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elements and finite strain data are analysed to constrain kinematics of folds and faults at various scales within a Proterozoic fold-and-thrust belt in Pranhita-Godavari basin, south India. The first order structures in this belt are interpreted as large scale buckle folds above a subsurface decollement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detachment folding in thin skinned deformation of a sedimentary prism lying above a gneissic basement. That the folds have developed through fixed-hinge buckling is constrained by the nature of variation of mesoscopic fabric over large folds and finite strain data. Relatively low, irrotational flattening strain (X:Z-3.1-4.8, k<1) are associated with zones of near upright early mesoscopic folds and cleavage, whereas large flattening strain (X:Z-3.9-7.3, k<1) involving noncoaxiality are linked to domains of asymmetric, later inclined folds, faults and intense cleavage on the hanging wall of thrusts on the flanks of large folds. In the latter case, the bulk strain can be factorized to components of pure shear and simple shear with a maximum shearing strain of 3. The present work reiterates the importance of analysis of minor structures in conjunction with strain data to unravel the kinematic history of fold-and-thrust belts developed at shallow crustal level.  相似文献   
132.
133.
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张家港市西张镇地热资源勘查为例,在物性认识基础上,应用重力、航磁、直流电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对查区地热水盖层、储层、导水构造进行研究;在物探建议的井位钻探,千米深度钻遇低温热水,井口水温45℃,单井出水量810m-1180m^3/d。  相似文献   
134.
井地电法的准解析近似三维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复杂地电模型上的井地电法三维反演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在准解析近似和重加权正则化的共轭梯度法的基础上,用visualFortran6.5开发了井地电法三维准解析近似反演程序。反演过程中的正演和Frechet导数矩阵计算都应用准解析近似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通过理论模型的合成数据反演试算,说明基于准解析近似法和加权正则化的共轭梯度法的井地电法三维反演程序有着计算速度快,反演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5.
一类常微分方程组边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了一类非线性二阶常微分方程组边值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唯一的解并且给出了解的求法。  相似文献   
136.
在“矩形”主值的基础上,获得合成公式,并利用合成公式讨论了一类相应的常系数线性奇异积分方程。  相似文献   
137.
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加褶皱的研究是以叠加机制和叠加类型为基础的。从变质岩构造研究中形成的叠加褶皱理论是以剪切褶皱为基础,而沉积岩的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均与之不同。国外有学者分别指出再褶皱时的斜纵弯褶皱机制和早期褶皱枢纽的迁移机制以及四种基本叠加类型。我国有人论述了早期褶皱的枢纽、拐线的迁移是正纵弯再褶皱的一种机制,依此提出了正纵弯叠加褶皱的三种基本类型。本文对这些成果的主要认识和依据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8.
固定点源测深法定量解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简要介绍由B.A.柯马罗夫近年提出的“用固定点源测深资料作地电断面图”的定量解释方法(相对强度法、积分参数法和微分参数法)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球体、板状体及组合板状体上用计算机对其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视极化率测深曲线进行定量解释(确定埋藏体中心深度、产状、上界面位置及轮廓)的效果。并以一个野外试验结果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9.
利用非奇变换首先将地形校正奇异积分非奇异,其次利用NewtonCotes积分,本文推导了几组适用于地形校正中央区积分的求积公式。  相似文献   
140.
李玉林 《气象》1997,23(2):38-40
利用旬雨量与历史同期产量资料,使用积分回归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自然降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证实人工增雨对水稻产量提高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全省早稻亩产量随旬雨量增加平均为0.164kg/mm,晚稻亩产量增加平均为0.11kg/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