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303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439篇
海洋学   35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71.
The sensitivity of abalone Haliotis midae larvae to low levels of toxicants was used to conduct a laboratoryscale experiment to determin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chemical containment to prevent the escape of larvae from land-based culture systems, thereby reduc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farming operations. The cryoprotective agent, dimethyl sulphoxide or DMSO (Me2SO), was used as a toxicant and embryos were exposed to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0–25.60 mol l–1) of DMSO for a period of 24 hours. Hatch-out rates of the control group (0.0% DMSO) did not differ from those obtained at 0.2% (2.56 mol l–1) and 0.4% (5.12 mol l–1) DMSO. An exposure level at and above 0.6% DMSO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normal larvae. At an exposure concentration of 0.6% (7.68 mol l–1) DMSO, 65% (SE 3.0) of the fertilised eggs hatched, compared to only 10% (SE 2.0) at a concentration of 1.0% (12.80 mol l–1) DMSO. This study indicates the potential for use of DMSO as a form of chemical containment of abalone larvae, even at very low doses. It presents South African abalone farms with a chemical containment method that could potentially be used to prevent the unintentional escape of H. midae larvae from land-based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972.
李祖锋 《测绘工程》2016,25(12):1-4
短程精密测距精度一般优于GNSS测量精度,工程中常用GNSS测量与精密测距方法联合建立高精度工程测量控制网,对两者所存在的尺度差异,常采用尺度比进行统一,其关键是尺度比的合理选择。文中参照精密测距边长确定的实测尺度比相对于理论尺度比的残差,建立空间分布与尺度残差线性关系,对尺度差异进行估计并确定合理的尺度比,再在投影层面将尺度比等价转换成参考椭球参数进行数据归算,从而实现GNSS与精密测距成果的高度融合,得到高精度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成果。  相似文献   
973.
王磊  史丰丰  寇凯洋  张钊 《测绘工程》2016,25(10):17-19
根据无人机的飞行特点以及SINS(捷联惯导)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优缺点,利用轨迹发生器设计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建立基于SINS/GPS的无人机组合导航系统,依据卡尔曼滤波的相关原理对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和计算仿真,验证无人机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4.
结合武汉市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图及建库工程,探索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图库一体化的软件系统,达到图库双向实时转换更新,开展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缩编、更新与维护方法及图库一体化工作机制研究,实现系列比例尺地理要素的联动更新与维护。  相似文献   
975.
不同养殖海域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混合家系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认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壳尺寸性状和体重之间的关系,达到通过直观可见形状判断非直观性状,在栉孔扇贝苗种培育中指导种贝挑选工作的目的,本实验将600余只扇贝分别于三个不同纬度养殖环境(山东青岛、山东荣成和辽宁大连)下养殖一年后测量其性状数据,包括壳长、壳高、壳宽、体重,进行壳尺寸性状对体重性状的通径分析。偏回归系数统计表明,除大连海域壳长对体重的偏回归系数为0.266,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它参数对体重均极显著(P0.01),表明大多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都有极显著的共线性关系。对各个海域建立以壳尺寸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得出通径系数、各性状间的相关性指数以及各参数对体重的决定系数,计算出了不同养殖地点的栉孔扇贝壳尺寸性状和体重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通径分析显示,对青岛海域栉孔扇贝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对荣成海域栉孔扇贝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而对大连海域栉孔扇贝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宽。因此,以体重为目标挑选青岛海域的种贝时,应以壳高为优先选择指标;挑选荣成海域的种贝时,优先选择壳长;挑选大连海域的种贝时,优先选择壳宽。不同养殖海域栉孔扇贝的通径分析为栉孔扇贝亲贝的挑选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76.
赵政权  罗虹 《地理空间信息》2022,20(2):170-174,178
参考相关的导航电子地图规范,与企业对接,设计了导航电子地图实习的制作方案,主要包括计划设计、工作前准备、情报信息收集、外业实地采集作业、内业编绘处理、数据入库及成果质量检查、地图发布与路径分析等阶段,内业重点从导航电子地图的构成要素、属性表设置、符号库的构建、电子地图的制作及发布、路径分析等过程进行实现,并创新采用了不...  相似文献   
977.
当地震资料既存在严重静校正问题,信噪比又极低时,严重的静校正问题会制约提高信噪比技术的效果,同时低信噪比问题又会严重导致静校正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两者形成一种耦合关系,严重影响资料的成像效果。以解决复杂地表条件下低信噪比资料的静校正问题为出发点,讨论了折射层析静校正和初至波层析静校正适用性,提出了层析静校正融合技术;分析了生产中常用模型迭代剩余静校正和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剩余静校正与模型约束最大能量剩余静校正的综合剩余静校正技术,摸索出一套有效解决低信噪比资料静校正问题的处理技术。以YE地区存在严重静校正问题的低信噪比资料为例,验证了所述静校正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8.
针对集成管理我国1:1 000 000,1:250 000,1:50 000 DLG,DEM,DOM,地名和元数据等,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的业务需求,基于国产GIS软件GeoStar设计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实施中的一些经验,旨在为我国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9.
覃志彪  彭淇  吴彬  王斐  冯健 《海洋与湖沼》2013,44(6):1636-1641
本实验模拟池塘养殖环境, 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实用日粮中添加蔗糖糖蜜的养殖效果以及对水质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设计了6种等氮(34.8%)、等能量(16.4MJ/kg)的试验日粮, 对照组日粮为20%小麦次粉, 试验组1—5按20%—100%比例添加蔗糖糖蜜替代日粮中小麦次粉。试验结果表明, 实验结束时(56d), 各实验组鱼成活率为100%, 当日粮中蔗糖糖蜜替代80%次粉及以下时, 其摄食量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鱼无显著性差异, 但当日粮中蔗糖糖蜜完全替代次粉时, 这两种指标显著下降(P<0.05)。当日粮中蔗糖糖蜜替代40%次粉以下时, 试验组鱼饲料效率、鱼体近似成分、肝体指数与主要水质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实验认为, 在池塘养殖环境下,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幼鱼实用日粮中蔗糖糖蜜可以替代40%及以下的次粉, 即蔗糖糖蜜在配合饲料中添加量不宜高于8%。  相似文献   
980.
针对短基线详细研究GPS/GLONASS组合定位函数模型,引入一种简单易行的模糊度求解方法以正确固定GLONASS模糊度,最后笔者自编软件实现基于相位差分的GPS/GLONASS高精度组合定位,并采用实际数据验证其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GPS/GLONASS组合系统优于单系统,采用相位观测值可获得高精度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