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7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7Be is a naturally occurring cosmogenic radionuclide produced in the stratosphere and troposphere as a result of cosmic ray spallation of nitrogen and oxygen. The constant fallout via precipitation and short half-life (53.3 days), coupled with shallow depth distribution in soil profile (~2 cm) provide the unique advantages for its application as a soil and sediment tracer over short timescales, such as a single storm or short period of extreme rainfall. With the climate change and increasing rainfall events, the 7Be tracing method will exhibit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future. To date, however, this technique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some important assumptions have not yet been effectively validated. Consequently, the use of 7Be to document soil erosion rates has been limited. This contribution briefly reviews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relating to this tracing method. In additio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es in conversion models for use of 7Be measurements to estimate soil redistribution rates are introduced. The key assumptions and uncertainties of the technique,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the vegetation interception and particle size selectivity are discussed. Additionally, some new investigation directions are provided, including the assumption validation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the impact of vegetation interception, the extending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nversion models.  相似文献   
52.
黄海夏季不同取样网具渔获物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 2 0 0 0年夏季双拖渔船和“北斗”号专业调查船对应站位拖网调查资料 ,进行了两种不同取样网具情况下渔获物组成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渔船的单位扫海面积渔获量、几种重要种类的长度范围、平均个体长度、5 0 %选择长度、重量计优势度均高于“北斗”号 ,而渔获种类数则少于“北斗”号 ,且两者种类组成相似性较低 ,仅为 0 .4 5 8;而且“北斗”号的底层、近底层鱼类和无脊椎类占总渔获量的比例高于渔船 ,这主要是由于渔具的选择作用造成的。结果说明应用渔船针对渔业生产进行的渔业资源监测 ,对带鱼、小黄鱼、鱼等重要生产种类是适合的 ,能够反映其资源量状况 ,但对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53.
54.
关于拖网选择性影响因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渔业资源的下降,除了通过渔业法规严格管理渔业生产行为外,更应该使用高选择性的渔具。拖网是1种选择性比较差的渔具,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提高拖网选择性对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影响拖网选择性的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5.
56.
Gear selectivity and the variation of yiel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7.
栉孔扇贝的食料以硅藻为主,作者在调查海区中共检查出硅藻79种,隶属于37属,扇贝胃含物中共检出59种,隶属于28属 栉孔扇贝易摄食的主要种类有舟形藻、圆筛藻、骨条藻、曲舟藻和金藻,选择指数较高;兼食一些绿藻、桡足类、无脊椎动物卵和幼虫及有机碎屑 栉孔扇贝对角毛藻、根管藻、楔形藻、甲藻类及纤毛虫类选择指数较小,其主要原因是这些生物有长的角毛、尖而硬的棘和刺,不易被鳃过滤和摄食。栉孔扇贝的食料随季节、海区的不同,食料的组成以及对食料的选择指数都有不同的变化。同一季节不同日期其食料组成也随着海区浮游生物的变动而变化 不同大小的扇贝在同一海区中其食料组成是类似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8.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