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33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511.
杨世伦  李鹏  郜昂  张经 《海洋学报》2006,28(5):56-63
于2004年8月17~24日在胶州湾北部红岛潮滩上用OBS-3A和ADP-XR观测了水深、浊度、水平和垂直流速、回声强度、波浪、盐度、水温等水文泥沙要素,同时采集了悬沙和底沙样品作粒度分析.结果和结论为:(1)潮流动力较弱,表层和近底层最大流速分别只有31和26cm/s;(2)弱潮流动力导致潮周期大部分时间的悬沙浓度小于30mg/dm3,但浅水阶段近底悬沙浓度为100~1000mg/dm3;浅水阶段的短暂高悬浮泥沙浓度和其余长淹没时段的低悬沙浓度共同构成悬沙浓度的“U”形潮周期过程线;(3)悬沙浓度的垂直成层分布主要发生在潮周期的深水阶段和平静天气;(4)由于潮流弱和风浪的干扰,悬沙浓度未呈现大小潮周期的变化规律;(5)水体盐度为23.6~29.5;(6)淹没期的温度(21.4~28.6℃)比出露期的(19.3~30.9℃)稳定,温度极高值出现在午后出露期,而极低值出现在凌晨出露期;(7)“浅水效应”是弱动力潮滩泥沙运动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