 33.9 d, respectively. Flow stoppage ap-pears in April and May.  相似文献   
996.
近30a来福州盆地中心的城市扩展进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涵秋 《地理科学》2011,31(3):351-357
位于福州盆地中心的福州市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空间快速扩展。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和IBI建筑用地指数获得的建筑用地信息表明,福州市建成区在1976~2006年的30a间面积增加了105km2,增幅达到3.2倍。由于金山、快安等新城区的形成和马尾区的扩展,整个福州城区从西到东几乎连成一片,城市扩展经历了先慢后快,先北、后东、西的扩展历程。研究发现,福州城市的空间扩展并不属于工业主导型,而是第三产业推动型。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展已给福州带来了一定的环境资源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建筑用地总量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997.
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科学认知信息化多重形态(包括要素形态、技术形态、设施形态、经济形态和运动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分别阐述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作用。信息资源通过改变原有生产要素的结构对区域经济发生作用;信息技术不仅可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还将企业和贸易扩展到网络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拓展了信息通达性,促进了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并使原有的区域空间结构发生了微调下的整体增强变化;信息产业在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还通过前后向联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信息流对物流、人流、资金流和技术流具有组织作用,有助于实现流动的组织和组织的流动。  相似文献   
998.
以胶东半岛龙口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83年地形图、Landsat 1992.6和2002.6两个时期的TM影像,首先分析了该区域城镇聚落的影像特征,研究了城镇聚落及其背景地物的光谱特征,并探讨了它们在光谱特征上的可分性;然后分析并建立了基于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的简单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域城镇聚落信息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胶东半岛龙口市近20年来,城镇聚落动态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我国海量地质标准基础数据库中的数字地质图和矿产图,通过基于GIS的地质解译空间集成地质信息,将其用于综合信息矿产预测。以地质解译系统对内蒙大兴安岭南段1∶20万成矿预测的应用为案例,阐述地质信息的空间提取与集成过程:首先在建立地质字典库实现地质空间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通过矿化密集区对地质模型的分类图层进行空间分析,建立地质成矿空间信息库和图库;然后,基于典型矿床圈定模型单元,通过模型单元与地质成矿空间信息库和图库的空间分析,建立地质找矿模型;最后,基于地质单元对地质成矿空间信息库和图库的二次空间集成,完成预测模型的地质空间信息提取与集成。将本方法应用在银矿案例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靶区评价上,得到可供进一步查证的新增靶区比已知靶区增加了近5倍。  相似文献   
1000.
Soil eros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determined by mutual interaction of numerous factors. The aim of erosion research at regional scales is a general evaluation of the landscape susceptibility to soil erosion by wat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is proces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a region to soil erosion is land cover. Natural as well as human-induced changes of landscape may result in both the diminishment and acceleration of soil erosion. Recent studies of land-cover change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e last decade more than 4.11% of Slovak territory has chang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land-cover and crop rotation changes over the 1990–2000 period on the intensity and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erosion in Slovakia. The assessment is based on principles defined in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modified for application at regional scale and the use of the CORINE land cover (CLC) databases for 1990 and 2000. The C factor for arable land has been refined using statistical data on the mean crop rotation and the acreage of particular agricultural crops in the districts of Slovakia. The L factor has been calculated using sample areas with parcels identified by LANDSAT TM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nd-cover and crop rotation change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oil erosion pattern predominately in the hilly and mountainous parts of Slovakia. The pattern of soil erosion changes exhibits high spatial variation with overall slightly decreased soil erosion risks. These changes are associated with ongoing land ownership changes, changing structure of crops, deforestation and affores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